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付坚强 《中国农史》2022,(1):117-124
自19世纪中叶起,中国茶业由垄断国际市场快速走向全面且无法逆转的衰落。对于其中所涉国际竞争、经济规律、政商关系、价格机制等前沿性问题,石涛所著《近世以来世界茶叶市场与中国茶业》在新视角与新史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益探索。近代中国茶业受国际竞争、国家政治与经济规律的多重挤压,晋商作为茶业主体一直未能实现利润的有效传导及分配。19世纪中叶之前,中外贸易服务于清政府的羁縻边境国策,茶叶交易更多出于交换关系之维系,生产与销售的脱节使得国内茶商缺乏议价权。19世纪中叶之后,中美假茶问题导致中方失去了通过卖方需求端来提升华茶“价格-质量”良性互动的机会,中俄恰克图贸易中俄方却利用中方对皮毛的旺盛需求实现了产业升级。在无法参与世界市场利润分割的情况下,国内产业链条中的利润分配更加阻滞,茶商虽拥有生产垄断权但始终受政府的严格控制,更重要的是,茶商的利润率与资本积累一直没有对国内就业、劳动生产率、资金投入以及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刺激,反而通过建立卡特尔联盟将成本转嫁到组织外部,从而造成最底层茶农的贫困。此外,从世界市场与中国茶业的相对静态分析来看,经济史研究成果的最佳构想既离不开历史视角下的归纳,也离不开经济视...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70年代中至90年代末期,在国际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和中国茶业发展式微双重冲击下,一批洋务派、维新派和部分具有开明思想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历时30年的振兴与改良中国茶业觉醒思潮。此次改良思潮或可依据有关茶业改良主张、认知程度等方面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关于茶叶生产及其贸易环节改进论,中期茶叶贸易官商关系改善论和晚期茶业生产方式改革论。这次思潮呈现不断深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和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晚清以降,华茶外贸形势严峻,中国红茶出口在国际茶叶贸易格局中更显衰落之势。政府、茶商都在寻求改良华茶、挽回利权的途径。1915年,经粤籍茶商、当地富绅以及行业精英的动议,联合在宁茶产区江西修水县以“宁茶振植”为品牌筹办茶叶公司,经过购置山场、垦复茶园、营建厂屋、采买设备等筹备过程,至1918年初具形制并进一步招股集资,正式成立“宁茶振植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自1919年开始有真正意义上的生产,短期生产运销后,即面临多重困境。资本结构的局限、从技术到经营模式的改良失败,甚至是经营倒退到旧的茶贸体系,都显示它未能真正实现向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公司的跨越。加之华茶外销形势的整体恶化、战争破坏等因素,加速了它的破产。宁茶振植的这段历史一定程度上可以刷新学界过去的认识和判断,而宁茶振植的个案也启示后人在考察近代茶业改良的问题上应具有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4.
受新兴茶业生产国竞争的影响,19世纪末,华茶在国际市场上从巅峰一路跌至谷底。有识之士从普通商人到朝廷大员不仅纷纷呼吁茶业改良,而且为此进行了不同层面的茶业考察,如组团专程实地考察印锡日等新兴产茶国,通过驻外公使调查英美俄茶叶消费国的市场,利用参加世博会等机会考察茶务等,直接或间接了解当时国外茶业发展信息。通过对比分析,提出改良思路,从茶树栽培、茶园管理、制茶机械和技术的引进和使用,到公司化经营、广告投入,再到厘税体制改革等等,几乎涵盖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考察的成果被应用于国内茶业改良实践,并取得一些成效,但受当时条件制约,考察也还存在诸多局限。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茶的故乡,江西是我国的主要产茶区之一,上饶至今仍留有“茶圣”陆羽结庐种茶的遗迹,婺绿,饶绿、河红(河口红茶)享有盛名,改革开放以来,茶叶生产稳步发展,已成为产地农业和农村经济重要支柱,但是,我们也该看到我国茶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茶价持续低迷,普通茶经济效益低下,二是组织化程度低,经营分散,全国茶农号称8000万经营着全国108.9万公顷的茶园,人均二分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既制约了生产,也影响了流通,因此,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发展高效茶业,在新世纪努力开创出茶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考察日本侵台前台湾茶业的发展概况入手,把1895年前约200年台湾茶史划分为缘起、发展、停滞三个阶段,揭示了日占台湾前台湾植茶业盛衰的原因.重点对日据台湾50年这一特殊阶段茶业的经济结构与贸易作出了详细描述和独到剖析。文章以动态手段阐述了台湾主要茶种乌龙茶、包种茶、红茶的起源、地位变迁,分析了日本出于掠夺需要对茶业的改良及影响。日据50年,台茶贸易走过了畸形曲折的四个阶段,市场、茶种、输出量处于不同变化申。文章认为台茶是台湾经济的支柱,在国际茶市中占有特殊地位。通过研究可以对台茶历史有清醒认识,揭露日本侵略者对台湾人民的剥削和掠夺,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的茶叶生产形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洪升 《中国农史》2001,20(4):23-37
本文对明清时期的茶叶生产形态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私人茶园、寺院茶园、国有茶园等不同类型的茶叶生产状况做了具体论述,并探讨不同类型的茶叶生产在茶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市场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考察茶叶生产形态和茶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从本质上看,明清时期茶叶生产的主要力量是个体小农,他们是茶叶生产的主要承担者。个体小农的茶叶生产为我国茶业经济的大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近代我国茶业衰落与茶叶生产形态尤其是个体小农的生产方式并没有本质、必然的联系,而是没有及时改造传统茶业。文章最后联系我国当今茶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改造传统茶业、实现茶业现代化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谢庆 《南方农村》2013,(10):13-19
广东一直以来就是茶业生产和消费大省,也是茶业贸易的大省,进入新世纪以来广东省的茶叶的出口贸易发展持续良好,但也暴露出茶业产业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统一标准、品牌竞争意识不够,出口茶业产品竞争力较弱等问题。本文基于钻石理论对广东省茶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初步评估广东茶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分析出广东茶业产业竞争力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相应的提高广东茶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林产品生产和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的林产品出口在20世纪90年代一直呈递增趋势。预计今后俄罗斯的林产品出口仍将保持增长趋势。目前俄罗斯是世界第三大林产品贸易国,也是我国最大的林产品贸易国。俄罗斯具有巨大的木材生产潜力。未来出口的重点地区将是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周边国家。研究和分析俄罗斯90年代林产品贸易情况和今后发展趋势,对我国的林产品贸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村问题是民族复兴的基本问题。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出现了多个改造农村,以期实现民族复兴的探索实践活动。由于存在对社会认知多方面的分歧,他们在权利表现、内容表现和形式表现等方面产生了众多的差异性表现。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开发西北的浪潮此起彼伏,抗战时期达到了高潮.畜牧业作为西北地区传统优势产业,尤其受到民国政府的重视.为此,国民党农林部在甘肃岷县设立了西北羊毛改进处,专门从事羊种改良、羊病防治、牧草调查、牧民组织与教育、畜产品加工与贸易等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在总量和结构上都呈现出净出口逆转的态势和南进北出的新特点。加入WTO后则出现了粮食进出口总量上双双增长和进出口方向转变的新局面。这是发挥中国粮食生产和贸易的比较优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在总量和结构上都呈现出净出口逆转的态势和南进北出的新特点。加入WTO后则出现了粮食进出口总量上双双增长和进出口方向转变的新局面。这是发挥中国粮食生产和贸易的比较优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30年代冀鲁两省的凿井灌田与防旱救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宝爱 《中国农史》2005,24(1):53-59
凿井灌田是冀鲁两省重要的抗旱措施之一。与开渠相比,井灌成本低、易于推广,1920年代起,两省地方政府与社会团体等先后通过引导示范、技术指导、发放优惠贷款等办法,鼓励农民发展井灌,防旱救荒,尤其注意推广新式凿井技术和汲水工具等。从农业发展和防旱救荒的角度看,井灌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为了消灭土盐,维护国税,消除社会冲突,复兴农村经济,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指导下,冀鲁豫三省的地方政府及盐务管理部门在华北进行大规模的碱地改良。由于计划周密,措施得力,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但由于抗战的爆发,导致该项工作的中断。  相似文献   

16.
盛邦跃 《中国农史》2002,21(4):53-59
关于近代中国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问题是经济史学界长期讨论的问题之一。作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 ,应用“均衡与非均衡分析”的方法 ,提出了 2 0世纪 2 0~ 3 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初期的非均衡发展”的观点 ,并从“农产品商品化与农村经济构成的不平衡发展”和“农民收入与农民生活水平的不平衡增长”二个方面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为了预测21世纪的中国粮食供给、需求和贸易,作者建立了一个中国粮食供给、需求、贸易和政策分析模型。依据模型研究,文章虽然明确地否认了“中国会饥饿世界”的观点,但也指出,如果中国政府不重新调整其现有的农业科研投资政策,将面临严重的挑战。中国的粮食净进口量将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18.
陶德臣 《中国农史》2007,26(1):66-76
印度是当今世界主要茶叶生产和出口大国。一百多年前,为了打破中国茶叶对世界茶市场的垄断,牟取厚利,英国殖民当局从中国全面输入茶籽、茶苗、茶工、种制技术,大力发展印度茶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印度一跃成为世界主要茶叶生产和出口地区,对世界茶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农民科技培训》2004,(12):41-41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叶生产大国,茶目前雄居世界三大传统饮料之首。为了提升我国茶产业的整体形象,同时也为了营造一种茶文化的氛围,在10月21日开幕的首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众多茶业组织联合发布了《中国茶业北京宣言》。  相似文献   

20.
去年5月,福建南安市三竹茶业有限公司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为“联合国茶叶示范基地”。全国仅有4家茶业企业获此殊荣,“三竹”是其中唯一一家有机铁观音生产基地。近日,国际有机运动联合会项目执行官员AnneBoor女士,驻中国代表周泽江,中国农业科学院江用文、熊兴平以及韩文炎副研究员等一行,专程来到南安三竹茶业示范基地进行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