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明清时期的农业土地占有方式,与我国历代封建王朝一样,有官田(公田)与民田(私田)之分。明清时期国有土地的农业经营方式主要采取屯田制经营。民田的经营形式,则有自耕农经营、地主佃仆制经营、地主雇佣制经营、地主一般租佃制经营、农奴制经营等各种具体形式。其中地主一般租佃制经营是最主要,最普遍的农业经营形式。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在封建农业土地关系上,它既继承了历代封建农业的基本制度,同时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特定条件,出现了一些封建社会晚期所孕育的特征:第一、地主土地所有制得到急速发展;第二、封建宗法关系减弱;第三、永佃制盛行。永佃制是租佃形态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封建经济所特有的弹性特质。  相似文献   

2.
论精耕细作和封建地主制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何长期延续的讨论中,中国的地主制经济成为一个十分引入瞩目的课题。许多同志都以此作为研究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出发点,我认为这种方法是违反历史逻辑和思维逻辑的,因为它没有揭示出地主制经济形成的原因,因此也无法找出中国地主制经济发展的规律。本文正是试图从这一关键环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1840年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后,中国的封建农业经济开始了变化,在土地问题上也显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近代土地占有制形式与近代以前土地占有制基本相同之处是仍是以封建土地占有制为主。1933年国民党农村复兴委员会调查陕、豫、苏、浙、粤、桂六省,占户数9.9%的地主富农占有土地63.8%,而占户数70.5%的贫雇农仅占土地的18.4%。且地主占有大部分好地,农民则很少或者没有好地。与近代以前土地制度方面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近代地主的身份已不再是独立的封建统治者,而成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和帮凶;第  相似文献   

4.
东亚农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阶段:以“均田制”为核心的土改运动,消灭封建地主所有制,确立自耕农制度,鼓励或强制实行土地的小规模家庭占有和经营,保证农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结合。40—50年代前,日本、韩国和台湾的土地占有制度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广大农民无地或少地,被迫成为佃农,地主利用对土地的占有权收取高额地租。这种土地占有制度阻碍着农业的发展,给地少人多的的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建设带来严重危胁。于是,一场旨在消灭封建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自耕农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运动相继展开,并迅速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经济组织的演变与发展浙江省法制局郑子耿陈惠雄一、对历史的简要回顾新中国对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改造与发展,与旧中国的农村经济组织状况是有密切联系的。中国封郡建县数千年,其封建经济的再生能力比欧洲要强,其中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国的地主制统治下的小农经...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朝时期地主田庄经济在江淮地区的开发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地主田庄经济的兴盛与发展,是由于社会动乱,封建政权对土地与人民的控制能力、组织管理全国生产的能力大大削弱;大批流民与欲寻求保护的自耕农纷纷投靠士家大族,成为依附民,封建国家政治上实行九品中正制,巩固了士族地主政治与经济的特权;国家实行给客制、占田制等使士家大族荫庇人户合法化。这一系列因素都为地主田庄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地主田庄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江淮地区农田水利事业的兴修;开垦了大量荒地;推广水田耕、耙技术,使水田耕作趋于精细;推广嘉种,栽植绿肥,引种麦粟菽,提倡多熟种植;发展多种经营,改变了江南“无积聚而多贫”,“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的落后状态。地主田庄经济是与战乱时期发展生产的迫切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地主田庄中,强化人身依附关系,用强制手段将劳动力组织于较大的生产集团中,以租佃方式为经营主体,有利于调动依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较强的战斗性、割据性,对维持局部地区的生产起到积极作用。正是由于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才使江淮地区经济有相当进步与发展,为隋唐时期全国经济重心转移至南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上这个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态总体上可分为私有和公有两种,但演化为三种具体形式,即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在封建立地所有制下,又存在封建国家隍家)所有和封建地主私有及农民私有的区别。其共同特征是私有,虽然前者在历史上也曾被认为是一种“公有”(即官田),而其实质不过是皇家私有;就农民土地私有而言已延续整个封建社会。经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以后,又可分为农民土地所有与国家所有,其各有私有和公有的特征;经过农业合作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建…  相似文献   

8.
舒超 《农村展望》1997,(5):48-48
二战后日本的小农经济为何一直如此稳固,而其农业中资本主经营发展为何如此缓慢?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一般,在农业中发展资本主义有两条道路:一条是用发良的办法把封建地主经济绥慢地转变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道路,这条道路被称为“普鲁士道路”;另一条是以革命 手段废除农奴制,彻底打碎封建经济,促进小农经济的自由发展,并在农业分化的基础上发展的资本主义大农业。走这条道路的典型国家是美国,故亦称为“美国式道路”。从日本农业发展的整个过程看,上述两种形式都不典型。战前日本长期保持了半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村中的变革很不彻底。按理,封建地主经济应绥慢转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地主应逐渐成为农业资本家,便实际上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基本未变,仍居统治地位。战后“农地改革”消灭了地主经济,建立了以小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土改是比较彻底的。但是,日本几十年并没有出现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大农业,农村中小农经济仍占着绝对优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显然同日本的各种具体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9.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对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发展始终高度重视。经过亿万农民的广泛实践和探索,终于确立了农村集体所有、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村土地制度,并引发带动了中国农村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和巨大发展,更对中国农村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一、通过改革确立家庭承包制度(一)当代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变迁旧中国的农村土地实行的是封建地主所有制,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农村土地的70%-80%,他们凭借占有大量土地所据有的政治经济特权,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封建土地制度严重束缚着农村生产力发展。新中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地制度创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袁超 《农业经济问题》2000,21(11):45-47
一、中国农地制度安排历史回顾强制性制度创新曾经是中国农地制度安排的基本特征。 1 979年前 ,中国农地制度安排经历了两次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从制度供给的行为主体———政府意愿判断 ,两次制度安排的初衷都在于提供一种过去制度安排下无法得到的利益。第一次 ,土地的地主所有变成了农民所有 ,实现了土地的私有私营 ;第二次 ,土地的农民所有变成了集体所有 ,实现了土地的公有公营。就制度供给方式和制度供给初衷而言 ,都是为了实现政治支持最大化和社会产出最大化 ,并无本质的不同。然而 ,就制度本身形成的不同产权结构而言 ,却表现出大…  相似文献   

11.
大型农业企业目前是俄罗斯的一种主要的农业生产单位 ,它是由前苏联时期的集体农庄演变来的 ,继承了俄罗斯大部分的可耕地 ,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强大 ,但其生产效率却异常低下。尤其是在俄罗斯独立之初 ,联邦政府取消了对农业生产的补贴后 ,这些大型农业企业的生产问题就变得更尖锐了。普京总统执政以后 ,加快了农业私有化的进程 ,并通过了《农田自由买卖法案》 ,希望藉此来解决农业企业的生产融资问题 ,但私有化政策生效的条件是良好的制度保障、明晰的立法和健康的经济环境。俄罗斯土地抵押市场无法游离于整体经济之外而单独发展 ,高利率是实行土地自由买卖的最大障碍。农业生产企业更需要的是良好的竞争环境和有效的生产“链条” ,这要比政府直接的价格调控好得多 ,而农业发展对于整个社会来说 ,应当是经济、自然生态、人口、劳动力和文化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齐政 《中国农史》2001,20(1):27-34,78
中国的寺庙经济是在封建经济形态直接影响下形成的。除了采用寺院地主制经济之外,别无其它选择。南岳寺庙土地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封建庄园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因此其经济方式只能套现存的经济模式,以超经济强制的形式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加以联系。唐中叶以后,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与均田制的破坏,中国封建经济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和飞跃。与之相适应,南岳寺端经济中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寺庙土地上的劳动者主极寺庙庄户、下层僧众、寺内奴仆、庙户、僧道户以及佣工等,寺庙土地的经营方式则以租佃关系为其主流。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乡村建设的历史变迁与新农村建设的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乡村建设的历史变迁(一)旧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中国的乡村建设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上半叶,乡村建设运动就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乡村建设运动是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产生的。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和本国封建地主开始对中国农民、手工业者和民族企业实行双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制度,即指土地所有制,它包括土地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诸方面的关系。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制度有: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奴隶主阶级国家土地所有制、封建领主阶级国家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在以农业为主要部门的社会中,不同的土地制度决定着不同的剥削关系,这二者又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及社会的固有矛盾。我们研究古代  相似文献   

15.
解放初期,我国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关系,在全国范围内无偿没收和征收了地主和富农占有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耕种,使农民拥有了土地这一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唤起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情,农村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这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之后,通过建立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步骤,推行了人民公社制度,把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成为社会公有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大部分土地由农村…  相似文献   

16.
中国能否走通“东亚道路”,首先要研究“东亚模式”的特点。“东亚模式”的要点是:东亚几小龙的腾飞都是在殖民地基础上进行:以传统当作实现现代化起飞的现实起点;以市场机制下的经济自由作为立国之本:现代官僚制国家在合理性的基础上对民间企业进行有效的辅助与疏导;政府谋求一种集中的政治权威;在经济自由化的起点和政治自由化的终点之间有基本制度和保障;“东亚模式”只是一种过渡模式。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十年能学成秀才,十年学不成买卖”,这就是论买卖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人人都做买卖,但不一定都能赚钱,会做者,百万富翁;不会做者,倾家荡产,最重要是在“做”字上下功夫。“做”谈  相似文献   

18.
旧中国农村合作运动简史及其社会效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旧中国农村合作运动的回顾 本世纪初,随着我国的一些知识分子介绍西方经济思想的同时,合作思想也被介绍到中国。如最早是京师大学堂开设“产业组合”课。继后是湖北法政编辑社所编的“经济学”;翻译伊利的“经济学概论”;以及谢霖、李微著的“银行制度论”都较早地介绍了合作制度和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现代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 目前对“现代企业制度”至少有三个不同角度的提法。一种是仅从企业组织形式角度理解,认为“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公司制”;另一种是从时间演进顺序看,认为“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有别于传统企业制度的企业形式。在这一角度认识中又有“现代的企业制度”和“现代企业的制度”提法上的争论,还有更极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世界上十分独特的国家,她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和发展条件,她的发展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或者模仿外国模式。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始终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的主题和任务。1956年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把中国国情基本特点高度概括为“一穷二白”,他提出了探索“中国之路”的命题;1979年邓小平把中国国情概括为“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在,中国提前实现了经济总量“翻两番”的目标,大规模地减少了贫困人口,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