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解放前江苏省土地占有的高度集中使广大农民丧失土地,沦为佃农或雇农,不得不忍受地主的繁重剥削,从而使江苏省的租佃关系也较为发达。江苏农村地租有实物、货币和劳役等三种地租形式,地主无论采取哪种地租形式,其租额都较高。佃户除了向地主交纳实物地租、货币地租等正租外,还要向地主交纳押租和副租。佃农不仅给地主纳租服役,而且还要给政府交纳繁重的苛捐杂税,使农民生活更加困苦,不得不借债度日,忍受高利贷的盘剥。因而广大农民的生活已陷入绝境,农村经济十分枯竭,生产力停滞不前。欲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彻底的土地改革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宁夏农村经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正林 《中国农史》2006,25(2):78-89
民国时期宁夏省政府整修水利,开垦荒地,使宁夏的耕地面积有所增加,而且灌溉农田占农田总面积的59%,是黄河上游区域最高的省份。农作物品种齐全,主要有小麦、水稻、山药、粟、大麦、高粱、豌豆等,占全部农作物耕种面积的82.8%,总产量的93.8%。农村地权分配极不平衡,80%以上的农民耕地不足。主要依靠租种地主的土地生活。佃农和地主不仅在土地上发生关系,而且在借贷方面也发生密切的关系。是宁夏农村租佃关系的一大特点。民国时期宁夏有着比较好的农村市场体系,因其生产皮毛、食盐、药材等,形成了许多专业市场。由于地权和租佃关系恶化,政府对农民实行强制性掠夺和高利贷的盘剥,使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化,因此农民离村现象严重,导致了民国时期宁夏农村经济复苏十分艰难。  相似文献   

3.
订单农业是一种新型的维系农业产业链的经济运行模式,它将农业经济主体的农民、企业、农村经济组织之间双方、多方或共同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以合同的形式予以规范,使农业经济的行为市场化、法制化。随着订单农业的兴起和普遍推广,农副产品销售难、种田不赚钱甚至蚀本、农田撂荒等老大难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农村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含量提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了市场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将沿着健康轨道良性、快速发展。为此,与之相伴而生存和发展的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业务应当有所创新。 一、树立经营新理念 新型…  相似文献   

4.
运用Logistic模型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农民分化与土地流转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的职业分化和经济分化对土地的流出意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土地流转意愿也对农民的职业分化和经济分化存在正向的影响,尤其是对经济分化的影响更为显著;职业分化和经济分化之间也存在着互相促进的作用。据此,提出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非农产业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农村保障体系、整合农村土地资源、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旧中国农业商品化的兴起和发展,促使农村阶级分化愈益加速和严重,农村生产关系也沿着租佃和雇佣这两条主轴展开并变得愈益复杂。本文将要证明,租佃关系与关雇佣关系不仅在同一个农业经济系统中交互并存,而且有着一定的消长关系。在商品经济初兴阶段,地主还外没有太多的农业外投資获利的机会,因此他们多是在乡地主,财富的增殖也主要来自农业。此时他们可能较多地雇工耕种土地,亲自参与农业生产的管理和经营,以图获得高于地租的农业利润。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出现了各种农业外的投资机会。由于比较利润率的驱使以及对新兴市镇的享乐环境的追求,地主逐渐放弃了雇工经营的方式, 全部出租土地,以便带着他的家庭和钱财,迁往新兴的工商市镇,成为不在乡地主。这时候,由经营地主与雇农建立起来的雇佣关系就趋于解体。  相似文献   

6.
市场化是指经济资源由计划配置为主向市场配置为主的根本性转变,以及由此引起的企业行为、政府职能等一系列经济关系与上述转变相适应的过程。目前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在50%左右。云南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低,这势必阻碍着农村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影响了云南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清代商人对农民产品的预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代前期,商人通过预付货款,或借垫资金,以收购农民的在产品和手工业品,即所谓预买,成为商人收购农村商品的重要形式。贩运商从事预买,在各种商业一利润最高。预买到乾隆间臻于鼎盛,乾隆以后,由于市场条件变化,嘉庆道光间的米价下跌、银贵钱贱,以及借贷利,包率下降,遂走向衰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在上海松江县4个调查村进行的驻点调查为依据,具体分析了松江农民的人口结构,家庭、财产,农民的职业,农民的收入和消费,土地和农业生产,农民的社会生活。据此可知:10年的农村改革,使松江农民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在农村通向工业化的过程中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农民的努力,松江的传统农村正在逐步被现代农村所替代。  相似文献   

9.
<正>为解决农村生产中面临的农户平均耕地规模较小、农业人口老龄化严重、家庭经营缺乏效率、生产成本偏高,土地长期休耕等突出问题,台湾地区于2009年5月27日正式推行"小地主大佃农"政策,鼓励无力或无意耕种的农民或地主出租农地,并辅导大佃农长期承租扩大经营规模,以期实现"建立老农退休机制,调整农民劳动结构"和"推动农业经营企业化,提升农业竞争力"的目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孟守利 《山西农经》2020,(1):78-78,80
概述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之间的动态关系,提出了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手段及措施,以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伏明 《中国农史》2006,25(3):22-30
明清时期,松江府是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强调这是人口和重赋双重压力下的产物。同时,发达的棉纺织业使这里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考察明清松江府人地资源的配置比例和粮食的生产和供应后指出,发达的棉纺织业并非人口和重赋双重压力下的产物,粮食生产的基础性并未动摇,商品经济虽然发达,但自然经济瓦解的程度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12.
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需正确处理稳定与调整的关系刘元有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实施18年来。调动了广大农民与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两个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获得了农村“第一个飞跃”的巨大成...  相似文献   

13.
基于首次整理成功的卜凯第二次农村社会调查原始农户数据资料,本文在印证近代西北地区租佃经济整体落后的基础上,从佃农租佃原因入手分类探讨佃农租佃问题。研究表明,纯佃农与小型半自耕农租佃源自人地矛盾,是"维系生存型"租佃,租佃面积有限,以家庭劳动力为主并强烈依赖农外就业维持生存;大型半自耕农因某些作物种植对土质的特定要求而租佃,是"改善生活型"租佃,需不同程度依赖雇佣劳动力,对农外就业依赖程度较轻。从租佃制度来说,西北地区分租制整体占优,但各地普及程度与佃农数量成正比,受生产责任、谈判能力、抗风险与地租敏感度以及生存压力与作物品种影响,两类佃农的租佃制度与地租负担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农村政治资源和治理方式自改革以来已发生巨变。农村经济兴起是外源性的,外出农民打工经商回乡大量投资建房及创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农村经济的衰败。至今,几乎所有农民的家庭收入越来越多地依赖非农收入。一句话,正是在农村个体私有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农民的外出创业、务工,农民收入和就业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王先明 《中国农史》2003,22(1):79-8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绥边区还保持着封建地主经济的原貌。中共晋绥边区民主政权对于地权关系的调整、改革,就在这一历史场境中展开。以减租减息为主的调整农村土地关系的政策,是在保障佃权和改善农民生活前提下实施的,虽未触及地主土地所有制,但它也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革。1946年5月,晋缓边区开展土改运动。田家会村和吕梁四区土改个案表明,土改所导致的乡村社会变革既是剧烈的也是深刻的,由此形成的乡村社会阶级和权力关系的结构性变动,将持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路向。“新富农”是土改后乡村中出现的新阶层,由此产生的“不平均化”和两极分化,将是共产党政权必须面对必须做出历史回答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民增收已成为农村工作的第一难题。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与时俱进,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多元结构矛盾,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开拓新领域,为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一)以市场需求为信号,加快农业内部结构的优化。要根据比较效益的原则,通过品种、技术和产品、产业的开发,形成合理的农业结构,尽快形成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在种植业上,要大幅度压缩以资源消耗型为主的农业生产规模,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农业生产,重点发展蔬菜、特经、经济绿…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农业税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农业税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合作化后农村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实际情况于1985年制定的。当时,我国的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税条例》对调节国家、集体、农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农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以及筹集社会主义建设资金都起到了积极的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江汉平原明清时期农业开发对商人活动和市镇发展的影响作了较系统的考察。指出该地明清时期在农业全面开发之后,有大量米粮、棉布和少量棉花输出,于是吸引了以徽商(贩米)和晋陕商(贩棉布)为主的外省商人和以武汉附近地区商人为主的省内商人积极参与江汉平原与境外的商品交易活动。这种商业活动不仅有利于加速江汉平原农产品的商品化过程,也促进了该地农村市镇的繁荣,具体表现在市镇的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和种类多样化方面,并出现一些小型专业市镇。然而该地的一切商业活动均只限于初级农副产品的输出和境内外物质的简单转运贸易。市镇的功能显得过于单一,反馈于农村则不利于该地农村经济突破种植业的樊篱,因而江汉平原始终只以农业见长。  相似文献   

19.
台湾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杰 《中国农村经济》1993,(5):43-45,42
一 台湾的农村合作组织始于1899年成立的台湾农会。但是,农会创建的最初意图却不在于“合作”,而是台湾地区的佃农们为减轻地主剥削,抵抗地主压迫,协力进行减租而成立的自救自助性质的农民组织。到1908年,农会的性质开始变化,日据时期在日本合作运动的影响下,逐渐转变为合作性质的经济组织。并且实际上沦为殖民当局控制台岛农产品运销活动的准官方组织。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党进驻台湾后,曾先后数次改组农会。1946年,台湾当局将原先为一体化运行的农会一分为二,使农会与合作社并列运行,虽合署办公却各行其事,致使机构重叠,效率低下不说,且相互摩擦与猜疑,农民无所是从、困惑良多。鉴于种种弊端,至1949  相似文献   

20.
农村旅游经济,是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或农民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各种形式从事旅游资源开发,为旅游者提供各种旅游项目、旅游设施、旅游商品和旅游服务,并获取一定经济收入的社会经济活动。积极发展农村旅游经济是振兴农村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黑龙江省能否发展农村旅游经济,如何规划和发展农村旅游经济、应采取哪些对策和措施等问题,都亟待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