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7 毫秒
1.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通过影响技术创新和传播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本文利用省际数据,引入空间回归方法,包括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首先估计了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再进一步引入二阶段回归模型,加入空间依赖性,来估计人力资本通过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本文的主要实证发现包括,从业人员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与省域技术创新活动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运用2003~2015年京津冀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研究京津冀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测算要素投入及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京津冀各区市县之间的经济增长及要素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进一步发现资本投入依然是京津冀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京津冀经济增长依然是要素投入的结果;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小,大部分区市县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研究的政策涵义在于: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合理引导要素在不同区域间流动,提升要素在不同区域间有效配置;其次,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进步水平,发挥人力资本的优势,充分发挥劳动力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2005~2012年长三角经济圈20个城市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证实了物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回归分析中Hausman检验拒绝存在随机效应的原假设,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面板数据,发现物流业发展的三个指标,物流产业规模、物流供给规模和物流需求规模均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不同城市组别的回归分析发现,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策略对物流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采用卢卡斯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分析法,选取中原经济区1985~2010年统计数据,研究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本投入、物质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表明,人力资本对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是很高,物质资本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最后从中原经济区实际出发,提出了加大教育投资等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采用卢卡斯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分析法,选取中原经济区1985~2010年统计数据,研究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本投入、物质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表明,人力资本对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是很高,物质资本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最后从中原经济区实际出发,提出了加大教育投资等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冲击日益加剧,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显得愈发重要。基于2007—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区市(除西藏外)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的提升不仅有助于本地区的经济韧性的提升,同时也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作用。进一步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东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韧性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且东部地区的促进效应强于中西部地区,但其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空间面板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面板数据广泛应用于各类统计分析,但变量的空间相关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引入空间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中国各省市区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关系。利用matlab软件及其spatial econometric模块建立和比较传统面板回归模型与空间面板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空间面板回归模型较传统面板回归模型优越,本文的研究为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提供了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实证方法对河南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河南省经济和人力资本的发展状况,并利用近年来的相关数据,建立了河南省生产函数回归模型,以判断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蔡洁 《财会通讯》2009,(6):158-160
本文采用实证方法对河南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河南省经济和人力资本的发展状况,并利用近年来的相关数据,~t,s-r河南省生产函数回归模型,以判断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丁昌延 《价值工程》2021,40(4):87-89
现阶段中国已转向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文章基于2000-2016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了经济高质量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长江经济带人力资本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发现人力资本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促进作用,且可能与创新方面指标与绿色方面指标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许多研究表明,区域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面的影响,并且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1][2]。这些都能表明,人力资本能促进经济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正在不断加强[3][4]。本文通过构建人力资本模型对我国人力资本地区分布差异与经济增长差异进行同步性分析,得出我国人力资本地区分布差异与经济增长差异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同步性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2.
已有的关于FDI(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文献中,大多数学者认为FDI技术溢出会显著地促进东道主国家的经济增长,然而,利用中国1997年-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FDI技术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却发现,FDI技术溢出效应在中国不同的地区存在显著差异;运用门限回归模型,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地区金融发展程度等四个方面检验了FDI技术溢出效应的门限特征,并测算出了引发积极FDI技术外溢效应的门限水平。  相似文献   

13.
STRUCTURAL CHANGES I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 identify some empirical evidences for the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determinants of regional growth, disparities and the convergence speed to the per capita GDP equilibrium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 of 1978–1998 in China. We estimate a growth regression model by augmenting the Solow model with a provincial-level panel data set. The existence of conditional convergence is confirmed throughout the reform period, but the convergence speed is faster in the 1990s than the early reform period. Agro-industry-based rural development contributed to regional growth and eased interregional disparities in the early reform period. Foreign capital inflows took a significant leading role for regional growth during the 1990s, but aggravated interregional disparities. Education and non-state enterprises were among the other keys for regional growth throughout the reform period. These results implies that for achieving sustainable and balanced growth in future, it is essential to extend foreign capital investment to the interior regions, in association with further development of human capital resource and non-state local enterprises.  相似文献   

14.
A structural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for nine regions of Israel is estimated using non-stationary spatial panel data during 1987–2015. The model focuse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regional markets in labour, housing and capital when there is imperfect internal migration between regions, when capital is imperfectly mobile between regions, and when building contractors operate across regions. Since the regional panel data are non-stationary, the econometric methodology is based on spatial panel cointegration. The estimated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ropagation of regional shocks induced, for example, by regional policy (land for housing, regional investment grants). Impulse responses are temporally and spatially state dependent. They are also highly persistent because of longevity in housing and capital.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已有的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研究往往只关注人力资本投资数量而忽视人力投资结构研究的现状,把教育和健康看作是两种资本,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的具体构成形式。假设人力资本由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按照Cobb-Douglas生产技术形式组合生成。通过扩展Mankiw、Romer和Weil(1992)模型(简称MRW模型),构建了一个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制约着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投资数量和结构都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最后,本文以理论分析为基础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利用1978-2004年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1978~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检验后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利用两套资本存量核算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来源及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4万亿元投资政策进行了效率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属于典型的投资主导型经济,资本投入是中国经济增长持续稳定的最主要来源,TFP贡献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由改革开放初期的资本、劳动力和TFP三驾马车平衡拉动,形成了现阶段的资本投入与TFP反向角力态势;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源于资本投入与TFP双重差异,但TFP差异是最重要因素;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下中国经济复苏属于典型的“投资主导型复苏”,是以牺牲中国生产率为代价的,TFP在2008年后呈现断崖式下降,平均拉低中国TFP达0.23~0.3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以1995~2009年中国29个省际数据为对象,运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考察了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均表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条件分布的不同位置,这种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产业结构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化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受产业结构的影响,与人力资本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转化可以优化人力资本的配置,提高人力资本的产出效率,有助于经济持续、快速地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