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青 《商界》2007,(6):34-36
天津正在成为全中国的城市明星——在被人遗忘了二十年之后,这个城市被再次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环渤海经济圈的火车头。  相似文献   

2.
罗天昊 《大经贸》2011,(1):47-54
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广州和天津在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前十名城市中的排名为第人和第七,在内地城市中,广州排名在深圳、北京、上海之后,位列第四,天津则紧随其后,位列第五.而在经济规模竞争力前十名的内地城市中,广州与天津亦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五.  相似文献   

3.
《中国汽车市场》2011,(16):24-24
作为中国长三角城市经济圈的中心城市,苏州不但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更是引领长三角城市经济圈跨入汽车社会的风向标。目前,苏州已经成为中国十大汽车消费城市之一,汽车保有量全国第三。 也正是由于苏州独特的经济地位,在结束首站绍兴的活动后,"万达通途·城市地标购车节"移师北上,将第二站的活动定在了这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城。  相似文献   

4.
陈静 《市场论坛》2009,(9):24-25
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快速崛起之后,环渤海经济圈有可能成为我国经济第三增长极.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全国经济增长起到的巨大拉动作用.文章在分析该区域对外贸易的优势与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促进经济圈对外贸易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段玉强 《商场现代化》2005,(22):181-182
近几年,"经济圈"、"中心城市"在我国已经成为了广为人知的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体上已经成长起来了三大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形成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累积了深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6.
崔征 《WTO经济导刊》2006,(10):64-65
天津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十一五”规划大力发展环渤海经济圈,将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将天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战略定位越来越明朗清晰,国内外驱动天津经济腾飞的时机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7.
《浙商》2008,(9):13-13
2008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天津滨海新区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之后的“中国增长第三极”。  相似文献   

8.
李阳春 《商场现代化》2008,(16):277-278
台海经济圈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之后的第四大经济圈,温州作为核心城市之一对台海经济圈的构建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温州市在台海经济圈中的功能作用与地位,并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提出了温州应对台海经济圈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尚林 《北方经贸》2006,(11):79-82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继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后的第三个经济增长极,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经济的整体推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产业转移,环渤海经济圈的比较优势和重要性日益凸现。本文从综观角度出发,选取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城市,研究外资对该区域经济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制定相应政策,促进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规划出台,天津滨海新区先行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批准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中,天津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将随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浦东新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区之后,成为中国区域经济的第三个发展极。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受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美元持续走弱等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创新高成了2006年最热门的财经词句之一。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在连续突破8.0、7.9两大关口后再度逼近7.8。可以相信,在经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在过去的几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贡献最大的是"呼包鄂"经济圈创造的经济奇迹,事实证明,"呼包鄂"三市充分利用本地区的政治、工业、资源优势,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内蒙古最具活力的城市经济圈,被称为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的火车头和助推器。其创立与发展的历程也是被人们所熟知。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完善,这一经济圈的经济效应也愈发明显,无论是目前的发展现状与局限性还是今后的前进方向都值得从中吸取经济发展的经验。本文首先对内蒙古构筑"呼包鄂"一体化经济圈的实践需要及理论支撑作介绍,其次阐述了"呼包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依托与阻碍因素,最后从正负两个角度来重点分析"呼包鄂"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2.
邓娟 《商界》2006,(10):18-20
全中国乃至世界,已经将热切的目光投向了天津滨海新区。这片热土正呈现出成为“北方浦东”、“中国第三极”的势头,并有望成为继深圳、上海之后,中国又一个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3.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大展活力之后,京津冀地区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集聚区和经济核心地带,有望在2010年左右,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地带和中国经济建设的新亮点,深入分析京津冀地区产业互动的制约性因素,提出突破区域壁垒走向真正的产业联合的途径,对促进“京津冀”地区尽快成为中国经济“新龙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贡在川南经济区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南五市是一个可构建一小时经济圈的经济区。自贡是川南经济圈中的中心城市,具有经济比较优势,可以围绕自贡按照"点-网"系统理论构建川南经济圈;自贡作为川南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应当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加强城市经济建设,增强对区域经济的引领作用,从而促进川南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史可  喻鹏 《信息与经营》2011,(9X):144-150
今年的"十二五"规划提出,未来一个时期是我国大城市群形成的关键时期,以首都为核心的城市群及其广大区域正在成为国内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同时北京将更深入广泛地开展与津冀晋蒙及环渤海地区合作,充分发挥首都优势,共同推进区域一体化和首都经济圈形成。至此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首都经济圏的提出,使京津冀一体化的建设由设想进入实质性规划阶段。首都经济圈是以北京为中心,半径为300到400公里的环形"圈域"。圈域内包括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的廊坊、固安、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等区域。同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但是首都经济圏的格局却不同于已经发展成体系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城市群是以上海为中心、杭州和南京为副中心;珠三角城市群是以同在一省的广州和深圳为中心,而首都经济圈以北京为绝对核心城市,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首都经济圈一经提出,很多人调侃道:"与其命名为经济圈,不如定其为楼市圏。"诚然首都经济圈不能等同于楼市圈,但是随着首都经济圈的规划建设,京津冀的楼市一体化抱团发展将势在必行,在北京的住房压力转嫁给津冀的同时,也带动了津冀地区楼市的迅猛发展。人们不禁发问首都经济圈里的京津冀楼市将会圈出何种未来?  相似文献   

16.
<正>时光的步履跨入21世纪,继长三角、珠三角、西部大开发之后又一巨声挺进北方的号角在世界豪迈地吹响。此次号角来自——中国环渤海经济区。我国于2005年推出的"十一五规划"中,正式确立了"以北京——天津——滨海新区为发展轴心,以京津冀为核心区,以辽东、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湾经济圈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实际上是农村主导型的发展模式.现在这种主导型区域经济已经发展到了尽头,从而必然要向城市主导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方向转变.这就要求应以城市为发展重点,推进城市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城市化战略强调的是城市,而不是小城镇.在农村主导型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小城镇确实是"大战略",但在城市主导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新阶段,小城镇的战略意义已处于次要的地位.必须通过城市经济中心的幅射功能,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区域城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经济圈.一些中小城市由于经济技术基础比较差,尚没有能力构建城市经济圈,有的本身就处于大城市经济圈辐射的空间范围.城市经济圈的形成应打破行政界限,我们应顺其自然地实行城市经济圈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城市经济圈的发展道路,逐步提升城市经济实力,带动区域经济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贸导刊》2004,(13):46-47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经济圈,是我国经济最具竞争力和活力的三个地区。2003年各经济圈的发展继续呈快速增长态势。一、三大都市经济圈总量约占全国的1/3,长江三角洲总量最大、单位国土面积产出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释梯度理论主要论点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效应,分析了梯度推移理论对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意义;提出在中国西部地区实施梯度推移战略,重点是培育三大都市经济圈及加强相应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实现东西经济一体化;通过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培育形成中国的陇海--兰新大都市圈、长江沿线都市经济圈、"泛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最终形成全国一体化的、完整的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20.
构建安徽省会经济圈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静  姜帆 《商业时代》2008,(12):107-108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构建城市经济圈,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初步探讨了建立以合肥为中心的安徽省会经济圈的可行性与未来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构建省会经济圈过程中要注意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