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司控制权是公司治理中的核心问题。近几年,国内关于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文献越来越多,但是讨论公司控制权与公司治理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文献却并不多,这是我国公司治理研究领域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本文从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公司控制权机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为研究主题,通过实证分析,讨论了公司控制权机制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裴明华 《证券导刊》2012,(21):62-63
本轮调控以来,公司在主流房企中率先进行收缩战略,实行“冬季模式”。从目前来看,“冬季模式”一方面有效降低了公司实际负债率水平,降低了公司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公司积累了大量现金,为公司在后市低成本获取项目和收购兼并奠定了良好基础,也捍卫了公司的龙头地位。  相似文献   

3.
熊海涛 《金卡工程》2009,13(11):192-192
公司治理一词自产生到现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思考,在学界产生了诸多关于公司治理的理论,各国也有自己公司治理的模式。可是,究竟什么是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的本质是什么,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从公司产生的根源探究,将典型的公司治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公司治理的本质是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公司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实现公司的高效、科学管理,平衡利益相关人的利益,最终推动公司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案例 2012年9月,王某入职某公司做文案工作,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至2014年5月。2014年1月,公司发现了王某未婚先孕的事实,认为其违反了公司规章制度将其辞退。王某接到公司的辞退通知后认为,公司的这一规定违背法律,侵害了她的权利,以此作为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不合法。而公司则认为,公司的规章制度制定程序合法,王某对该事实明知,其未婚先孕违背相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5.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以来做了大量工作,为公司规范化管理,促进公司业务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成立时间短,加之公司业务新,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应理顺的问题,笔者就此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在各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实践中,由于公司评估理论和方法存在的问题,各种公司信用评估摸型都主要起参照作用。本文对公司信用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界定了商业信用支持度的经济概念,解决了公司信用分析的理论问题。为了解决传统公司信用评估摸型所面临的问题,作者建立丁关键因素决策树分析框架,为公司信用评估提供了分析技术。为了解决在《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监管框架下国内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经营管理问题,作者采用离散选择模型技术,建立了定量计算公司贷款违约率的方法框架,从而为商业银行的公司贷款决策以及采用内部评级高级法提供了实质性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评价及其数据库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司治理评价经历了从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到公司治理原则与应用,从公司治理原则到公司治理评价,从公司治理评价到公司治理指数。本文分析了公司治理评价的发展对数据的需求、现有的不同评价系统的数据来源及特点、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公司治理评价系统比较、南开大学公司治理评价原始数据库及应用、南开治理指数数据库建设。南开大学公司治理数据库分为三级,一级指数为公司治理指数(中国公司治理指数,简称为CCGINK),二级指数分为六个模块,三级指数有22类。  相似文献   

8.
洪志诚 《中国外资》2013,(18):43-43,45
本文阐述了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活动中进行纳税筹划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小额贷款公司纳税筹划的措施,以不断优化纳税筹划方案,降低公司税负,不断提高小额贷款公司的盈利水平,进而更好地促进和推动小额贷款公司的长效、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在融资政策选择中起着重要作用。公司治理作为减少代理成本的激励机制,能抑制内部人机会主义行为,使其不能按自身利益调整公司融资政策。同时,公司治理通过减低信息不对称水平、减少小股东受掠夺的风险进而降低资本成本。本文对国内外公司治理与融资政策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评价了现有文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融资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具体而言,本文回顾了公司治理和资本结构、公司治理和债务期限结构、公司治理和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胡淼 《投资与合作》2023,(11):31-33
公司经营的目的是一直颇受争议的话题。人们最初的看法是,公司存在是为股东创造财富,即要将股东的利益放在公司经营目标的第一位。随着商业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放在公司经营目标第一位的理论。现有文献证明,如果公司只关注股东利益,其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对公司的指导建议:当公司利益相关者和股东利益发生冲突时,公司应当结合自身及利益相关者的群体特征做出针对性的应对,也要综合考虑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给公司带来的影响,平衡股东和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关系,从而促进公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邵娜 《青海金融》2011,(10):40-41
投资性公司的双重身份赋予了投资性公司双重职能,本文在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实践基础上,剖析了投资性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对外商投资性公司强化管理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公司流动性及其价值评估是公司金融和财务管理领域中崭新而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本文以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流动性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并对流动性与创新研发、公司规模之间的耦合或悖反关系进行了探讨,以进一步研究影响公司价值的相关因素和传导途径。研究发现:宽松的流动性确实提升了公司价值,但对于科研创新而言,流动性所能体现的作用尚不明显,无法排除流动性滞后效应的可能;公司规模大,极可能带来规模不经济并扭曲市场预期,这种“规模效应”对于流动性而言同样存在,大型公司在配以宽松流动性政策时,更容易出现公司价值的减损。  相似文献   

13.
1993年12月,某银行和A公司签定了《委托贷款协议》,约定A公司委托银行向B公司发放贷款本金200万元,该笔贷款由C公司和D公司提供 带保证责任,贷款期间为6个月。到期后,B公司和C公司、D公司均未履行自己的义务,故A公司于1995年11月与银行共同起诉B公司、C公司和D翁.互法院审理,判决B公司偿还贷款本息和诉讼费用。C公司和D公司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判决生效后,由于B公司和C公司、D公司无财产可供执行, A公司遂于1996年10月向法院申诉,请求法院改判银行承担还款责任。理由是:其委托银行发放的贷款是四类委托贷款,但银行实际发放的是乙类委托贷款,故银行应当承担还款责任。  相似文献   

14.
公司经理人作为公司中的经营管理专家,在现代化大生产中,对于公司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后,随着公司经理人地位的提升,也随之产生了公司经理人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渎职欺诈等现象。从而有学者在理论界提出公司经理人问题治理本土化①构想。本文在结合我国具体实际的基础上分析公司经理人治理本土化的合理性及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公司金融是西方微观金融理论的重要部分,随着其在现代公司经济活动中愈显重要,近年来受到了诸多学派的关注和研究。它是以公司融资为主干,公司财务为核心,公司治理和公司理财为两翼,以公司为载体,资本市场为基本背景,讨论在基于金融市场下,如何进行有效融资,实现公司财富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从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开始,企业家们已经认识到管理工作在公司管理中潜在的巨大作用,从各个方面开始了实践工作,并逐渐将重点集中在经济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实践证明,通过成功实施公司管理,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扩大了收益。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到加强公司管理的浪潮中来。本文就结合本人工作实践,仅就公司财务管理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程锟 《中国外资》2014,(5):150-151
相对于内部控制较好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差的公司,其被诉的概率越大;相比其他公司,陷入诉讼纠纷的企业,其公司价值更低;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更低的内部控制质量加剧了被诉公司价值的降低。因此,加强内部控制有助于实现公司经营合法合规的目标,最大限度地避免因诉讼而遭受的损失,进而提升公司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VIE模式境外上市一直是中国企业的独特创造和现实选择,然而随着科创板新规的来临,VIE模式境内上市也成为众多科创企业的心仪之选。在政策背景的推动下,九号公司率先申报上市,成为第一家以VIE模式登陆科创板的企业。目前鲜有学者对VIE模式企业境内上市进行研究,本文以九号公司为例对其动因、效果及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九号公司VIE模式境内上市后,公司治理结构得到了完善,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通过VIE模式境内上市,丰富了自主营销渠道,提高了自身的品牌竞争力;拓宽了融资渠道,扩大了公司规模;实现扭亏为盈、改善了公司经营状况,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VIE模式上市后公司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为正且呈增长趋势,即市场绩效得到了提升,增加了股东财富。本文对九号公司的案例研究会在一定程度上拓展VIE模式上市的研究范畴,同时为国内VIE模式的监管提供有益的借鉴,以降低VIE模式境内上市的风险、为其他VIE模式企业境内上市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周平亚 《金卡工程》2010,14(2):227-22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通常采用合并和分立的形式以保持企业的经营活力。然而近年来,许多公司常借改制之名,将优质资产剥离注册新公司,把债务留给旧公司的方式以逃避债务。为有效堵塞公司分立被恶意利用的通道,新公司法第177条规定:“公司分立前的债务由分立后的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但是,公司在分立前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达成的书面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连带责任作为增设的规定体现了我国立法的进步,但是此条规定相对概括,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为了更好地解决公司分立中的连带责任问题,本文拟从公司分立的基本理论入手,结合国外相关立法,初步探讨了公司分立过程中产生的连带责任及其承担问题。  相似文献   

20.
蔡雪莹 《财会学习》2009,(10):55-57
[背景资料1]甲公司提供成本6500万元的土地,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合作建房协议,约定乙公司支付给甲公司9000万元货币资金,乙公司出资建造商办楼,建成后再分给甲公司商办房30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