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崔强 《山西财税》2006,(4):41-4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时期农村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这项制度的推行,对于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减轻农民医疗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胶州市自2004年1月1日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从工作、政策、资金等各个方面,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截至2005年,全市共筹集合作医疗基金1693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56.4万人,农民参合率达到95.3%,村庄覆盖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成为胶州市惠农政策的一个崭新亮点,受到了广大农民的交口称赞。胶州市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对加强和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现状.提高自身健康水平,已经形成了迫切需求和强烈愿望。为了切实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保护农村生产力.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湖北省老河口市从2003年7月1日起在全市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对此我们作了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石家庄市从2004年开始进行以大病统筹为主并与医疗救助制度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四年来,试点运行顺利,赢得了广大农民的认可与支持,预计可望到2008年全市基本完成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5.
为加快建立适应中国农村实际的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自2004年开始,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石家庄市着手进行了以大病统筹为主与医疗救助制度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确立了到2008年全市基本完成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工作目标。为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长效工作机制,市财政局通过对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专题调研,提出了推进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的对策和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是党中央、国务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根据《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我省于2003年7月正式出台了《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并于当年8月开始在迁安、曲周和枣强三县试点。  相似文献   

7.
陈宗 《财政研究资料》2006,(31):13-16,F0003
宁夏吴忠市区(原利通区)自2006年1月1日正式全面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以来,通过“一家有难,多家援手”的方式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但也呈现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是新时期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新农合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  相似文献   

9.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切实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农民医疗负担,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早在90年代初,江苏基层保险公司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就尝试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由于种种原因,均未能持续。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保险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保险的社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惠农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河北省丰宁县起步较晚,自2007年1月份开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调查表明,试行十个月以来,运行情况良好,初步收到了“政府补贴得民心、农民看病得实惠、医疗服务有保障、卫生事业有发展”的良好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对农民的医疗保健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的重大举措。陕西省平利县自2006年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以来,经过精心组织实施,新农合工作从试点到平稳开展,始终保持着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构建全民健康保障体系,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刍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会计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 《财政监督》2006,(7):38-3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对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以笔者所在的海南省为例,2003年12月,在琼海、澄迈和五指山等3个县(市)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至2006年1月,海口、三亚、定安、昌江、屯昌、东方、洋浦等7个新增试点市县(区)也相继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截止2006年1月,海南省lO个试点市县共有156.31万农民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试点市县农业人口总数的69.71%),获得补偿金额1949.91万元,并巳初步建立起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体制、筹资机制和运行机制,试点工作取得了相当进展。  相似文献   

13.
陈锶 《上海保险》2009,(8):49-51
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变化是中国农村现代化过程的一个缩影。沿海发达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较为先进的地区,也是农村卫生保障体系变化发展的先导区。首先,选取发展较好,有典型意义的四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模式为例,介绍其概况特点。  相似文献   

14.
Z县作为全国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首批试点县之一,从2003年8月份起,经过4年多的运行探索,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但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通过对Z县2005年、2006年合作医疗基金筹集、基金使用、基金结余及住院报免等情况的调查,分析农民现在实际享受合作医疗保障的大致水平,归纳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探讨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艳花 《中国金融》2005,(23):56-57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三农”问题再次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和重点,其中“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被明确地列示其中。从2003年国务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试点以来就参与其中的中国保险业,正在以积极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和稳健的步伐努力探索,力求发挥其在新农合试点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按照江西省政府统一部署,彭泽县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成效初显。截止到2007年6月底,参合率达到86.07%,有8745人次参合农民得到了补偿,补偿费用总额278.2万元,补偿逾万元的有11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因病致(返)贫”的问题。同时,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因参合农民看病的增加,医疗卫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基本上实现了扭亏为盈。  相似文献   

17.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大病统筹为主”的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是新形势下提高农民群众健康水平,防止因病致贫的一种好形式,体现了国家对农村卫生事业和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高度重视。从延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看,减轻了农民负担,体现了互助共济的优越性,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稳定器”和“减震器”。北京市通州区从2003年开展试点三年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状,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欢迎。我们财政部门将加大支持的力度,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序、稳步地前进。  相似文献   

19.
2008年3月6日.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在石家庄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我省2003年以来新农合工作,对2008年新农合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副省长孙士彬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省卫生厅、发改委、财政厅、民政厅等部门作了大会发言。  相似文献   

20.
陈璐  袁笛  范红丽 《上海保险》2015,(11):35-38
一、引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2003年1月10日,卫生部、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开始在部分地区试点新农合制度,然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行。来自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卫计委")发布的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