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票据法》及其配套法规和规章的修改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景影 《金融会计》2007,(10):40-43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是我国管理和规范票据活动的重要准则,与之相配套的《票据管理实施办法》和《支付结算办法》是贯彻实施《票据法》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自1996年1月1日实施以来,在规范票据行为,保障票据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对外开放的力度日益加大,《票据法》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与票据业务和票据市场发展不相匹配的问题,导致法律和票据实践产生冲突,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现实,笔者提出了我国《票据法》存在不足和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宏山 《金融会计》2006,(2):38-40,35
为了保障票据活动中当事人的合法利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于 1995年5月颁布《票据法》,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票据法》将汇票、本票、支票予以统一立法, 并严格规范出票、背书、承兑、保证等票据行为,标志着我国票据活动从此步入法制化轨道。《票据法》强调保护“善意持票人”的权利,明确规定债务人到  相似文献   

4.
随着票据活动范围的扩大,目前票据的使用在结算方式中已经占居主要地位,其影响日趋广泛,已成为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重要支付工具。《票据法》对票据的实际操作只做了原则性的规定,所以《票据法》操作过程中表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的执行过程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1995,(6):19-20
促进票据活动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已由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票据法》是专门调整票据关系,规范票据活动的重要法律,它的制定,是我国多年票据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票据长期发展的历...  相似文献   

6.
《票据法》自1996年1月1日实施以来,从根本上加快了我国票据制度的建设,为各项票据活动乃至更广泛的经济行为搭设出一个章法明晰、健康有序的新舞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障票据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票据法》是维护经济金融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部重要法律。实施十多年来,《票据法》对于扩大票据使用,规范票据流通,促进经济金融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和法律环境的日益完善,《票据法》在实施过程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不利于甚至制约了我国票据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析了《票据法》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金融》2006,(7):29-30
《票据法》实施10年多来,对促进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丰富交易支付手段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票据法》对真实贸易背景与资金关系的严格要求以及对票据债务人行使抗辩权的条件规定不明确,实践中票据债务人不当行使票据抗辩权并引发票据纠纷的事例时有发生,造成现实中部分企业出于防范风险的目的不愿意接受背书转让的票据、银行也不愿开展票据贴现业务的情况,使票据在经济活动中的便捷性、流通性和安全性无从体现,致使一些经济主体对我国的票据法律制度,特别是票据的流通和信用产生怀疑,给票据市场发展带来极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由于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大力开展对《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人们的票据法制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目前仍然有为数不少的企业经营者对支票等票据的开立、使用存在着较大的误区,很多企业经营者信用观念淡薄,甚至有少数人利用支票套取资金和进行诈骗,  相似文献   

10.
票据.公司,合同并称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三大支柱。在我国,银行汇票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成为我国票据制度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票据。我国银行汇票制度的法律渊源主要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95年制定的《票据法》,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制定的《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及由中国人民银行为实施《票据法》而制定的《票据管理实施管理办法》和《支付结算办法》等部门规章。这些规范性法律文件初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银行汇票制度。但是我国的票据立法仍然处于较为初级的法制水平,其具体规则与日内瓦票据体系或者多数国家所普遍采取的新票据主义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现行银行汇票制度在相当大程度上违反票据法原理,存在着诸多矛盾及疏漏之处,使得银行汇票存在着严重的制度性缺陷,在银行汇票实务中引发种种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1991年4月9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以及199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明确规定了票据的公示催告程序。然而在实务操作中,由于公示催告门槛过低、商家信誉重视程度不高、法律规定不清等原因,出现了一些伪报票据丧失、因公示催告而产生纠纷等情况。我国现行公示催告程序中存在一些实务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有关票据业务的规章制度主要是1996年施行的《票据法》,1997年施行的《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支付结算会计核算手续》,2000年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法律法规,经过十余年的经济发展,当前金融业务有着崭新而复杂的需求,部分法律法规条款内容已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对票据业务的会计核算与柜面操作需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丁春 《金融会计》2008,(11):28-30
空白票据又称空白授权票据,英美法称之为未完成票据,是指出票人在签发票据时,有意识地将票据上法定应记载事项不记载完全、留待持票人以后补充的票据。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票据法均承认空白票据。空白票据在被授权人补充完整之前,是未生效的、效力待定的票据,而非不完全票据或无效票据。我国《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空白票据的有关规定共同构成了我国空白票据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票据丧失补救的立法模式是以《民事诉讼法》为主,《票据法》只在第15条规定,可以在票据丧失后,依法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目前,我国实际生活中大致存在着三种票据丧失的补救途径:作废声明、挂失止付和公示催告。  相似文献   

15.
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可主张抵销或要求同时履行,这应该是债法的一个基本原理,这一原则精神在我国《票据法》中同样有所体现,《票据法》第13条第2款规定:“票据债务人可以对不履行约定义务的与自己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持票人,进行抗辩。”这就是票据的“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抗辩”权。由于票据法律制度较之债法一般规则要特殊和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16.
在记载票据和结算凭证过程中易发生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峰 《金融会计》2004,(10):34-34
票据和结算凭证是单位、个人办理支付结算的工具,对如何正确记载票据和结算凭证的事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中均有较为详细的规定,如:签章的定义、必须记载事项、金额与日期的填写要求等。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不明确的问题,导致单位与银行之间对执行《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在理解上产生偏差和不可操作性。现将记载票据和结算凭证过程中易发生的几个问题归纳如下,并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丹 《时代金融》2004,(10):43-43
《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后,现行《票据法》、《证券法》中有些行政许可规定,已不符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和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需要及时清理、修改。2004年8月23日至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对《票据法》、《证券法》的修正案。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于1996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以规范票据行为,保护票据权利为宗旨,为促进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保障.历经十年,随着经济以及票据业务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种新的支付结算方式不断出现,《票据法》逐步显露出其不适应性.十年以来,《票据法》仅在2004年配合行政法的修改做了微小的改动.近年来,专家学者不断提出修改建议及意见,力促票据法的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2012年11月8日,全国总工会经审会发布了《关于规范工会票据审计工作的规定》(工审会字〔2012〕9号)(以下简称全总《票据审计规定》)。全总《票据审计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指票据包括发票和财政票据。发票按照税收征管范围划分为国税、地税发票。财政票据分为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和其他财政票据。"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995年5月10日通过的《票据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票据活动,适用本法。本法所  相似文献   

20.
票据的使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起初是为了解决企业“三角债”的问题,后来功能逐渐多样化,在后续使用中出现了众多违法违规案件,导致该业务一度停滞。在此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于1995年5月10日颁布并于次年施行。《票据法》的施行很好地解决了当时票据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票据的流通、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