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下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在同一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同时期道德观也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道德观产生了新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也要求全社会各个方面树立新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下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在同一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同时期道德观也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道德观产生了新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也要求全社会各个方面树立新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3.
公平作为一种规范性范畴所表达的是一种价值取向或要求,它既是一种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也是个人对社会的一种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平的实质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公平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进一步改革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在社会和谐方面面临着的新挑战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已经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根本条件.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各个成员在经济体制转化过程中的地位不同、社会角色不同、能力不同,导致他们在收入、获得财富的多寡上出现了较大差距,这使我们在社会和谐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表现为: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关系,必然要求与之相应的理论观、政治观、思想观、价值观、道德观.这些属于上层建筑部分的文化现象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发育、发展将逐渐成熟,形成一种为社会全体成员所接受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规范.但是,我国正在建立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它既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具有共同性,例如都受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的制约和作用;又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差别,其主要差别在于它要受社会主义制度的制约.因此,在由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引起的观念更新也必然具有上述两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商品交换成为普遍行为。从法律上保护私有财产,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本文旨在从正义原则、公平原则、适当原则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国私有财产保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了新的形势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形势下,社会对现代企业的要求也有了,新的变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企业必须确定新的对策和措施并且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王乃学 《经济界》2000,(5):39-44
投资体制是经济制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就需要有什么样的投资体制作支撑。我国现行政府大范围直接投资的模式,是建国后为了支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西方市场经济制度中也时常采用的政府直接投资相比,在性质上和做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制度要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对现行模式下政府直接投资占主导地位、政府选择高于市场选择的投资体制作深刻调整,使之从支撑计划经济转为支撑市场经济,从而保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9.
周凯 《集团经济研究》2007,(29):123-125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也是市场经济的活力之源.竞争使市场经济成为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富有效率的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以公有制为基础,贯彻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按照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即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就是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企业局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三者关系的  相似文献   

1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市场经济下的垄断和反垄断 垄断作为市场竞争中的一种重要现象,总是与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紧密相联。从垄断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联系划分,可以将垄断分为三种:一种是与市场经济体制密切联系的垄断,这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另一种是与资本主义制度密切联系的垄断;还有一种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密切联系的垄断。  相似文献   

13.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内容,以实现人类自由解放为根本目的。自改革开放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已经使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成为普遍意识。现在我们要求进一步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趋于完善,就要对人的解放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科学发展观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对人的全面发展做出新的部署,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延伸和扩展。  相似文献   

15.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基础。要实现在本世纪末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目标,除了进一步深化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制订市场法律法规等外,还应大力倡导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社会现实相适应的道德准则,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平等互利的道德观。首先,平等互利观既易于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培育形成,又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成长,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参与市场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6.
赵邵宇 《活力》2014,(3):130-13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一论断,不仅是对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充实和完善,而且为人们探索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更为探索混合经济体制下企业创新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使经济主体的社会联系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社会现象之间的制约与互动规律决定了伴随经济发展的必然是经济主体相互之间的冲突点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正>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在这个时期,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为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改革在一些重大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所有制问题是改革的一项特别重要的内容,也是改革成败的基础.改革每前进一步,都在所有制关系上有所调整.十五大报告在所有制问题上作了新的探索,有新的突破,为深化改革创造了制度条件.这主要表现在有内在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明确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基础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突破了以往只承认公有制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这是依据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作出的科学结论.按照马克思经济学原理,所有制关系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由生产力的性质决定,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八年改革实践证实,我国现阶段在所有制问题上,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及混合经济)共同发展,这种多元的所有制结构,是对传统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突破,十五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以生产资料所有权(产权)的多元化为其基本制度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要求打破单一的国有制结构,培育非国有经济组织,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间重组社会资源。在保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变界限内的产权充分分散化,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可以看作是改革所要达到的实质性目标。我们将要描述的市场主体行为就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后的市场主体行为,这时的市场主体从厂商范围看包括众多的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一、两类国有企业:国有国营和国有民营实际上,作为市场主体的国有企业协性…  相似文献   

20.
“漠视生命现象”背后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也日益在社会生活中显露出来,人们原来的道德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确立起来,人们的道德价值观领域实际出现了真空地带。再加上社会分配不公造成贫富悬殊,法制不键全,由此引发了大量的犯罪和道德失范行为,致使部分人的心理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对生命的漠视就是其中的表现之一。本文试从社会伦理学的角度,分析“漠视生命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危害,寻求消解的路径,以求能够真正的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