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营养学家提出,自然界生长的各种天然食物的营养与它们的颜色密切相关,它们的营养价值排列顺序为:黑色食物最优,然后依次为红色→黄色→白色。所以,近年来兴起了黑色食品热。最近又有营养学家提出:健康饮食应该近“三黑”:黑米、紫菜、黑芝麻;远“三白”:白糖、食盐、猪油。[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大食物观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分析法与辩证分析法,全面分析了大食物观的理论渊源、思想内涵及时代价值。研究发现,大食物观以中国传统粮食观和马克思主义粮食观为理论渊源,以食物消费观为核心、食物来源观为方向、食物供给观为路径、食物安全观为基础构成大食物观思想框架,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粮食观、把握新时代粮食安全内涵、解决国际粮食安全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最终价值实现目标。  相似文献   

3.
孕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对女性的很多生活习惯都提出了新要求。就拿饮食来说,有些食物原本是你的最爱,可在这个时候你却不得不暂时与它们疏远.如果你依然与它们“亲密”,就会对你腹中的胎宝贝不利.那么,哪些食物应该疏远呢?  相似文献   

4.
《中国粮食经济》2012,(5):70-70
很多食物会被贴上“健康”或者“不健康”的标签,人们给予了健康食物充分的信任和依赖,但其实它们也有不少“弱点”。  相似文献   

5.
林毓 《农家之友》2003,(13):9-10
人类的生存必须有充足的食物和基本的营养,“民以食为天”这句古语高度概括了食物与人的关系。农业是人类获得食物和营养的主要途径,在现代人类生活中几乎大部分的食物来源于农业生产或者以农产品为加工原料,因此,食物与营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质量《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提出了保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深入分析食物安全、家庭食物安全内涵的基础上,利用12个国家挟贫重点县的农户调查资料,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我国贫困农村的家庭食物安全水平和程度进行衡量和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0多年来,我国贫困农村地区的家庭食物安全水平不断提高,食物安全广度不断扩大,但是食物安全深度却出现下降;食物获得能力对家庭食物安全具有显著的正影响,提高贫困农村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家庭粮食自给能力有助于降低家庭的食物不安全发生概率;食物可获得性对家庭食物安全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影响,市场方便度越高,实现家庭食物安全的概率越高;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对家庭食物安全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家庭规模、家庭结构复杂程度和家庭温饱负担程度的提高,农户面临的食物不安全风险的概率也在增加。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军的新阶段。本文在分析辨识我国食物消费结构特征以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阐释在新发展阶段树立大食物观的现实意义与政策涵义,并初步评估我国食物安全保障现状与今后的挑战,为新发展阶段践行大食物观提出实践逻辑与政策取向。本文认为,大食物观的政策涵义在于要促进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的深化和拓展,其实践逻辑是必须树立大资源观、大农业观和大市场观,以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为核心基础,应对今后我国食物自给率持续下降的挑战,确保国家食物安全,必须深入践行大食物观,抓紧建立完善我国食物安全综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大食物观的提出,为我国食物系统转型指明了新的方向,为构建新时代可持续的食物系统开辟了新的战略路径。本文在系统梳理中国食物系统转型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以目标更加高远、结构更加丰富、来源更加多元、供给更加可持续、保障更加安全为食物系统转型要求,以推进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推动食品加工营养健康转型、建立区域特色可持续膳食模式、减少食物损耗与浪费、提高国际市场利用能力、加强资源回收与利用为食物系统转型路径,需要从转变发展观念、创新食物供给、强化政策支撑、加强科技创新、加强营养援助、加强顶层设计六个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9.
森林食物在人类营养结构中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收集各种食物来源2007年世界生产的数据,依据食物营养成分表计算各大类食物所提供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等重要营养元素的数量,得出森林食物对人类能量、蛋白质和脂肪的贡献分别为8.5%、2.48%和5.01%,定量地分析森林食物对人类营养结构的贡献,并简要分析世界森林食物发展中还存在的问题及趋势。  相似文献   

10.
大食物观正开启新一轮食物安全整全治理的理论思考。“供给保障”视角以规模化、工业化、全球化的方式应对食物安全问题,但这会加剧主粮与其他食物对国内资源的争夺,从而强化食物供应对国际资源的依赖。“体系治理”视角系统提出了食物体系转型的策略,但需要更明确的政策目标。国际视野和国内趋势表明,食物安全的内核是权利安全。“食物权利”的整全视角,本文认为权利视角下的大食物观阐明了食物安全“中国之治”的核心经验,即筑牢“耕者有其田”的制度根基、彰显“中国碗装中国粮”的战略意志、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的支撑体系,以此立足国内资源,防范国际风险,担当国家责任。今后,应把保障权利安全作为践行大食物观的关键政策目标,实现国家发展自主性、人民参与能动性与生态保护可持续性的有机统一,趟出一条逐步确立保障食物安全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践行大食物观,对大食物观思想的形成过程和重要意义,以及践行大食物的基础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践行大食物观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但也面临一些挑战,特别是食物资源开发不充分、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不充足、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不合理、农产品流通渠道不通畅。对此,提出纵深推进食物资源开发利用、夯实大食物观科技支撑、加强国民营养宣传教育、促进农产品供需对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食物观是进入新时代为更好地保障粮食和总体食物安全而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本文旨在厘清食物系统转型过程和大食物观主要内涵和建立与大食物观相适应的政策支持体系的必要性。在分析过去粮食安全、食物观念和相关政策演变的基础上,指出中国食物系统转型已进入需要树立大食物观理念的发展阶段,践行大食物观需要从只关注基于农区耕地的食物生产系统向以农区耕地为主和以国土其他资源以至全球资源为辅的大食物生产系统的战略转变;但要践行这战略转变,目前在许多食物生产领域还面临诸多挑战;为此,本文提出践行大食物观,必须深入探索与大食物观各生产领域发展相适应的制度、政策和投资等创新,促进中国食物供给体系的多元化,更好地保障口粮安全和加快食物消费向更加营养、健康和环保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一、世界食物贸易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根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统计,世界食物的贸易值,1987年为2510亿美元,比1973年增长近3倍,平均年增长率为8%。但食品贸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却逐年下降,由1973年的15%降为1987年的10%。 世界食物的主要市场是工业发达国家,1987年发达国家食品的出口额为1645亿美元,占世界出口额的65%,发展中国家食物的出口额约为世界食物出口额的28%,  相似文献   

14.
《农家之友》2004,(7):54-55
针对当前我国食物安全的现状,结合我国的特点,要解决好食物生产与居民营养健康的关系、实现食物数量安全与食物质量安全的协调发展,解决居民健康存在的安全隐患,今后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不断提高食物综合生产能力,确保食物数量安全1.抓好良种工程建设。农业良种工程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和公益性工程。要  相似文献   

15.
一、食性 为了研究丁桂鱼的食性,研究工作者将一龄、二龄、三龄丁桂鱼与鲤鱼、花白鲢、草鱼等鱼类混养,分析在不同的混养密度下,丁桂鱼的日粮情况及鱼苗的食谱以及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研究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丁桂鱼在所有混养的鱼中对食物的变化有最高的适应性,丁桂鱼的食物种类最多,它的食谱几乎涵盖了池塘中所有能得到的食物种类。  相似文献   

16.
欧盟食物安全及其法规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物安全问题近年来受到世界各国 ,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帮助中国读者了解和认识欧盟食物安全法规及其机构的角度出发 ,介绍了欧盟食物安全管理机构及其分工和职能 ,描绘了欧盟食物安全法规体系框架和演化过程 ,分析了欧盟食物安全法规的执行机制 ,并得出了欧盟食物政策已经从 2 0世纪 60年代以生产为导向转向了 2 1世纪以公众健康为导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食物银行     
《农村工作通讯》2008,(16):39-39
在超市、面包店经常会有一些刚刚过期或即将过期但又卖不出去的食物,商家通常会花大量的金钱来销毁它们,普通市民家中亦经常会丢弃一些还可以食用的食物。与其将这些食昂白白扔掉或花费资金来销毁,不如将这些刚刚过期或即将过期的食物收集起来,分发到社区中的贫困人士或流浪街头挨饿的人手中。这种做法被称之为食物银行。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食物系统峰会的中国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物系统转型已成为国际共识,联合国食物系统峰会的中国方案能够在全球食物系统治理上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推动中国和全球食物系统转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渐进式地选择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制度和政策,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研推广,大力实施减贫和国民营养计划,积极保护自然资源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努力推动减少食物损失与浪费,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增强食物系统抗风险能力。这些措施使得中国在推进食物系统转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农业生产增速放缓且小农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多重形式的营养不良问题并存、水土气资源约束趋紧和灾害频发、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进口依赖持续和国际市场波动、部门间缺乏有效协作等。为推动中国食物系统向高产高效、营养健康、环境可持续、更具韧性、更具包容性的目标转型,应构建跨部门的综合管理决策机制,加大农业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改革农业支持和科研政策,建立营养导向型和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体系,促进居民膳食结构转型。同时应加快乡村振兴,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食物系统治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我国食物供需面临的挑战,剖析大食物观的科学内涵,从食物消费、生产和贸易角度研究大食物观发展路径,提出保障全民营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本文建议引导居民采取可持续健康膳食模式,同时制定相关政策降低营养食物价格和增加收入等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健康膳食;以居民多样化食物需求和大资源观为导向,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通过优化食物供给结构、挖掘多种资源、发展设施农业、研发未来食物、转型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完善全球食物供应链等路径,增强食物供给的可持续性。最后提出前置食物消费政策、扩大农业政策支持范围、优化支持方向、强化科技支撑、创新大协同管理机制和推进高水平开放等践行大食物观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食物与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的食物供给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厘清大食物观与国民营养健康的双向互动关系,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大食物观的理论逻辑,并从大资源观、大消费观、大安全观、大农业观、大科技观、大协作观、大市场观七个方面阐释了其科学内涵。其次,本文分析了我国居民食物消费及营养健康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大食物观对营养来源、营养结构、营养认知、健康保障、健康水平等方面的深远影响。再次,本文从食物系统发展、食物多样性、食物营养性、食物健康性、“食物—生态—农业”耦合性等方面分析了国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健康的变化如何影响着大食物观的塑造。最后,本文提出以大食物观促进国民营养健康发展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