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丁 《沪港经济》2002,(4):27-29
香港人习惯称来自中国“海外兵团”的人才为“红色过江龙”。据悉,在香港一些上市公司和跨国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中,正活跃着一大批超级中国“过江龙”,他们曾留学外国、熟悉多种语言、精通中西文化,既有良好人际关系,又有丰富专业知识。这些“红色过江龙”在香港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身价也“日新月异”,堪称是“红色大班”。其中高盛公司的胡祖六、上实控股的卓福民、华润创业的宁高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2.
鼎铛 《沪港经济》2001,(7):15-17
有人说香港近来经济低迷,人心浮动,已经出现了所谓的“信心危机”。为此,香港好多能人志士都在想方设法替香港寻找“灵丹妙药”。而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政务司长曾荫权则是提醒香港人“有危才有机”,应该抖擞精神,重新振作。  相似文献   

3.
朱志华 《沪港经济》2002,(10):41-42
“蟹粉鱼翅豆腐”、“糟香砂锅鱼头汤”、“秘制红烧肉”、“酒酿木瓜丸子”、“虾油葱花拌面”……看了这些菜名,不由会使人联想起上海特色菜,这是我在香港南洋酒店新装修开张的“南苑中菜厅”看到的30多款具有特色的上海菜菜谱中的几个代表菜。 平心而论,香港称得上是个美食  相似文献   

4.
邱勇 《南方经济》2002,(10):78-78
《“九七”后香港经济社会研究》一书是国家教育部社科基金“九五”规划重大科研项目。该书由郑佩玉和李开云两位教授主编 ,由端木正教授 (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作序 ,已由广东经济出版社于 2 0 0 2年 4月出版。香港回归祖国后 ,中央对香港实施“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这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统一祖国基本国策在香港的伟大实践。该书从香港 1997年 7月 1日回归祖国以后的实际出发 ,着眼于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的发展趋势 ,以及亚洲金融风暴对香港的影响 ,深入研究了香港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5.
与香港一水之隔的澳门回归以来,经济发展一直相当稳健,随着“自由行”计划的推行,以及内地与澳门签署“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令本来依赖旅游和娱乐业生存的澳门,一下子拓展了发展空间,因而急需人才效力。近年来,澳门有关行业频频向香港伸出“橄榄枝”。由于历史原因,一些香港人对澳门这个小地方还是有点瞧不起的。尽管以前也有香港人到澳门工作,但都不成气候,远远不及澳门人到香港来发展的人数。有好多在澳门有工作、有事业的澳门人,都在香港置业安家。  相似文献   

6.
沈路 《沪港经济》2005,(12):48-48
香港多海湾,铜锣湾、浅水湾、赤柱湾等闻名遐迩,如今香港又出了个“富豪湾”,这就是由富豪国际酒店集团及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豪宅区“富豪海湾”。这个以欧陆式建筑风格为主体的豪宅楼盘,  相似文献   

7.
香港一家财经报刊日前公布香港“十大财阀”(控制着上市公司的十大家族)排行榜。掌控“长和系”的李嘉诚蝉联香港首富,而专注于生产微型马达的汪穗中则首次跻身“十大财阀”排行榜。   李嘉诚、郭氏兄弟(郭炳湘、郭炳江、郭炳联,上市旗舰为“新鸿基地产”)和李兆基(上市旗舰为“恒基地产”)名列前3位,与去年的排名相同。施雅迪(上市旗...……  相似文献   

8.
去年12月,经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批准,香港联交所通过了关于设立“创业板”(即第二板)证券市场的决定。并发布了关于《建议设立新兴公司新市场之咨询文件》。同时将于今年适当的时候发布香港“创业板”《上市规则》。并定于香港“创业板”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启动,首批上市2O—30家企业。这确实是对国内中小企业与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欲超速发展的促进,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为让国内中小型企业与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了解、熟悉香港“创业板”,并为之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笔者将香港“创业板”证券市场的概念、特点、要求、前景、国内…  相似文献   

9.
在香港,上司叫波士。我去年夏天被派到香港某中资机构做一个部门波士,真不容易。首先我不会讲广东话,常常闹笑话。将颜色说成“咸湿”;“上船”说成“上床”!香港人很聪明,但也很势利,表面上看似尊敬你,骨子里还是有点笑我“老土”。  相似文献   

10.
阿丁 《沪港经济》2002,(6):17-18
刚落幕不久的第21届香港金像奖,周星驰主演的《少林足球》荣获7项大奖,周星驰一人夺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和最佳青年导演三项金奖。这是周星驰从影以来首次获奖,这不仅说明香港人对他表演天才的认可,同时也是对他多年来倡导的“咸鱼翻身”观念的一种肯定。 “咸鱼翻身”是近年来在香港很流  相似文献   

11.
香港购物有“专享护照” 主持人:香港旅游发展局将在6月26日至8月31日,推出香港购物节。为什么这次香港旅游局会专门发起这么大规模的香港购物节呢? 臧明华:购物和旅游的关系很密切。据调查,来香港的旅客,超过80%都有购物的活动。7、8月份刚好是香港商家大减价的时期,而且那时  相似文献   

12.
少拿2000万“减薪从政” 香港人说话一向是比较幽默风趣的,比如他们把财政司司长说成是“财爷”,今年2月15日当董建华特首任命非公务身份的梁锦松出任新一任财政司司长后,香港人又说这是“空降”(破格提拔的意思)。 尽管今年49岁的梁锦松在银行界早已是出类拔尖的人物,但不少香港  相似文献   

13.
羊年伊始,沉寂了多时的香港楼市“再起风云“,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楼市以豪宅拉开战幔,显示出一股“霸气”。初步估计,羊年首季已有超过1600个单位成功推售,创下了2001年第4季度以来的新高,使“阴云密布”多时的香港楼市露出了一丝温和的阳光,这一良好的开局也使得不少地产商有点“洋洋得意”。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一期“香港行业系列扫描之一:零售服务业”一文刊登以后,不少读者来信来电表示,“内容丰富”,“很有看头”,并希望能继续介绍一些香港有特色的行业。今期为读者介绍的是香港的电讯业。  相似文献   

15.
炎炎 《沪港经济》2005,(6):86-87
在短短一个月时间中,香港国际机场连获两项国际大奖——“全球最杰出机场”以及“全球最佳机场”。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国际机场乃是连续5次荣膺“全球最佳机场”。“全球最佳机场”,这项一年一度的国际性评比,是由伦敦SkytraxResearch公司进行的。2004年5月至2005年3月,该公司在全球展开调查,收集550万名旅客的提名,香港国际机场在150个机场中获选为全球最佳机场。该调查是同类调查中规模最大的独立调查。调查要求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就以下项目给予评分:地面运输系统、转机的方便程度、  相似文献   

16.
晓鼎 《沪港经济》2002,(7):26-28
1950年初夏,当李和声风尘仆仆从上海赶到香港时,他根本没有想过要在香港长住。用李和声的话来说,当初只是想到香港来住一个时期,因为那时候香港黄金市场相当“闹猛”,很适合寻工找职位。但没想到的是,他竟然一干就是50多年,从当年的“毛头小伙”,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享誉香港金融界的“老法师”。  相似文献   

17.
朱唯 《沪港经济》2002,(5):14-15
今年3月,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和“跳水皇后”伏明霞的恋情曝光后,香港和内地的媒体大做文章,把两人的恋情炒得沸沸扬扬。其实,梁锦松其人其事更精彩的,还是他与伏明霞“拍拖”以外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鼎宕 《沪港经济》2001,(4):24-26
近来翻开报章,常常可见香港人在大声疾呼要重新找回“香港精神”,特别是一些有识之士更是苦口婆心,要港人虚心向内地学习,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一向很感觉良好的香港人会如此放下架子一“作践自己”呢? 开始时我也感到很纳闷,难道香港人的精神真的这么脆弱?当我了解了香港精神以后,我方才明白,这就是香港人的可贵之处,他们善于思考,勤于探索,不回避矛盾,输得起也站得直。 什么是香港精神?勤奋工作,灵活多变,不畏艰险,勇于创业和勇于承担风险”。这23个字的香港精神,曾经为香港人带来过许多辉煌,也曾经给香港人创造了无穷的财富。 现在香港人又在重新呼唤香港精神,这对我们上海人来说,是不是能有所启示呢?  相似文献   

19.
据说,香港国际影星周润发有一句名言,叫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普通话”。尽管此话含有戏说的成份,但也多少反映了香港人一种尴尬的现状。 我来香港已有一年多了,我最怕的也是和香港人讲普通话。香港人讲普通话不但累,而且常闹笑话,有时真叫急死人。香港人不但普通话讲得不好,而且好多香港人的中文字也写得  相似文献   

20.
2003年6月29日对香港来说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在温家宝总理和董建华特首的见证下,国家商务部副部长安民和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双双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英文简称CEPA)”协议书上签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