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企业再造的背景分析一句谚语说,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而企业则可能与此相反,成功的企业可能各有各的成因,但失败的企业却总有一定相似性。根据经济学的木桶原理,导致中国企业在近几年失败的一些致命的短板可归纳为以下几块:一是迷恋成功而固步自封。我们通过对陷入危机的大企业分析后发现,最令他们困惑的一个事实是,恰恰是那条曾使他们兴旺发展的道路,最后把他们带入了这步境地。企业把以前一次成功当成永久性成功,把一个方面的成功当成企业本身的成功,而当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却由于对成功的过…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家》2005,(9):93-93
在中国商业土壤上,明星大企业.直是大众关注的热点,而一个呈现勃勃乍机的商业族群——巾小企业却常被人们忽略。他们拥有中国企业20多年高速成长的基因与健康的轨迹,胸怀在未来成为商业巨人的远大理想,蕴涵着企业发展最蓬勃的希望,他们一直默默的为中国经济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但他们在经历了创业期后试图驶入高速发展快车道时,却面临着一些依靠自身无法突破的瓶颈。他们需要持续的推动力和助跳的支撑平台,渴望社会的关注与支持,突破向上成长的瓶颈。  相似文献   

3.
企业信息化的安全隐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或多或少地拥有一定的访问权限。但当员工离职后,我们虽然不用怀疑人力资源主管们的经验.他们可以娴熟地处理好员工离职的薪资、赔偿、法律等方面的问题,但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却没有和IT管理部门做好联动:一些员工虽然离开了.但是他们的一些身份却依然游荡在企业的网络、信息系统及数据库中.依然可能恣意地连接和占用着公司的各种资源。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不是大企业的专用奢侈品,中小企业也可以把企业文化做得同样精彩。潍坊港华燃气公司算不上一个大企业,但他们的企业文化却做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5.
王玫紫  何鼎弘 《经营者》2011,(24):118-123
在2011年的“消费者说”栏目中,我们挑选了时下最流行,关注度最高的车型,包括热门SUV、MINI全系、东风日产全系车等等,并且找到这些车型的实际拥有,让车主们畅所欲言,他们可不会顾及厂家的面子,究竟是好是坏.他们总是把最真实的使用感受告诉我们。岁末,让我们再来一起回顾这些消费者的用车体验,从消费者的角度做一次2011年热门车型的年终总结。  相似文献   

6.
企业战略家对竞争优势这一概念几乎是顶礼膜拜,极力效仿最成功企业之所以成功的战略。有趣的是,企业战略家们一般把负面因素作为许多行业不同时期竞争优势的来源。现在,他们把Cisco和Dell的外包模式所具有的灵活性作为样板来模仿,而此前IBM的“什么都自己干”被认为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20世纪80年代Black &;amp; Decker把分散全球的生产设施集中为几个全球规模的工厂,以此来抗衡Makita,而后者原来只有一家在日本的工作。现在,Makita却为在全球布点其小规模的生产设施干得正欢。  相似文献   

7.
谁都承认可口可乐,麦当劳等是杰出的营销高手,但是,有多少企业能够像他们那样在电视和大型的赛事中大把大把地烧钱呢?另类营销独树一帜,避开传统营销惯用技法。  相似文献   

8.
王悦承 《英才》2004,(5):50-51
就在投资们将大把钞票投入到PC制造商或是网络设备制造商的股票里时,他们眼里也许看到的只是——“企业今年该更换PC机了!”、“无线网络今年该火了!”,他们忽略了什么?  相似文献   

9.
叶敦明 《企业文化》2012,(10):69-70
相似度高的企业拥有表里如一的企业文化,而貌合神离的企业拥有的则是唱高调的花架子文化 一个企业做的不好,老板会把主要原因归咎于中层和基层的执行力差。老板们心里挺委屈的,自己的战略那么富有洞察力、前瞻性,就是执行不到位,眼高手低的毛病总是发生在自己的企业中。于是乎,管理大师们投其所好,什么执行力就是竞争力、细节定成败等实战...  相似文献   

10.
邓地 《公司》2003,(10):82-84
他们拥有丰富的经验,睿智的头脑,前卫的理念和最疯狂的野心,他们信誓旦旦地要打造美国历史上最先进,最宏大的牛肉企业,结果如何呢?  相似文献   

11.
更相信DNA     
唐凯林 《英才》2003,(6):65-66
就算父辈一穷二白得只拥有三间茅草屋,他们也会把它传给自己的子女,因为这是一个传统。家族企业很难跳出这一传统,尽管在企业交接班的时候会高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口号,但最终他们大多还是会选择自己的子女,此时他们更相信 DNA。问题是血脉相连的子女能继承企业的财产,能继任总裁或董事长的头衔,但却不能继承父辈在企业中所树立的权威和在经营中积累的经验。当家族控制的公司准备把权力移交给下一代时,也正是这些公司最脆弱的时候。而对权力转移过程管理的不当正是造成家族企业管理失控的主要原因。幸运或不幸的富豪第二代在拥有了财富和权力的同时也增添了负累,他们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其实他们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因此在自己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当然也有突遭变故而临危受命的。他们当中有的是“海归”,有的是教授,也有的早就在自己家族企业创业中接受着历练,有的人甚至还是父辈创业的搭档。因为看得见的历史原因,中国富豪第二代企业家还不全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他们或多或少都见识和经历了父辈创业前的艰辛。因而在财富和企业权杖的转移中保持递进的势头,而且由于他们所受的教育程度也比父辈要高,对企业制度的建立似乎有青出于蓝之势当然,如何安排创业元老是他们最不能忽视的“雷区”。  相似文献   

12.
美国作家安德鲁·罗斯·索尔金的《大而不倒》中描写了经济危机时银行与监管机构的众生相,这些来自华尔街的精英们自认为拥有巨大的权力和无穷的手段,可以决定资本的胜负,但他们看不到,或不愿意接受这场游戏的真正结果:最糟糕的时刻正在到来。  相似文献   

13.
宋红岗 《公司》2000,(8):7-8
少了什么声音?企业! 今年初,中央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全国的响应之声遍起,东部西部的各级政府行动麻利,组织考察开会研讨,一浪高过一浪,各种媒体也不遗余力地大声呼唤。 然而,在这种热闹之中似乎少了一点什么,细听起来,少的是企业的声音。当政府和媒体的心都动了的时候,东部的企业家们却还捂着自己的口袋,不肯轻易把钱拿到西部去。企业家的心理很可以理解——他们必须遵循的是企业法则:追求利润最大化。 西部大开发,企业怎么办?尤其是东部的具有发展优势的大企业应该和能够做些什么?近日记者的四川雅安一行,看到…  相似文献   

14.
一些企业管理者,包括一些老板,他们终日疲于奔命,勉强支持,而企业却始终不见有大的起色,这是为什么呢?看他们的工作,想到“管理者的站位”问题。这些管理者都认为自己是领导,理所当然应该是任何时候都始终是在队伍的最前方了,要不怎么叫领导呢?其实,也许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企业研究》2009,(7):5-5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90后女孩在商场看中了一件饰品,随口问老板:这个价格包括邮资吗?小女孩只是随意的一句问话,却让传统的生产企业和零售企业的大老板们震惊:这是年轻消费者的主流意识吗?  相似文献   

16.
核心员工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他们不仅是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源,而且是企业能否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现代管理者都知道,员工的奉献精神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随着管理者越来越重视人的作用,员工们却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安分.他们频繁的跳槽使得管理者们不禁产生了疑问:究竟现代企业的员工还有没有忠诚可言?  相似文献   

17.
岁术年初,各大公司的老总们都忙碌了起来,大将出马,当然要有一鸣惊人的效果!新一年的展望,战略的制定,人力资源的规则……所有悠关企业兴衰的问题接踵而来。怎样才能在这个年关口把事情一一做好,是最让老总们棘手的。尊敬的老总们.请您抓住几个关键问题,您的年初时光才不会头痛!  相似文献   

18.
王闻 《中外企业文化》2011,(1):I0047-I0047
拥有上亿元身家的知名遗产税专家林敏弘处理过众多富豪的遗产纷争,深深体会到,富爸爸为了疼爱孩子,给钱来弥补,是最容易的手段,却也是最伤害孩子的做法。“子女们只会在拿到钱的那一次说声谢谢,后面就没了。要不然,就是钱还没拿到手,却认为‘家产早晚是我的’”,已经开始任意挥霍。  相似文献   

19.
达特茅斯学院所属塔克商学院举办的一个为期5天的培训项目已进入到最后一天,20位很有希望成为企业未来高级管理者的学员先后走进课堂,准备聆听悉尼·芬克尔斯坦教授有关领导艺术这门课程的授课。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主讲人侃侃而谈的滑稽俗套,然而结果却大出他们所料。当时在场的卡迪纳尔保健公司地区销售经理迈克尔·马鲁萨说:“我以为听众们会哈欠连天。”然而芬克尔斯坦关于企业重大失败案例的讲演却引人入胜,“这门课程的确与众不同。”44岁的芬克尔斯坦没有讲授关于如何模仿成功企业管理模式的精典教学内容,而是把眼光瞄准了最差企业和…  相似文献   

20.
任何企业都是为了获取利润与回报,从这种角度来看,“船大”未必就有国际竞争力,未必就能产生高效益。我国已有的一些大企业,资产数百亿人民币,有上千名工程技术人员,拥有比较先进的机器设备,可谓不小了,但这些企业的内部管理至今做得还很不到位,即使把它搞得再大,其产品还是不易进入国际市场。“船小”也未必没有国际竞争力,意大利全国有135万家企业,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生产了许多世界级名牌产品,有的企业经营了上百年,职工只有几十人,可营业收入却高达数千万美元。可见,企业该大则大,宜小则小。决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不是企业的大小,而是其资本运营效率和或资本盈利能力,是企业的杰出性。企业生存和发展靠的是其杰出性应该也只能建立在杰出性基础上。什么样的规模有利于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杰出,这样的规模对该企业来讲就是最经济的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