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今天,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经营管理的劳动者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推动者,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需要充分发挥生产力中人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科技和经营管理人员这样的人力资本的作用,建立激励价值创造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李平 《经济师》2003,(8):25-26
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是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也是现代科技与经济加速结合并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这些时代特征的本质反映。同时 ,也指明了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是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 ,进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途径。文章在学习邓小平同志有关论述的基础上 ,着重探讨了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广义生产力论认为生产力不仅是人类改造自然时具有的能力,它也是人类改造自身社会时具有的能力.在任何社会时空中,社会生产力都是改造自然领域的劳动者的生产力与改造社会领域中的劳动者的生产力的总和.文章探讨了广义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基本性质、不可替代性和相互关系.论述了广义生产力的六个基础理论问题.对社会生产力的部分问题做了六个科学推论.提出了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六个标准.  相似文献   

4.
现代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的经济与生活、政治与军事等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转变与飞跃,较前两次科技革命更深刻、更具有革命性。随着新经济的到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特别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新科技知识与水平的智慧型人才。如何通过对他们的教育、培养与管理,进一步开发其科技潜力与创造力,使之成为当今时代的栋梁之才,是一项具有时代意义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蓝必华 《经济前沿》2006,(9):I0016-I0017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增强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它对社会各个领域的辐射力和渗透力是空前的,日益扩展到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意识的各个领域。它不仅使社会经济增长,而且使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并且带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成为第一生产力。以现代科技为制高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当今时代的一大潮流。科技竞争成为各国经济竞争的关键。一个国家的强弱及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该国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现代科学技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革命性变化,马克思主义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产物,也在科技革命中得以发展。马克思主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与变革,马克思主义社会变革是现代科技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过来,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也促进了当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当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张国清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论述了当下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这些成就的取得是由马克思主义本质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实践决定的,同时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就了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思想前提,是取得新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相互制约的关系。科技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从根本上看,包括促进社会生产力飞跃和生产关系演变两个基本层次。生产力的飞跃是推动其它变革的物质基础,具有第一性作用。科技革命则是生产力飞跃的起点和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鉴于国内对科技革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关系已经进行了较多的分析,本文则拟借鉴舆卡姆剃刀方法,通过“简单的抽象要素”分析,仅探讨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几种主要机制的功能,谓之科技革命效应。一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首次效应,表现为它通过自身强烈的渗透作用,对生产力的物质技术基础进行根本改造,促使生产力实现由旧质向新质的转化,大幅度提高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转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提升供应商创新性能有效促进制造商产品创新。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知识基础观,从制造商视角出发,构建制造商—供应商社会资本各维度对供应商创新性的作用机理模型。通过对216家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制造商—供应商社会资本、制造商使能的供应商知识整合与供应商创新性之间关系的理论逻辑。研究发现:①制造商—供应商社会资本各维度对供应商创新性均具有正向作用;②制造商使能的供应商知识整合两个维度均正向影响供应商创新性;③制造商使能的供应商知识整合在制造商—供应商社会资本各维度与供应商创新性间扮演不同中介作用。结论揭示了制造商—供应商社会资本提升供应商创新性的过程机制,对制造商开发供应商创新潜能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9.
李明芳 《经济师》1999,(11):59-59
21世纪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所谓知识经济就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在这种经济时代,创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是社会的风尚,拥有新知识和熟练技能的知识劳动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智力资本,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最宝贵的资源,这就使经济的发展与教育的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密切程度结合起来。为迎接世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邓小平同志以当代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敏锐洞察力,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中的隐性知识流动比显性知识流动更能创造价值,但由于隐性知识本身难以编码化,使得这种流动受到多方阻碍,难以自发进行。集群企业吸收能力和社会资本是影响产业集群内部隐性知识流动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构建集群中吸收能力、社会资本和隐性知识流动三者关系的理论模型,可以找到促进隐性知识流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科技投入稳步增长的局面下,我国有关部门需要关注和参考国外科技预算编制经验和分配重点,做好科技预算分配工作,以实现科技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提高科技经费投入的效率。通过介绍和分析2013年日本政府科技相关预算分配情况,可供国内相关部门参考。在2013年科技相关预算分配过程中,日本政府根据“第四期科技基本计划”和“日本再生战略”,继续将加快灾后重建、推进绿色科技创新和生命科技创新作为重中之重,增加必要的研发投资预算,切实有效地推进科技创新政策,以应对当前面l临的灾后经济复兴、能源安全、老龄化社会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对科学精神的人文内涵入手,着重分析了科学精神对于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阐明在当今社会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应更加弘扬科学精神,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为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科学的精神指引。  相似文献   

13.
主导价值观选择下科技革命与构建和谐社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决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对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时代价值观取向决定了科技与社会发展的不同模式.从人类发展史来看,科技与社会发展形成四种不同模式.通过对模式研究,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发展的协调性:社会实践活动发展的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对立的社会实践行为,导致了全球的生态危机,进而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人类必须抛弃传统的观念,转变价值观、发展观、消费观和科技观,树立科学的实践观,按生态平衡规律办事,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去发展生产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技伦理的构建是应对科技活动带来的负效应和人类进入风险社会这一客观事实的要求而产生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科技伦理问题虽然已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当前仍面临着科技伦理调节不力和科技伦理自身发展相对滞后的困境,究其原因在于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科技伦理的非强制性和科技活动主体行为的过分功利性。据此,当前科技伦理建设必须明确其价值取向,以增强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责任感为重点,不断推进科技伦理创新,保证科技伦理建设的可持续性,从而实现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大科学”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一般地方高校应结合自身科研条件,根据教学与地方经济的实际需要,将科研重点定位在把最新学术成果向教学内容的转化上,广泛开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学研究;定位在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长链的中下游,突出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定位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与地方科技文化事业的结合上。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城市发展的载体,城市土地的利用情况,直接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知识社会里,传统的自然因素的重要地位大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知识型因素。在分析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知识社会城市土地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科技领军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最重要的人才资源。为探究我国科技领军人才引进与培育政策体系演进脉络,聚焦江苏省实践,筛选出58项相关政策进行文本内容分析,发现江苏省科技领军人才政策体系总体经历了探索期、快速增长期和加速发展期3个阶段;呈现出自下而上与横向拓展相结合的特征;政策核心主题经历了从物质条件保障向制度环境建设的转变;政策体系顶层设计逐步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多元主体共同设计转变。最后,提出了科技领军人才引进与培育政策体系优化建议,为高层次科技人才工作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构建资源节约型消费结构。由于受到居民收入、产业结构、消费理念和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构建资源节约型消费结构需要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协力完成,通过倡导节约型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配套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制订资源节约型消费政策和运用创新型科学技术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根据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演变,我们可以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环境依赖型社会,第二个阶段是环境对抗型社会,第三个阶段是环境友好型社会。当然,环境友好型社会还正处于建设之中。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一种理念,其实质就是要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三大特征分别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环境与发展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机制有四个,即观念机制、经济机制、制度机制、科技机制和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