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财政收入预测数据、土地出让收入预算、GDP预测数据、当前债务余额期限结构为输入变量,流动性约束和债务风险指标约束为约束条件,构建出以遗传算法为核心的微观现金流模型以估算未来总体举债规模区间,并形成不同期限的发债策略组合。实证结果表明,该微观现金流模型有助于地方政府在约束条件下合理规划举债规模,从而帮助地方政府有效地进行债务管理。 相似文献
2.
3.
针对当前我国货币供给快速增长,货币信贷高速膨胀的现状,通过分析09年前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状况,试图从经济周期、货币供给、利率、消费信用发展等方面寻找货币信贷扩张的原因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10 ~2015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地方政府举债对工业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举债对工业经济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政府通过对国有建设用地的差异化配给,压低工业建设用地价格,并将大部分债务收入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招商引资,对工业经济发展产生了杠杆效果,这一结论是稳健的.以债务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模式面临潜在风险、不可持续,应遵从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应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所引发的实体经济风险,以及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5.
国际金融危机后实施的“金融救市”政策是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迅速扩张的外部因素,地方政府债务的迅速扩张又反过来加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为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埋下隐患.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后实施的救市政策构成了商业银行“对政府债权”的显著差异与结构突变;商业银行“对政府债权”对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存贷比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7.
王书华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41-45
货币供给的可控性是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基础.本文从货币供给内生性的角度来探讨我国货币政策难以有效调控经济运行的原因,并在对我国宏观经济状况进行历史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得出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8.
通过设置空间权重的方法构造了经济计量模型,采用面板数据对我国分税制改革后东、中、西部地方政府1994—2009年基础设施投资的区域溢出效应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存在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溢出效应,对于发达地区来说,其他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会对其经济增长产生正的促进作用,但欠发达地区则相反。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人民币不断升值、通货膨胀压力显著。为稳定汇率和抑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实施了积极的货币冲销政策。短期内,我国货币冲销在遏制信贷增长率和货币乘数等方面的效力是显著的,但长期内,冲销手段的制约因素及其负面效应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利率上升、汇率升值和经济滞胀,冲销效力将逐步减弱、消失,难以实现稳定汇率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双重目标,不具可持续性。为提高货币冲销效果,对货币冲销本身及一些相关环节进行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投资的资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提出地方政府投资的资产效应概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三维向量的综合评价模型,试图通过对地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存量分析来透析我国各地方政府投资的资产效率状况。通过具体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各地方政府投资所引致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存在规模扩张与结构劣化、质量不高并存的现象,而且不同地区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综合质量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通过政策调整损失函数的理论模型分析,认为负的需求冲击是构成欧洲债务危机的前提,而缺乏货币政策协调的持续性扩张财政政策是欧洲债务危机的本质原因。对2000Q1—2010Q1的"PIIGS"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5国独立财政政策和欧元区共同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是存在冲突的。希腊长期均衡和短期调整均存在主权债务危机风险,因而成为首个爆发危机的国家。西班牙、意大利的短期调整虽暂时缓解了主权债务危机出现的可能,但不能解决发生危机的根本问题。而爱尔兰、葡萄牙只是短期内实施了过度的积极财政计划而造成了主权债务危机假象。 相似文献
12.
金融机构业务活动与货币需求、货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需求分析是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我国银行、证券、保险机构的业务活动能从不同的方向上影响货币需求,中国货币政策的"名义锚"可以综合考虑货币供给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公债监管及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方政府发行公债进行监管是在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与抑制地方公债发行所带来负面效应之间寻找平衡的一个较为现实的选择.世界各国对地方公债监管的主要方式有市场约束、合作式监管、依靠既定的规则来进行监管以及行政监管等.不同的方式有着不同的适用条件,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但是在现实中并没有一种方式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在股票市场开放条件下,股票市场的国际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在东道国投资的国际投资者来说,如果股票投资比债券投资更重要,那么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相对有效的观点难以成立。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国内利率下降,但利率下降会增加股票投资的预期收益,这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从而导致本币升值,因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净影响是不确定的。浮动汇率体制有利于减缓外部冲击。 相似文献
15.
信贷市场摩擦与BaselⅡ的银行资本监管会加剧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波动性,这促进了"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引入。本文运用一个带有抵押品约束的DSGE模型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对经济周期、福利改善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基于中国经济的模拟检验得到如下结论:(1)宏观审慎监管中的LTV规则可以降低福利损失,此工具在维持金融稳定方面是有效的;(2)两种政策如何协调应根据具体经济情况而定,研究表明,经济体在面临需求冲击时两种政策可以相互促进,而面临供给冲击时可能会产生冲突;(3)最优政策组合的福利分析表明,LTV规则对房价应做出更强的反应,而修正泰勒模型中加入宏观审慎监管后的政策效率比标准泰勒模型更好,说明两种政策的互动能显著地增强经济体系的稳定性。鉴于此,我国政策当局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应当有效发挥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效应,共同实现经济与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6.
地方债放行:制度配套与有效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发债问题在讨论数年后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评价2009年财政部代发2000亿元地方债制度设计入手,介绍了地方债监管制度较为成熟的美国和日本的经验做法。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我国地方政府直接发债所需的技术准备与制度配套,并从法律监督、行政监控和市场监管三个层次构建了地方债运行的风险防范体系,最后提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地方债渐进式开放模式。 相似文献
17.
电子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改变了货币的形态,而且改变了货币的供给结构,也对货币流动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通过对电子货币与货币流动性相关性的检验,结果表明:电子货币对流动性较强的货币有着明显的替代效应,但这种替代并非简单的形式上的替代。它的存在不仅改变了货币的供给结构,而且模糊了各种货币层次之间的界限,并导致流动性较强的货币向流动性较弱的货币转化,从而使货币流动性处于持续下降的趋势,这也为解释我国货币流动性长期下降的原因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周唯琪 《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22)
在当今社会经济通货膨胀的状态下,中央银行首先应做的就是通过制定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本文通过对通货膨胀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从而进一步探究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种类及其效应的积极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信用扩张的合理界限与房价波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它的供给与需求很大程度上由信用扩张程度来决定。而信用扩张的合理边界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决定了房地产的繁荣程度与价格水平的高低。因此,货币政策对房价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所有的金融交易都存在着内在与外在的不稳定,这就需要一系列的金融制度安排来保证信用扩张边界的合理性。同样,由于金融制度不完全性、效应的滞后性及利益的渗透性,金融交易制度安排的缺陷可能成为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制度性根源。由此,本文从货币政策的制度因素来讨论与研究信用扩张过度与房价的波动关系,并希望从中寻求对房价波动更为一般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