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对于亏损上市公司有特殊风险警示制度,如退市风险警示(*ST)、一般风险警示(ST),且多以企业盈余作为衡量指标,这就使ST公司有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本文就ST鞍钢通过确认巨额递延所得税资产产生的所得税收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说明递延所得税资产已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企业开展业务的多样化和业务处理的复杂化,很多业务实际发生期间与会计处理期间不一致,就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直接关系到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最终影响企业净利润。文章主要研究递延所得税资产,首先归纳探讨了企业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必然性,然后分析递延所得税资产对财务净利润的影响,进而总结递延所得税资产核算的方法,以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上市公司存在着普遍的盈余管理行为.一定程度上,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会通过报表中递延所得税的变动表现出来,但目前我国学者对二者相关性的研究甚少.文章探讨递延税款的变动与企业盈余管理的相关性,通过建立相关的模型,探讨盈利公司、微利公司及亏损公司通过递延税款进行的盈余管理与企业扭亏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中规定,上市公司在对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时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递延所得税资产作为这种政策下的直接产物之一,其确认与计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所得税费用,进而对企业的净利润产生影响。我国颁布的所得税会计准则中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转回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涉及可能性的主观判断给企业操纵利润带来了一定的可能性。本文就晨鸣纸业和五粮液两个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说明了递延所得税资产确实能够被用来操纵利润,进而带来不良的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一种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简便算法,从演变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入手,通过分析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对本期和未来所得税影响的关系,推算所得税中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相似文献   

6.
笔者主要寻找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与资产负债表中递延所得资产及递延所得负债的对应关系,以便从深层去理解所得税准则,为财务审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计量中利润操纵的可能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所得税会计中,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存在企业管理层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笔者认为,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对此加强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8.
郑可人 《会计之友》2009,(15):86-87
在所得税会计中,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存在企业管理层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笔者认为,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对此加强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新会计准则中的所得税会计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并从"资产负债观"的角度,明确提出了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概念.如何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等项目按照会计准则确认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认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合理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成为所得税会计的基础,也是最终确定所得税费用的依据.本文试就几种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情况及其原因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作为企业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基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指企业在对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时,通过计算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所得税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体现了会计报表的资产负债表观,从利润的本质——所有者权益的净增加额出发,计算企业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对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会计人员每年都要面临所得税费用计算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确认问题,如何简化其核算过程,是当务之急.文章从演变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入手,得出所得税费用核算步骤,找到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简便算法,然后借助实例,依据应交所得税计算公式,利用暂时性差异对本期和未来所得税影响相反的关系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2.
正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对发生的内部交易或项目进行抵销,从而会产生暂时性差异,影响到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及其会计处理,笔者对此进行分析。一、合并财务报表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企业对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除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以及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相关的以外,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同时应增加当期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资产减值操控利润是企业实现盈余管理目的的常用手段,高新企业由于其高产品附加值、企业超常规发展、无形资产数额大等特点,使其更容易通过资产减值进行灵活的盈余管理。文章将结合高新企业行业特点,通过全部应计利润模型与均值回复应计利润模型对A公司盈余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最后,结合行业发展现状与案例分析结论,从会计及企业运营的角度对资产减值和盈余管理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核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基于会计、税法不同的处理原则、目的、方法视角,归纳产生暂时性差异的11种情形;从不同角度分析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问题;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务处理进行了归纳.案例分析综合交易性金融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预计负债、职工教育经费、可抵扣亏损等多种资产、负债及特殊项目的所得税核算,以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为例列示总账和明细账的建账与记账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盈余管理是一种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实现价值最大化机会的行为,借助递延所得税能识别该行为.通过谨慎性比率,量化递延所得税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有助于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加深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认识,有助于他们作出正确的决策,同时也会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笔者主要寻找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与资产负债表中递延所得资产及递延所得负债的对应关系,以便从深层去理解所得税准则,为财务审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陛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首先根据税法规定对税前会计利润进行调整,按照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交所得税;  相似文献   

18.
王巧云 《会计之友》2007,(5S):14-14
笔者主要寻找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与资产负债表中递延所得资产及递延所得负债的对应关系。以便从深层去理解所得税准则,为财务审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往往需要权衡财务报告成本与税务成本.为了作出正确的决策,公司是否有动机通过操纵非应税项目损益来规避盈余管理的所得税成本呢?文章以沪深两市2008年1061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考察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证实了该假设.研究还发现,通过此途径所规避的所得税负极为有限,或许表明公司事实上会为其大部分利润操纵行为支付所得税成本.  相似文献   

20.
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确认一直是所得税会计核算的重要问题,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资产负债,而是一种特殊的资产负债。本文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暂时性差异的产生,对资产负债表中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项目进行了归纳汇总,进而对递延所得税的产生途径有了明确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