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师》2017,(9)
"去杠杆"作为我国全局性的经济政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在山西落地困难重重,但意义却尤为重大,这就需要政策层面、政府层面、金融层面、企业层面各司其职,打好"去杠杆"之战,促进山西产业之转型,实现山西金融振兴带动实体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经济环境,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研究了金融创新选择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影响.笔者利用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金融创新、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创新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及推动经济增长并无显著作用;利用银行博弈均衡模型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发现,只有进行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及降低项目监督成本的金融创新才能够有效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提高资金供给效率,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进而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3.
企业杠杆操纵行为会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从信息互补视角的实证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显著降低其杠杆操纵程度,且数字化转型对弱银企关联型企业杠杆操纵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提高了弱银企关联型企业公开信息透明度,缓解了融资约束,抑制了企业杠杆操纵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媒体关注度、研发投入和银企关联强度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杠杆操纵的影响中发挥了调节作用。经济后果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调整了弱银企关联型企业杠杆结构,促进企业“脱虚向实”,且优化了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了银行对抵押品的依赖。上述结论不仅从信息互补视角厘清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抑制企业杠杆操纵的路径,更为深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并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2015年以来,广东高度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税收数据显示,去产能取得明显进展,钢铁业实现效益型去产能,造纸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去库存取得显著成绩,汽车库存降至合理区间,水泥生产销售明显好转,粤东西北房地产去库存进展顺利;去杠杆有新起色,税收助力企业去杠杆,银行业稳步降杠杆;降成本见新成效,"营改增"行业税负总体下降1/7,社保费负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浙江;补短板有新作为,全省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快速建设,科研技术服务能力显著增加,粤东西北交通基础设施持续完善.要深化广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议加速出清国有"僵尸企业"、坚持因城施策推进粤东西北房地产稳价型去库存、坚持减税与降费相结合支持实体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5.
当前,不确定性已趋于常态化,银行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理论上,银行金融科技具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功能,能够有效缓解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基于中国2013—2022年的银行金融科技专利数据和企业贷款数据,探究银行金融科技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抑制企业实体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银行金融科技能够显著缓解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的抑制作用,这种效应在国有企业、数字化程度较低和财务风险较低的企业中更显著;第二,银行金融科技主要通过缓解金融摩擦和降低期权等待价值两条机制发挥作用;第三,银行金融科技能够显著削弱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金融化的负面影响,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水平。因此,政府和银行部门要积极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增强银行部门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能力,加强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的深度结合,健全监管体系与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银保监会网站金融许可证信息构建的地区层面银行竞争指标,本文研究银行竞争对企业杠杆操纵行为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发现银行竞争的加剧有助于降低企业杠杆操纵水平;为缓解潜在的内生性问题,采用2009年放宽分支机构设立管制的事件和份额移动法构造的Bartik工具变量,获得了一致的结果。进一步,异质性检验表明,银行竞争影响企业杠杆操纵的结果主要见诸融资约束较强和银企距离较为接近的样本,显示银行竞争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加强银行监督动机,作用于企业杠杆操纵。经济后果方面,发现银行竞争加剧导致的企业杠杆操纵降低会减少未来违约风险。本文从银行竞争的视角提供了企业杠杆操纵行为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的研究证据,有助于厘清宏观金融环境之于微观企业杠杆操纵的自上而下的内在逻辑,同时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金融发展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夏天添  王慧 《经济论坛》2022,(11):105-115
目前,我国企业结构性杠杆错配问题导致大量金融资源浪费,数智金融作为商业银行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的深化阶段,能否成为推动企业结构性去杠杆的重要抓手。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以2016—2020年我国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与商业银行为样本,利用Python技术构建了商业银行数智金融指标,并通过面板数据模型与fsQCA展开实证分析,论证了商业银行数智金融对企业结构性去杠杆的干预机制。结果显示:商业银行的数智金融能够通过人工智能,优化信用评价机制与风险防控机制,进而通过提高对绩优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显著干预企业结构性去杠杆;并立足组态视角,提出了2个基于商业银行数智金融的企业结构性去杠杆方案。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对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基于这一背景,以2008-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主营业务能力视角,审视金融发展对企业发展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整体上促进了企业发展质量提升,但这一效应具有异质性.企业主营业务能力作为中介渠道发挥遮掩效应,即企业主营业务能力提高能够促进企业发展质量提升,但金融发展抑制了企业主营业务能力从而遮掩了其正面效应.这与金融发展背景下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对主营业务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关.由此提出应当逐步优化金融结构并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和资本错配,使金融发展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9.
王雪 《时代经贸》2020,(12):39-40
为推动我国的银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首先要按照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标准,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并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其 次要了解金融供给侧改革与银行保险监管的关系,并结合银行的实际情况,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升自身监管能力,深化银行保险监管工作改革理 念,从而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本文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银行保险监管的新使命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银行保险监管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企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金融科技通过技术渠道和效率渠道,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创造客观条件。本文基于2012—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探究金融科技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金融监管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对企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助推作用,在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之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金融监管调节效应的机制分析表明,合理监管约束下的金融科技更有利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有效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地,基于企业性质、高管团队金融背景和企业所在地区影子银行规模进行异质性分析后发现,金融科技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表现出“国民共进”的特点,金融科技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仅在高管团队没有金融背景和影子银行规模较小的地区体现。本文的研究不仅为金融科技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微观证据,也对国家进一步制定金融科技与金融监管相适配的政策,推动金融科技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建鹏  陈诗一 《财经研究》2021,47(11):78-93
推动经济绿色转型是"十四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经济绿色转型的本质是发展方式变革,环境投资在这一变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财政资金只能覆盖少量环境支出的情况下,激发微观企业自主环境投资需求并缓解企业环境投融资约束成为未来工作的重点,需要进一步推动金融发展和健全环境规制,从而在实体经济供需两端形成绿色转型的合力.基于2004-2015年全国284个城市工业生产、污染防治和战略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等数据,文章研究发现,在环境规制未能显著发挥政策效应的情形下,金融发展能协同环境规制促进经济绿色转型.这表现在,金融发展协同环境规制显著提升了城市环境效益但未对城市经济效益产生冲击.机制分析表明,协同作用能促进工业污染治理提升城市资源使用效率,并促进战略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上述结论在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中均保持不变.异质性分析揭示,环境信息不对称加剧、市场中介组织发育不完善以及技术创新转化能力弱等显著削弱了协同作用的发挥.因此,提升金融部门资金配置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能力,注重发挥金融发展与环境规制的协同作用有利于促进经济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11—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度量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对企业过度负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能够助力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升事前的信息甄别能力和加强事后的债权人监督功能,继而抑制企业过度负债行为。进一步的研究显示,金融科技对企业过度负债行为的抑制作用在国有企业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低的行业企业中更加显著,并且金融科技能够通过抑制过度负债而降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本文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金融科技影响效应和企业过度负债缓解机制的文献,而且在实践上为利用金融技术进步推动微观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银监会公布的金融许可证信息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相匹配,考察了银行竞争对僵尸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银行竞争通过提高僵尸企业的融资成本显著加快了其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尤其是降杠杆的幅度。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货币政策宽松期,银行竞争对僵尸企业降杠杆的促进效果会更明显。此外,预算软约束小、外部融资依赖程度高、规模小的僵尸企业去杠杆的速度更快。本文立足于中国金融体系深化开放的现实情境,聚焦于僵尸企业这一特定主体的资本结构决策,为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如何助力僵尸企业去杠杆提供了一定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存在三大较为突出的结构性失衡,即制造业供需结构性失衡、二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失衡、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构失衡。未来,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需要以支持产业有机融合为手段,化解产业结构性失衡,构建国际竞争力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经济效益良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从产业、企业、产品三个层面全面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提高高端制造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占比,化解制造业供需结构性失衡;构建化解"虚实结构失衡"的体制机制,夯实实体经济发展根基,推动虚拟经济的结构优化,防止国民经济脱实向虚倾向,防范长期系统性金融风险;以提升虚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目的,深化基于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5.
谢里  张斐 《财经研究》2018,(3):68-83
中国企业"高杠杆率"是推动全社会"高杠杆率"的重要原因."去杠杆"已成为"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深入探寻中国"高杠杆率"企业的结构性特征及其原因.文章选取了2005年至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行业两套样本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从"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这一"逆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视角探寻其对企业杠杆率及对不同行业异质性企业杠杆率呈现结构性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两套样本实证结果相互印证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显著提高了该计划重点倾向行业企业杠杆率,特别是这些行业中受该计划支持力度相对较强的行业企业长期表现出更高的杠杆率;另一方面,两套样本实证结果互为补充表明了该计划显著提高了中西部地区重点倾向行业非上市国有企业杠杆率.因此,"去杠杆"应优先考虑降低"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重点倾向行业企业的杠杆率和该计划在中西部地区重点倾向行业的非上市国有企业杠杆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金融科技能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促进银行信贷结构向更符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方向调整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科技应用对银行信贷扩张的作用机制,然后选取2011-2018年我国220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构建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个体层面指标,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探究了金融科技运用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金融科技运用有利于提高银行处理软信息的能力,提升信息精度,将更多金融弱势群体纳入业务范围,扩大银行总体信贷规模,促进信贷的信用结构和客户结构调整;第二,与全国性银行相比,对外合作模式下的金融科技应用对区域性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影响更加显著;第三,金融弱势群体的高风险溢价提升了银行的盈利效率,并推动了银行零售业务的进一步主动扩张.  相似文献   

17.
金融科技通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能够发挥就业创造效应,但随之带来的效率提升又将产生就业替代效应,因此金融科技对就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本文基于企业产出视角,利用2011—2021年上市公司微观数据,系统考察金融科技就业效应的存在性和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就业水平,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科技通过规模扩大效应和效率提升效应促使产出“量”与“质”的双向提升,进而推动企业就业水平的增长。进一步分析表明,金融科技的就业效应在高成长性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更为明显。此外,金融科技既有助于扩大企业的就业规模,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就业质量。研究证实了金融科技对就业的积极效应,为实现稳就业目标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金融部门资本收益率长期高于实体经济部门的资本收益率,且二者的差距不断扩大。通过构建一个银行、企业两部门模型,本文探索了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的收益率差距能够保持甚至不断扩大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利率扭曲、金融部门杠杆率上升、实体经济有效融资不足和资产价格泡沫将导致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的资本比例不能回到稳态,从而使金融部门资本收益率长期高于实体经济资本收益率。本文的政策建议在于,推进金融部门去杠杆、增强利率的市场定价机制、提高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将有助于促进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收益率平衡,引导经济"脱虚向实",推动经济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19.
王君  郭玲玲 《经济纵横》2019,(9):121-128
实体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是国民经济畅通循环的重要体现,人口结构、科技创新及体制机制是影响实体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增速减缓、金融与实体经济结构性失衡制约了实体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而人口老龄化、科技创新不足及制度固化进一步推动了二者的非良性互动。因此,要以激发实体经济增长潜力为根本,以科技金融为切入点,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手段,增强实体经济与金融的适配性,从而推动二者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金融科技对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综合探讨金融科技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显著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科技通过竞争效应和成本效应两个渠道影响了企业"脱实向虚"行为;即金融科技使得企业投资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和企业财务管理费用下降,从而促进了企业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此外,相比于国有企业、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和处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金融科技对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的企业和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脱实向虚"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而且,金融科技的发展主要抑制了企业对投机性金融资产的投资,对企业保值性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应不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支持力度,积极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金融科技的支撑作用,同时给予中西部地区一定的政策优惠,进而不断提升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的赋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