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园区信思     
《中关村》2008,(7)
百家试点企业成中关村创新生力军由科技部、中科院、北京市政府共同推进的2008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百家创新型企业试点6月20日启动,共有179家企业进入试点名单。科技部、中科院将帮助这些企业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产学研合作、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  相似文献   

2.
刘淇 《中关村》2010,(1):62-62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三批百家创新型企业的试点工作已经启动,要用更高标准推动中关村发展,建设“四个一流”:一是要建成世界一流的自主创新示范区;二是要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企业;三是要取得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一流创新成果;四是要吸引和集聚更多世界一流的高端人才。  相似文献   

3.
《中关村》2006,(9):84-85
北京海淀“红色中关村”助力“硅谷”发展;中关村扶持V815民族品牌快速成长;海淀园开展“我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活动;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挂牌;中关村半年科研投入近百亿;海淀园青年企业家协会成立;百家专利代理进驻北京中关村;  相似文献   

4.
吴炜 《中关村》2012,(1):50-52
“新三板”实现百家企业挂牌,标志着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支持一批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的同时,也为建设统一监管下的全国场外交易市场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中关村》2009,(3):50-51
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首都创新型城市的战略部署,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一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在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进程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按照《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纲要》和做优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的要求,作出决定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关村》2004,(12):44-44
园区各企业:目前,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正在启动一项重要的文化基础建设工程--组织编纂《中关村科技园区志》(简称《园区志》)。《园区志》是北京地方志的一部专门的志书,它将以1980年10月25日中关村地区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的出现为起点,沿着电子一条街形成、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即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诞生,直至2005年的发展脉络,对中关村科技园区前进足迹作一个全面、系统、客观、准确的记述。为历史留下一份有关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宝贵的史实性资料,为领导部门决策、制定规划提供参考,为社会各界了解、研究中关村科技园区提供最权…  相似文献   

7.
陈国增 《中关村》2008,(11):54-56
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于2006年1月正式成立,包括两个产业基地,分别是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和金桥科技产业基地,总规划面积14.5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11.41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96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9家,协议总投资282亿元,已经投产企业149家。  相似文献   

8.
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于2006年1月正式成立,包括两个产业基地,分别是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和金桥科技产业基地,总规划面积14.5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11.41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96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9家,协议总投资282亿元,已经投产企业149家。  相似文献   

9.
安博的蜕变     
明星 《中关村》2012,(9):27-29
“中关村科技园区筹备的时候,我是管委会核心企业代表。现在看来,也是老中关村人了。”薛建国对中关村的感情很深。  相似文献   

10.
江川 《中关村》2012,(1):56-56
如何打造中国自主可控的云计算产业链,并推进我国实现可靠、低成本的信息化建设?在2011年12月19日由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主办,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承办,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方正集团分站协办的“北京2011博士后论坛——云计算的自主可控”上,  相似文献   

11.
马文良 《中关村》2006,(1):104-105
2005年12月8日下午,主题为“文化管理与学习型企业建设”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第二届企业文化研讨会在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3层报告厅举行。  相似文献   

12.
盖城  罗莹 《中关村》2005,(1):51-52
2004年12月,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市长王岐山的陪同下,代表国务院视察中关村科技园区,对园区的自主创新能力给予充分肯定。指出:中关村科技园区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取得自主创新成果并实现了产业化,摸索出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模式,建立了高校院所的智力资源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多种模式。刘淇则指出:中关村科技园区正处在从规划建设阶段向拥有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的阶段,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那么,中关村在2004年有那些突破?中关村的实力主要体现在哪里?据科技部预测,未来10年我国将有8项重大核心技术可…  相似文献   

13.
周良洛  曾颖 《中关村》2004,(6):32-33
在这个春意盎然、生机无限的日子里,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正式揭牌成立了。在此,我代表海淀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代表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向长期以来各位领导和朋友对海淀科技园区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14.
《中关村》2009,(4):26-32
背景综述: 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北京要打造创新型城市,谁来引领这个头?答案不言自明:中关村。而中关村海淀园则是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是北京市海淀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海淀区区长、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主任林抚生指出,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  相似文献   

15.
林抚生 《中关村》2011,(3):28-29
海淀作为全国科技智力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源地,理应在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和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程中,在建好首都战略腹地、助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  相似文献   

16.
中关村广角     
《中关村》2003,(3)
【中关村实行资金信贷扶持政策132家“海归”企业领走1203万元】5月底,北京市统计局透露,中关村科技园区已有5批132家留学生企业领走了1203万元的“红包”。同时,也有17家企业不用支付一分钱利息和贷款担保费,从银行借走了1060万元。中关村为留住人才可谓“不惜血本”。据悉,中关村科技园区对于从国外回来的留学生给予了从办公场地免租金、提供创业资金“小红包”到贷款贴息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并且,凡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工作的中外科技、管理人员在出入境方面可按急事急办的原则加急办理各种出入境证件,5个  相似文献   

17.
园区信息     
《中关村》2005,(12)
百上市公司与区域经济实现战略“对接”10月28日,北京上市公司协会与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管委会在“百家上市公司与科技总部新区战略发展峰会”上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这是百家上市公司与区域经济进行首次对话、实现战略对接的一项实质性进展。在此次合作中,位于京西南的科技总部新区倍受青睐。丰台区政府张大力区长在会上表示,要实现科技总部新区与上市公司之间的良性互动,必须整合新区内各种资源要素、完善城市功能,同时还要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和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并最终促使区域整体文化氛围的提升,形成区域经济与上市公司的共赢局…  相似文献   

18.
呼唤创新型政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新 《中关村》2006,(10):48-49
中国经济若想持续高速增长,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根本出路,打造创新型企业是根本基础。两个根本之根本是,创新型国家与创新型企业的创新型政企关系。国家创新体系与企业创新体系必须形成新型的良性互动,它既不同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大包大揽,也不同于前些年转轨时期的不管不顾大撒把。政府是企业的“镇山之宝”前不久,我再次考察了韩国三星集团而感触更深。三星经验一直是我思考的课题:中国的市场比韩国广阔,中国的工业配套体系也比韩国发达,中国的人力资源也比韩国丰富,但迄今为止,为什么没有一家中国企业(不包括资源性或垄断型)能够达到三星集团…  相似文献   

19.
马文良 《中关村》2006,(4):38-46
时间:2006年2月28日地点:北京友谊宾馆瑞宾楼主持人:李景峰(大中华写字楼网杂志主编)整理:马文良(《中关村》杂志记者)摄影:白桦(《中关村》杂志特约记者)主办单位: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北京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论坛缘起:现代企业加速器(M o d e r nEnterpriseAccelerator,MEA)是北京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率先探索和实践的专业科技园新型运营模式。现代企业加速器是一种以高成长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服务模式创新,以充分满足高成长企业对于空间、管理、服务、合作等方面个性化需求的新…  相似文献   

20.
戴卫  张勇 《中关村》2005,(7):27-28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而做出的一项战略决策。200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胡锦涛总书记2003年视察中关村科技园区和2004年看望在中关村的老科学家时多次强调自主创新,特别是他指示中关村要走在前列。近20年来,中关村科技园区在推进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一是形成了大学、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的三大创新主体,其中高新科技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日益凸显。非典疫苗就是以企业为主研发成功的。二是构建了以大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