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邮政金融监管工作日趋专业化,邮政金融风险预警作为一种有效的稽查手段,其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但是受风险不确定和信息不对称的局限,风险预警也容易成为一把双刃剑,预警得好能防范风险,预警不好则会加剧风险。所以,在什么情况下预警,怎样预警,值得很好研究。近年来,湖南省邮政储汇稽查部门对此作了有益的尝试,并建立了一套邮政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邮政金融业务的迅猛发展和邮政金融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邮政金融资金案件的突发性、隐蔽性和破坏性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事后监督和现场检查的风险控制方式已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对此,国家局党组高度重视,刘安东局长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抓紧建设一套覆盖全国的邮政金融电子稽查系统,提高稽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遵照国家局领导的指示精神,邮政金融电子稽查系统于2005年3月进入开发阶段,到2005年12月完成了全国中心和河北、广东2个试点省的上线运行工作。目前该系统已经进入全国推广阶段,预计将于今年3月底前全部上线运行。  相似文献   

3.
余江 《中国邮政》2006,(4):49-49
邮政金融电子稽查系统的上线使用,使邮政金融稽查工作向电子化、实时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如何在系统上线后有效加以应用,充分发挥其在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和稽查管理方面的优势,更好地服务稽查工作,是当前需要考虑的问题。笔者结合邮政金融稽查工作实际,谈谈在工作中如何充分发挥该系统作用、提高稽查工作效能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以加强邮政金融业务中的资金安全为目的,通过对现行的邮政金融业务稽查状况分析,拽出了目前大量的手工作业已严重地制约了邮政金融业和稽查信息的搜集与整理,阻碍了邮政金融业务的发展,为改变上述状况,提出了开放式邮政金融业务计算机稽查系统模型,以满足邮政金融精力稽查工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田华  田庚林 《邮政研究》2002,18(4):28-28
2002年初邮政电子汇兑系统的正式投入运行是中国邮政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邮政电子汇兑系统能够彻底解决邮政汇兑的传递时限问题、提高了服务质量;能够实现汇款传递的无纸传输、加快资金结算速度、降低资金在途成本、扭转邮政汇兑长期亏损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邮政》2001,(8):34-35
在近几年的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确保储汇资金安全,必须要充分发挥储汇稽查、储汇“四岗”、安全保卫、邮政视察及劳资教育等部门的作用,建立多元化、立体化的邮政金融监控体系,形成整体监控合力。 1.切实发挥稽查在监督检查中的核心作用。一是通过规范有序的事前、事中、事后稽查,规范和约束储汇业务、账务的处理,实现储汇业务经营管理的合规化。二是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落实整改。如储汇业务档案管理、事后监督在未建立副本账时的过渡审核问题、储蓄长期不动户管理、绿卡系统的密码授权授信管理…  相似文献   

7.
邮政电子汇兑业务开通后,为了适应邮政电子汇兑业务的快速发展,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电子汇兑网点建设。在电子化支局系统广泛应用的情况下,应力求将电子汇兑业务融入到现有的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中去。为此,我们设计并实现了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邮政电子汇兑系统。一、系统设计电子化支局系统改造涉及到各种平台下的前台软件改造,如果采用简单地向前台系统增加电子汇兑交易处理模块的方式,要做大量的开发工作,每次由于交易变动或修改软件而产生的软件升级,还会带来大量的软件下发和安装工作。采用B/S结构设计电子汇兑系…  相似文献   

8.
黄莉 《中国邮政》2001,(7):26-27
今年,电子邮政建设已经成为各级邮政企业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下面对电子邮政建设中的若干技术问题谈些个人认识,以供大家讨论。 一、185接入平台的选择 目前,185接入平台有两种方式可选择:基于交换机的硬排队方式、基于工控机板卡服务器的软排队方式。185客户服务系统不以交换为主,而是以排队功能、实现智能路由为特色,因而排队功能的不同实现方式也就产生了185的不同接入平台。 1.交换机方式 以交换机实现交换,通过硬件实现排队、智能路由功能,处理能力强,系统稳定,能够承受大话务量的冲击;双卡热备份;插卡化模块,扩容方便;…  相似文献   

9.
王军 《中国邮政》2004,(3):48-49
电子汇兑系统是继绿卡系统之后邮政成功推出的又一个电子实时营业系统,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汇兑业务传统的手工作业模式,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提高了邮政企业的竞争力。面对竞争对手(如银行等)类似业务产品的同台亮相,从一定意义上讲,邮政电子汇兑产品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子汇兑系  相似文献   

10.
蒋文贤 《中国邮政》2006,(11):47-47
量收管理系统作为邮政经营管理系统的子系统,通过实现全部业务量收信息的自动采集、稽核、汇总、上报、入账、分析与预警,使邮政各级经营管理者能够迅速、准确、真实地了解邮政企业的经营状况。该系统正式上线以来,其作用和效果有目共睹,特别是在加强基础数据录入、规范业务管理流程、监控业务发展情况等方面,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那么如何进一步提高其作用、发挥其效益呢?  相似文献   

11.
孙越栋 《中国邮政》2005,(12):40-40
一、邮政应用系统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邮政在综合网和邮政金融网两大基础网络上建设了电子邮政、11185客服中心、中间业务、电子汇兑、电子化支局营业、物流、报刊、集邮、速递及查询、中心局生产作业和指挥调度等应用系统,极大地促进了邮政业务的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但随着应用系统的不断增加,系统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12.
邮电分营后,由于邮政企业对管理岗位的设置实行了严格控制,从而导致了稽查人员的不足,影响了邮政储汇稽查监管工作。这样,既不利于邮政储汇业务的正常开展,也损害了邮政企业的信誉,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一、目前邮政储汇稽查工作的难点(一)对稽查监管职能认识不足,稽查队伍难以承担繁重的监管任务。邮电分营后,为实现减员增效,一线的专职稽查员大量减少,一些单位以职能部门的日常管理替代稽查监管。以福建省宁德地区为例,1998年底全区邮储平均余额为9.64亿元,邮储网点79处,邮政汇兑网点128处,邮储员工7…  相似文献   

13.
当前稽查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邮政金融稽查工作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无到有,制订了一系列的制度,建立起了一支比较过硬的队伍,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距离金融机构先进的内控制度建设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领导在指导思想上还没有把建立完整的内控机制作为邮政储汇经营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自我约束和内部监控制度。上下级局之间、职能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缺少必要的制约和监督,特别是对各级局的领导干部是否正确行使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内部监控手段比较落后,给越权行事、违规操作以可乘之机。有…  相似文献   

14.
张颖 《中国邮政》2007,(6):38-38
近几年来随着邮政行业办公自动化的普及,信息交流的手段和信息的传递方式已从纸质载体走向电子载体,大多数纸质文件已逐步被电子文件所替代。为此,邮政档案管理部门也需要将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归档成为电子档案,以保证邮政的历史能够被完整、真实、有效地记录、保留下来。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将给邮政档案管理工作带来革命性的变革,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张丽辉 《邮政研究》2006,22(6):25-25
随着电子汇票系统的安装和客户管理中心的升级,印度邮政正逐步走向现代化。印度通信及信息技术部部长称,通过与银行协商,他们正努力尽快投入电子汇票系统。一旦此系统上马,平均每天将有6.2万份汇票通过这一渠道发送。印度邮政之所以斥巨资安装该系统,是因为在政府计划拨付给印度邮政的135亿卢比的资金中,有106.205亿卢比被指定用于印度邮政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燕杰 《中国邮政》1997,(6):23-23
邮政储汇稽查工作的难点与对策□燕杰我国储汇稽查工作已走过了8年的光辉历程,由于广大储汇稽查干部的共同努力,认真执行部、省有关稽查规定要求,真抓实干,共同努力,有效地开展了储汇稽查工作,为邮政储汇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和卓有成效的贡献。当前...  相似文献   

17.
《中国邮政》2006,(5):36-37
加强邮政储汇稽查队伍建设,创新稽查方式是保障储汇资金安全与完整,提高内控和风险防范质量的有效手段。辽宁省邮政局积极创新稽查方式,加强稽查队伍建设工作,在全省实施了邮政储汇集中式稽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阶段邮政传统的运营模式,受到了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和信息化浪潮的冲击。电子邮政作为中国邮政推出的崭新服务品牌,既是社会对邮政企业在信息经济时代提出的现实需要,也是 中国邮政企业谋求自身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规划、建设好电子邮政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邮政企业作为全行业电子邮政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要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笔者就如何加快贫困地区电子邮政建设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邮政金融卫士——稽核检查邮电部邮政储汇局韩晓忠邮政储汇的稽核检查(以下简称稽查),是随着邮政储蓄业务的开办而开始酝酿的,现在已基本形成系统。各省(区、市)局都建立了稽查机构,全国已配备稽查人员3400多名,按照规定的周期、频次对全国5000个储汇网点...  相似文献   

20.
邮政信息网     
《邮政研究》2006,22(6):I0002-I0002
邮政信息网是全面支撑邮政发展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通过综合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集服务、生产、管理、决策功能于一体。2000年已经建成联接全国236个中心城市信息中心的骨干网络,广泛应用于邮政生产、经营、管理和对外服务等各个环节,并通过“183”电子邮政网站,“11185”客户服务中心等与公用电话网和公用数据通信网互联。2005年邮政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邮政信息网随着绿卡统版等19个全国性的业务应用系统上线运行,成功实现了从基础网络平台铺设向信息技术应用的重大转型。邮政信息网络规模和容量不断扩大,网络结构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