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式发展对于实现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资金不足、人才短缺、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缺少法律保障等方面的不足。通过分析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立法等途径实现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世界各国合作社的两种模式第一种:以欧洲为代表的"市场合作社"。欧洲合作社大都产生于19世纪中叶,受当时合作社先驱的思想影响深刻,虽然目前这些国家的经济社会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社员的经济社会地位也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合作社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有所变动的只是为适应“二战”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作出的一些制度调整,因此被称之为“市场合作社”。  相似文献   

3.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我国农村的两件大事。4月13日-16日,本刊就这两个问题在江苏进行了采访调研,江苏省老促会理事长凌启鸿同志在百忙之中全程参与。 凌启鸿同志作为江苏省曾经分管农业的副省长和农业专家,在长期的工作中,对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都有着深入的思考。在此次调研中,他发现和总结了一些规律性的事物,同时提出了不少切合基层实际、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和建议。本刊现将凌启鸿同志关于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观点整理刊发,供关心我国“三农”问题的各界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4.
南通是农业部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市之一。截止2006年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411个,人社农户达15.9万户,实现营业收入达31.69亿元;每个合作社平均387户,实现营业收入771.05万元。加上农民专业协会,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达712个,入社入会农户达27.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15.2%;带动农户47.4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5.9%。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以下基本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农民都处于离散状态,组织化程度偏低,自我整合与抵御灾害能力较弱,这种状况制约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多样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起到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作用,而新农村建设可以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农民增收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典型区域特色产业联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与不联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的问卷调查,研究农户之间生产、销售、收入等方面的差异性,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增收的关联性;并利用问卷数据,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农民增收的效果进行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合作经济》2022,(1):49-51
为了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会计工作,加强合作社会计核算,保护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财政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财会[2007]15号)进行修订,制定印发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财会[2021]37号),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近日,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制度》有关问...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合作社运行不规范的问题十分突出,影响着合作社的形象,也妨碍着合作社功能的发挥,当前,要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解决好合作社规模的壮大、管理的规范、运行机制的健全及人才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及其政府角色担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奋根 《改革》2012,(9):77-83
合作社不同于"集体化",不同于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中的"统",也不同于市场经济体制之下的其他市场主体。现阶段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出现"农民报酬有限"问题,缘由主要是合作社发展的政府政策变迁的探索性、发展模式内含着异化的实际逻辑和社员异质的负效应。由政府主导介入,通过"外力"启动和"内力"发展机制,是引导合作社健康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当代陕西》2006,(11):42-43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立法,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大事,也是农业产业制度体系建设的重大改革。农民合作组织缺失、农村社会自我管理的能力受到束缚、农村社会自我发展受到阻滞的状况将发生改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农户基于自身的现实需要而寻求联合,与合作社领办人达成利益上的一致,这种利益上的诉求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内源性动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同样基于利益诉求不断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各种扶持与推动措施,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外源性动力。而这种内、外源动力的关联点则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产业化程度。基于这种动力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公司化、内涵式、融入式三种发展趋向。而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则需要从统筹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机制、以区域创新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活力、规范和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运行机制三个方面来进行着力。  相似文献   

12.
董静  何忠伟 《科技和产业》2014,14(12):73-76
加快发展京郊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京郊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既是首都加强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也是京郊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对京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必然、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对京郊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人才与科技支持、资金扶持、政策倾斜、联合社、品牌保护与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措施,旨在为京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交易成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供了农户交易成本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并设计了调查问卷,对白水县苹果种植户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对获取的调研数据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在农户合作社实际参与状况、农户各交易环节交易成本分布状况以及农户交易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几个方面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实现组织创新的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首先,分析了泉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技术交流功能、技术示范功能、技术咨询功能和农户培训功能。其次,分析了泉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技术实力较弱、行业发展相对单一、社员之间的技术保密等制约因素。最后,针对制约因素提出多主体共同开发、与农业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丰富技术创新方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户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与内在动力。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对于激励社员与合作社发展业务关系、吸引投资、激发管理者和员工的_T-作热情具有重要作用,是合作社扩大市场份额、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文章构建了交易额返利率基本模型,分析了影响交易额返利率的主要因素,为合作社制定利益分配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发展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一制度创新源于合作社联合的外部收益。政府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应从加快制定合作社联合发展的法律规范、培育人们对新制度的需求等方面着手,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维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要想发展壮大,必须从一开始就重视财务管理。文章分析了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孟秋菊 《改革与战略》2013,(12):73-76,81
文章认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各地都应在及时、客观地总结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地找到促进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有效途径。川东革命老区达州、巴中两市,地理位置相邻,经济发展阶段相同、资源禀赋类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状况相当,因此,达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应采取的“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水平;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社原则;强化政府引导,健全规范运作;加强政策扶持,破解发展困境;强化政府服务,增强发展动力;强化品牌建设,增强带动力;重视社会管理功能发挥,开创农村社会管理新局面”等对策,同样适合整个川东革命老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工作推进,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之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发展规模农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方式。从实证分析出发,对山西省C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总结出C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原因,并针对这些共性问题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丁忠兵 《改革》2020,(5):150-159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与农民联系较为紧密的两类经济组织,是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生性力量。但在实践中,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承担市场经营风险能力弱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规模偏小、脱贫带动力不强等因素影响,两类主体的扶贫作用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重庆市城口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近年来的脱贫攻坚中,一方面普遍性地成立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承接相关政府部门扶贫资源、开展村集体资产运营管理的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平等协商将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的扶贫资源以入股方式投入当地运行规范、实力较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获取相对稳定的分红收益,并优先用于增加贫困户收入。该模式既为村“两委”参与市场活动和承接政府扶贫资源提供了有效载体,又较好地保证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有利于构建激励兼容、多方共赢的长效扶贫机制,是有镜鉴价值的扶贫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