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现行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变化1.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开始涉及持有待售固定资产问题,但对于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等方面的规  相似文献   

2.
2014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 长期股权投资》,提出并着力解决持有待售权益性投资的核算规范问题.本文针对该准则第十六条对持有待售权益性投资的会计计量和披露的规定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当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时,应当划分为持有待售固定资产:一是企业已经就处置该非流动资产作出决议;二是企业已经与受让方签订了不可撤销的转让协议;三是该项转让将在一年内完成。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性质已经发生改变,因此对其的管理不能等同于一般固定资产,包括会计处理。下面从固定资产划分为持有待售固定资产、持有待售固定资产不再符合确认条件发生转回两个方面探讨其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4.
当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时,应当划分为持有待售固定资产:一是企业已经就处置该非流动资产作出决议;二是企业已经与受让方签订了不可撤销的转让协议;三是该项转让将在一年内完成。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性质已经发生改变,因此对其的管理不能等同于一般固定资产,包括会计处理。下面从固定资产划分为持有待售固定资产、持有待售固定资产不再符合确认条件发生转回两个方面探讨其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准则》以企业持有资产的目的不同 ,区别待售资产和非待售资产 ,在将非货币性资产分为待售资产和非待售资产的基础上 ,将非货币性交易分为同类非货币性交易和非同类非货币性交易。由于《准则》对非货币性交易中相关的税务处理只做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 ,现本文仅对非货币性交易中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在结合税法相关规定的基础上试作探讨。《准则》规定 ,对于非货币交易中发生的增值税 ,应区别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如果 ,非货币性交易涉及的非货币性资产是存货 ,则有关的增值税应分别计入“应交税金—…  相似文献   

6.
在财务会计实务中常常碰到固定资产减值损失转网的会计处理问题,对此《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和《固定资产准则讲解》(财政部会计司编写)都有原则规定。2004年5月28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以下简称《解答四》),又对转回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作了进一步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规定,企业因增持股份(但未达到"控制")而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应对原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权益法进行追溯调整,具体的会计处理原则是:首先应区分原持有部分与增持部分并分别处理,然后对原持有部分与增持部分的正负商誉进行综合考虑。但是,实务中原持有部分与增持部分的正负商誉应该如何进行综合考虑呢?《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及《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均未对此问题做出详细具体的规定。本文针对此问题,通过举例说明增持股份时产生正负商誉的六种情形,区分不同的情形解析增持股份时正负商誉的综合考虑问题及其相应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规定,企业因增持股份(但未达到“控制”)而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应对原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权益法进行追溯调整,具体的会计处理原则是:首先应区分原持有部分与增持部分并分别处理,然后对原持有部分与增持部分的正负商誉进行综合考虑。但是,实务中原持有部分与增持部分的正负商誉应该如何进行综合考虑呢?《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及《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均未对此问题做出详细具体的规定。本文针对此问题,通过举例说明增持股份时产生正负商誉的六种情形,区分不同的情形解析增持股份时正负商誉的综合考虑问题及其相应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9.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和企业合并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对初始成本的确定、持有期间的后续计量及处置损益的结转等问题的相关信息披露进行了规范.但均未对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作出明确规定。《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以下简称《讲解(2006)》)和《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以下简称《讲解(2008)》)均对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作了详细的规定。本文是笔者依据实务中对相关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及讲解的理解就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固定资产会计处理难点及所得税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固定资产会计处理难点分析(一)固定资产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以固定资产进行债务重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新准则对债务重  相似文献   

11.
《财务与会计》2018,(7):79-80
财政部于2017年5月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财会[2017]13号,以下简称持有待售准则),为便于理解,现就有关问题解读如下: 一、关于会计科目 企业应当设置以下科目,正确记录和反映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处置组的相关交易或事项: 1."1481 持有待售资产"科目.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中,将非货币性资产定义为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以及不准备持有到期的债券投资等。在此基础上,又将非货币性资产划分为待售资产与非待售资产,进而将非货币性交易划分为同类非货币性交易与非同类货币性交易,为非货币性交易的账务的处理做了铺垫。即将待售资产与待售资产相交换,非待售资产与非待售资产相交换,统称为同类非货币性交易;将待售资产与非待售资产相交换,称为不同类非货币性交易。如果在一笔交易中,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中既有待售资产又有非待售资产,…  相似文献   

13.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会遇到固定资产的盘盈现象,文章就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固定资产的盘盈作为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进行了阐述,比照存货盘盈的会计处理和不同情况下的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对不同情形下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处理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以《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等准则、法规的相关规定为依据,对企业固定资产范围、固定资产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等方面业务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处理的差异及协调进行了分析,为会计人员对这些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税务人员对企业所得税进行有效的征收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作为两类金融资产,采用了不同的计量属性,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本文对由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本身持有目的的变化导致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金融资产中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融资租赁与存在弃置费用固定资产、应付债券、具有融资性质的商品销售等资产负债类成本模式计量下,必须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会计后续计量及处理,因此摊余成本内涵及会计处理原则的准确把握成为这些资产、负债的  相似文献   

17.
交叉持股业务会计处理较为复杂,企业会计准则中可直接引用的规定较少。本文根据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程度将交叉持股分为三种类型,在企业会计准则关于持有被投资企业股权会计处理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交叉持股的目的和经济实质,对交叉持股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占较大比重 ,对企业长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重大影响。因此 ,各国都对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作出明确的约束和规范。我国去年末也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我国的固定资产会计与国际会计准则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为了达到会计的规范化和国际化的目标 ,对其异同作比较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从 4个方面对此谈些浅见。一、固定资产界定的比较1 固定资产定义的比较我国《固定资产》中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 :①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②使用年限超过一年 ;③单位…  相似文献   

19.
宋世坤 《企业导报》2011,(16):44-45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金融资产可以根据企业管理层的持有意图不同划分为四种类型,每类则规定了不同的会计处理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本文对上市公司金融资产会计分类经济动因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2008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企业合并》(IFRS3)和《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IASNo.27)进行了相关修订,我国履行承诺,跟随IFRS3、IAS27的变化,对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进行了重大调整。2010年,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以下简称"解释4号"),对企业合并中的交易费用、分步合并对原持有股权及其他综合收益的处理、丧失控制权对剩余股权的处理等问题做出新的规定,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