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世纪前期中国"资源安全"问题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前期,中国将面临严重的"资源安全"问题。这一问题解决不好,将有可能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中国"资源安全"主要表现为资源来源、资源价格、资源运输和资源保护等四大问题。本文以石油为例,具体分析了中国"资源安全"的基本形势和基本问题,并对中国资源战略选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前期 ,中国将面临严重的“资源安全”问题。着眼于全球博弈和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的现实 ,中国必须走出去 ,积极参与国际资源市场的博弈。加快实施“资源多元化”战略 ,必须有的放矢 ,科学选择突破方向 ,以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资源供应 ,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正>一、中国外交积极有为亮点频现2月6日至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赴俄罗斯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开启中国外交新篇。一年来,中国外交全面进取,领导人访问足迹遍及五大洲,外交全球布局更加完善:积极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功举办亚信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北京会议,主场外交成果丰硕、影响深远;积极参与推动解决伊核问题、乌克兰危机等,发挥负责任大国  相似文献   

4.
以全球发达国家的锡消费历史为研究基础,剖析了美国、英国、日本等典型国家的锡消费轨迹,发现其具有"S"形消费规律。选用资源需求"S"形规律、部门需求预测法,预测了我国未来2020年、2025年锡资源消费水平。预测结果显示:中国锡需求尚处上升阶段,2020—2025年可能达到需求峰值;峰值期中国锡需求量可能达20.2万吨;我国现有基础储量不能满足未来十年锡资源需求,我国锡资源保障程度堪忧,应高度重视锡资源的安全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5.
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及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大国博弈,使得全球经济布局向“割裂化”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逼迫全球经济“重启”,对中国战略性金属矿产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战略性金属矿产行业发展仍将围绕工业基础品种和新能源转型金属品种展开。但是自然禀赋的原因造成我国仅依靠国内资源根本无法满足所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矿业资源仍将是我国关键矿产资源保障的主要来源。面对当前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必须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合作;积极倡导ESG行动工程,在大国外交框架下树立中国形象;大力做好国内稳经济、稳市场、稳金融工作;在关键商品上实施差异化措施,针对性地制定发展思路和举措;大力压减国内低效产能,提高行业关键技术和再生金属回收与利用水平,增强行业企业竞争能力;建立国家重要物资“安全回国”通道,全面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和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的"命运共同体"外交战略是马克思主义外交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内在逻辑包含着三重维度:历史维度,"命运共同体"是对中国领导人外交战略思想的新时期的继承和创新;价值维度,"命运共同体"肩负着国富民强的"中国梦"和和平发展的"地球梦"的历史使命;实践维度,"命运共同体"在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道路上指导着中国外交与世界一体。习近平"命运共同体"外交战略思想必将指导中国开拓外交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农业外交是一种古老的外交形式,也是一项崭新的研究议题。大米外交是农业外交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开展与沿线国家大米外交提供了新契机。研究大米外交的实施路径,有助于提高中国大米国际竞争力。[方法]研究以如何开展大米外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开展大米外交面临的机遇及相应实施路径。[结果]中国实施"大米外交"战略面临重要机遇,如粮食外交已成为世界各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形态。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国际领先优势明显,大米是"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的重要贸易产品,中国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环境亟需改善。针对不同国家及地区具体情况,通过大米贸易、技术合作、农业投资、粮食援助等多种形式,积极实施差别化的"大米外交"战略。如对东南亚、南亚主要是增加大米进口和技术交流,对中亚、俄罗斯主要是增加农地投资和劳务输出,对东非、北非主要是增加大米援助和技术输出,对东亚、中东欧主要是增加粳米出口和技术引进等路径。[结论]文章提出了加强金融支持、创新合作模式、把握进口时机和增加种子出口等推进中国"大米外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9月6日在北京举行的21世纪论坛上指出:“进入新世纪,中国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经济社会的新变化新要求,使中国耕地资源保护与食物安全保障面临四大难题。”首先是耕地资源保护的难度越来越大。近年来,由于城镇化加快、生态退耕以及部分地方违法违规乱占滥用耕地等原因,中国耕地数量减少的问题比  相似文献   

9.
中国实施全球化资源战略,是由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和加工制造中心,中国向世界提供重要的产品和服务,也必然要求利用全球资源,这也是由新时期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业务分工决定的。目前,在利用全球资源的过程中,必须制定精细化的战略,加强"走出去"管理和制度建设,确保我国全球资源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正>一、关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几种不同观点自美国人布朗《谁来养活中国》一文面世后,有关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就成为了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谷物供给充足,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但与此同时,随着粮食供求状况变化和全球农产品市场形势发生阶段性变化,"十一连增"背后的一系列问题也日渐显现。一是国内外粮食价格严重倒挂,生产成本逐年上升,与国际价格的"天花板"形成双重  相似文献   

11.
眼下,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有人以保发展为由提出调整国土资源管理的思路,适当放松对资源的监管;更有甚者,借宏观形势的变化质疑18亿亩耕地"红线"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13.
14.
“耦”是古代的一种农具,分为直尖和斜尖两种,它分别适用于不同质地的土壤耕作而采取相应的耕作方式。“耦耕”就是“持耦而耕”,是西周时期盛行的耕作方式。它主要分为两种方式,即“二人并耕”式和“人拉犁耕”式,但不论采取哪种形式,都是根据劳动环境、耕作对象和劳动者双方的协作和熟练程度来决定的。它是介于锄耕和牛耕之间的重要耕作形式,是由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它可以随着农业技术发展和生产力提高而出现不同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治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节点和重要平台,是城乡土地要素资源流动的新路径,是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平衡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助推经济社会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快速发展的战略支撑。响水"两化"建设总体工程是一项实施城乡统筹的系统工程,而响水米产区土地整治工程是实施"两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作为"两化"工程的基础和支撑着力打造。通过土地整治6大工程的实施,改变粗放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开发,最大限度的释放石板田的潜力,加快实现村屯向小城镇集中,实现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责任心是安全之魂”,天辰化工公司把企业的责任心与员工的责任心有机结合,提出了“对国家财产高度负责、对员工健康高度负责、对经济增长高度负责、对区域环境高度负责”发展思路,本文阐述了该公司在推行“四个高度负责”,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做法与实效。  相似文献   

17.
变“出口农业”为“出口农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当于非洲 56个国家人口二倍半 ,超过欧洲 44个国家人口总和的 9亿农民的中国 ,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但是 ,中国直到近几年在农民温饱问题有所解决后 ,才想到靠种粮食卖钱奔小康 ,这种迟来的“觉悟”却正好迎面碰上入世“海水倒灌”的新问题 ,特别是美国采取的农业补贴政策 ,使其卖进来的粮食比中国自产的还便宜 ,从而失去了农民的挣钱机会。一些有幸能够卖到国外的蔬菜、水果、茶叶和肉食品 ,因欧日美等国对中国农药残留量高和激素多采取了“技术壁垒”阻击而举步维艰。在中国入世后“出口农业”遇到严重问题之际 ,我们应该采…  相似文献   

18.
李俊夫  孟昊 《中国土地》2004,(10):25-27
城中村土 地产权改制目的和基本思路 总 的 来说 ,城 中 村 土 地产 权 改 制 的目 的 就 是 要实 现 城 中村 的城 市 化改 造, 推 动 城 市化 进 程 。 具体 而 言 , 其基 本 思 路就 是要 在 现行 制度 体 制 框 架下 寻 找 到 一种 出 路 , 彻底 摆 脱 土地 所有 制 二元 结构 对 城 中 村城 市 化 发 展造 成 的 制 度障 碍 。 通过 将土 地 合法 地引 入 市 场 流通 、 显 化 土地 价 值 , 使城 中 村 村集 体 通 过 盘 活 土 地 资 产 获 得 改 造 所 需 资 金 , 使 政 府 能 够 统一 、有 效 地利 用土 地 , 使 社会 繁 荣 稳 定, …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分类>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标准,目前在制定过程中出现了对是否保留"园地"的争议.但无论是从法律规定上看还是从森林覆盖率上看,在<土地利用分类>中取消"园地"都是不可取的.一旦取消"园地",将会造成影响土地利用分类的科学性,混淆不同类型土地的集约经营程度,加大耕地资源和森林资源保护的难度以及造成管理上的混乱等后果.  相似文献   

20.
文章指称的“征地”主要限定在土地权属的永久性变更,即国家利用公权力,为公共利益需要,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国家所有并给与补偿的行为,也称国家征收。探讨征地制度的伦理定位是制度建设的思想基础,也是实践理性的边界。近年来我国征地问题上之所以矛盾频发越演越烈,一个重要因素是征地制度中的伦理定位偏差,催生了征地中的非理性和非合理化行为,直接挑战了主流良心、社会公理和国家目标。21世纪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期,必然对土地有较大的需求。因此,探讨征地的当代伦理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的征地伦理定位,是土地管理法制建设的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