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跃 《中国工商》2003,(7):66-68
我们的员工每天都要唱的一首歌,叫《远大人之歌》。在歌词中没有出现远大,我们希望对这首歌感兴趣的所有的企业,所有的人都可以去唱。这首歌把四季和个人的心情比喻起来了,把公司、客户、祖国、地球放到他的人生价值,人生奋斗目标里面去了。我认为每个企业都可以这样做。  相似文献   

2.
领袖答问     
尹卫东 《创业家》2010,(5):18-19
一位上海创业者问公司走向正规后,如何留住员工?我是一个创业者,目前公司算是正常运转,但是2009年公司人员流动比较大。我们是小公司,开的工资虽然不高,但是我觉得也跟他们个人能力和工作量相匹配的。可是2009年依然有很多人在年末选择离开了公司,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想问,公司走上正规后,我该如何留住员工,激励员工呢?能找到像马云的18团队那样的人吗?  相似文献   

3.
朱旭冬 《光彩》2010,(7):38-38
这家叫Made.com的公司将全球设计师、中国生产商和英国消费者联系起来这家叫Made.com的公司不制造任何东西。他们有12名员工和一个摄影棚,天天给家具拍照。他们的消费者是在网上为这些家具投票的英国人,80%的生产商却在中国南方。  相似文献   

4.
觉真法师 《新财富》2012,(9):120-121
你尊重、关心、爱护了你的员工,你的员工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这就是领导科学。知遇之恩的向心力效应,大概决不是简单的“投入产出”的数值所可比拟的。在佛家这就叫自他不二,人我一体。利他,才能自利,慈悲心、平等心是真正的管理科学中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我的朋友刘成现在是广州一家小型公司的老板,员工大约20人左右,算不上有什么大成就。但相比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依然是值得羡慕的——毕业四年,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在为房子的首付拼命,开公司、当老板依然是一个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实现的梦想。  相似文献   

6.
我叫贺玲,1998年7月毕业后,父母费尽心思托熟人把我安排到了贵港市的一家贸易公司。这是一家在全国有贸易往来的公司。员工平均收入都在1500元以上.这在我们贵港算是效益相当不错的企业了.我也因为工作关系结识了不少全国各地的朋友。在这种稳定的工作环境中不知不觉过了三年,朋友们都很羡慕我有一份收入好又安逸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公司之家伙伴之友中国东宁外运公司总经理:邢念友中国外运东宁支公司是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的东宁口岸唯一一家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我公司成立于1990年5月,现有员工158人,固定资产3800万人民币,注册资金800万人民币,是东宁口岸实力雄厚、信...  相似文献   

8.
B公司是一家中等规模的广告公司,员工总数50人左右,下设总经办、业务部、设计部、工程部等部门。由于是部门经理负责制,并且也没有单设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公司普通员工的招聘、录用和解聘手续基本上都是由部门经理一手操办,总经理康鹏(化名)一般只需要在最终决议上签一个名就行了,他对基层员工的个人情况也不甚了解,有的甚至连名字都叫不出。康鹏奉行“充分放权”的原则,对各部门的内部管理基本上很少过问,与普通员工之间也很少进行单独谈话。  相似文献   

9.
刚开始接触净雅时,我也有两次把“净雅”写成“静雅”,后来有人提醒我说,佛家讲净心,儒家讲儒雅,所以才是“净雅”。净雅,横跨儒释二道。今天它由最初30平方米店面、8名员工的小型包子铺,发展成为员工近3000人、总资产达16.8亿元。虽然净雅集团并非发展速度最快的公司,却可能是修成正果最早的公司。  相似文献   

10.
林文龙 《糖烟酒周刊》2007,(21):100-101
老板的选人困惑 我认识的一个食品商贸公司老板,每年要花几万元去培训员工,因为他想在公司树立一种创业文化。但是员工根本不买帐。而且还抱怨老板太武断,他们认为自己不需要培训。这位老板的出发点没有错,可是有没有想过,你选对员工了吗?你选什么样的人,就要匹配什么样的管理文化。经过内部访谈我们发现,在这个公司的人员构成中,35%以上是家庭主妇,  相似文献   

11.
《商界》2002,(2):64-65
公司刚开张,生意不太大的时候还没有这些苦恼。到现在公司有些规模了,也增加了不少员工,开始觉得人才不够了,摁下葫芦起了瓢。跟我一起打天下的那些人,要么是一些胆子大文化少的,要么和我一样是搞技术的,真正能够统揽全局的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12.
<正>我实在不明白:公司的钱没少花,怎么就留不住人呢?员工的月收入虽然比较低,但每到年底,我都会给员工发一个大红包。我这么做,是用年底红包牵着员工,目的是防止他们跳槽。如果把奖金平均分到工资里,我的员工收入就不低了,比许多同行还要高出一头。可问题是,有些员工对薪酬有很大的抱怨,甚至有些骨干员工觉得受到不公平待遇,纷纷离开公司,另谋高就。我该怎么办? (顾存昕)  相似文献   

13.
张玉奎 《中国会展》2012,(17):26-27
创新不仅是科技创新,管理也要创新,创新要首先奖励好点子。两个月前,通用电气中国公司的一把手告诉我为了创新,他们鼓励公司员工出好点子,并且从出点子的人当中挑出20%的电子邮件回复。公司的活力是什么?是员工。员工思想活跃首先表现在想出好点子。  相似文献   

14.
刘会民 《光彩》2012,(2):38-39
一个好老板要敢于承担责任,能够为员工的错误买单一定会赢得员工的尊重我是一个经销商,和其他中小经销商一样,公司不大,但是问题一堆。对于管理,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管好人。可以说,管人是件繁琐的事儿,但小事能折射出大道理。结合我们公司的情况,我谈一下对员工管理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美国哈尼根公司的总裁曾经说过“如果雇员桌子上一台价值2000美元的台式计算机不见了,公司一定会对此展开调查。但是如果一位掌握着各种客户关系,年薪10万美元的经理被竞争对手挖走,就不会进行调查,员工们也不会被叫去问话。”有许多公司已经意识到他们正在失去那些核心人才,但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是哪些人离开了,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离开,甚至连他们去了哪里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16.
论"道"景观     
各位领导,各位商家代表首先非常感谢年会组织方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宣传我服务的公司,美国卡尔森酒店。我们的英文名字就叫CARLSON,中文叫卡尔森。我们的创始人创立了我们卡尔森公司,也是我们全球旅游及观光领先公司之一。  相似文献   

17.
, 《光彩》2012,(11):39-39
Q:我在一家剐成立一年多的商旅服务公司任总经理,主要为全国中小企业提供差旅管理服务。公司现有9名员工,业务部4人负责电子商务,2人负责企业客户,另外还有1名市场部员工,2名财务部员工。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虽然每周都开会布置任务,但很多任务不能得到有效执行,我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监督和跟进。我想提拔一个业务员做业务经理或总经理助理,监督其他员工的工作进度。问题在于,大多数业务员虽善于  相似文献   

18.
朱庆辰 《商界》2004,(5):31-31
去年一家杂志把“视新”评为中国“卓越雇主”十佳之一。能够成为卓越雇主,最让我感到高兴的就是每一个员工对公司的认可。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我并不符合这次“卓越雇主”的条件。因为最基本的一条,我不认为我是一个雇主。“视新”强调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平等,我和我的员工不是雇用和被雇佣关系,我们之间,是因为相互信任而达成的合作。  相似文献   

19.
管理的真谛     
《浙商》2009,(3):112-112
当我的员工有100名时,我要站在员工前面指挥部属;当员工增加到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中间,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当员工达到10000人时,我只要站在员工后面,心存感激即可。——日本松下幸之助  相似文献   

20.
我叫张蕾,2000年~2004年间,我在一家外资公司从事着单调的会计工作。虽然从普通职员做到部门经理,薪水日渐看涨,但很多人不了解,在同一个公司、同一个职位上,做得越熟练就越难保持热情,再坚定的人都会心生倦怠。而冲破这种倦怠的唯一方式,就是自己去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