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赤水河沿岸城镇经济发展迅速,但流域内大多数县、市处在粗放工业化发展阶段,以矿产资源开发,特别是煤炭和硫铁矿资源开发为主的资源型重污染工业成为流域上、中游各县主导产业,加重了水资源的污染,对中游的白酒基地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对中、下游的旅游产业发展带来副作用。文章分析了赤水河流域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的关系,提出了适合赤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3.
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针对性对策。网络具有多维度、高速度、聚众性等心理特征,网络中的网络群体及其行为呈现出角色集众性、群体聚核性、舆论牵引性、心理强化性等特征。基于网络群体心理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握网络群体的特征,主动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网络群体和网主,发挥网络群体中骨干对校园网络文化的积极引领作用,积极发挥正向舆论引导作用,建设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互动网络家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由集群网络和供应链网络耦合而形成的基于供应链的产业集群(链式产业集群)成为值得深入研究的集群类型。结合相关理论,分析链式产业集群的形成、内涵和网络特征以及链式集群网络的竞争优势。研究表明,链式产业集群网络具有平均路径短,度分布不均匀,聚集系数高的网络结构特征,在生产、创新和抗风险等方面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促进供应链内及链间组织的紧密联系,保持链式产业集群网络的开放性、培育和保护网络集散节点是增强其竞争优势的关键。最后,以温州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发展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业化浪潮的持续推进,工业技术日益复杂化和系统化,复杂技术和复杂产品系统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后发国家而言,要实现经济上对发达国家的赶超,首先要进行复杂技术和复杂产品系统的追赶。以我国高铁技术的追赶过程和路径为例,认为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追赶必须以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结合我国的实际科研、技术、资本等要素条件,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择一些复杂产品系统领域,进行技术追赶。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南是全球最大的喀斯特集中连片分布区,贵州是中国喀斯特的中心区域。以贵州为例,通过编制能值分析表,结合统计资料、RS和GIS方法获取分析数据,在2000年、2005年和2009年的生态经济系统能值计算,在利用几何平均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能值货币比率、环境负荷率、废物负荷率、能值产出率、能值产出比、环境承载力、修正的可持续指数等方面,进行贵州省可持续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结果表明:到2009年,贵州省环境承载力从2000年的2032.33万人急剧下降到2009年的1355.25万人;环境负荷率和废物负荷率从2000年的0.8,增长到2005年的1.3和2009年的1.95,修正的可持续指数变化较小。总体上,贵州省经济系统水平逐步提高,生态系统受到的压力剧烈增加,区域发展形式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7.
在剖析城市科学发展复杂系统内涵的基础上,运用复相关系数、科学发展指数和GM(1,N)模型对2001-2008年天津的科学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1-2008年,天津市的科学发展水平指数总体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上升发展趋势;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发展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制约,科技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好;在所有驱动因子中,经济结构、人口素质、环境效应和环境治理等对天津的经济总量的发展起到制约作用;经济效益、创新投入、创新成果、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等因素对天津经济总量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9.
10.
自然保护地网络(PAN)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区域重要的生态功能,促进生态空间与建设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为了全面实现保护目标,需要综合多种保护特征的空间分布关系、保护成本等因素,对自然保护地网络中的各类保护地进行高效明确的空间规划。研究以北京为例,依托系统保护规划(SCP)框架建立区域尺度自然保护地网络规划的技术路线。针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特征进行制图和空间相关性分析,定义3类保护分区,采用空间优化算法工具(Marxan with Zones)对保护分区进行3种情景的优先选址布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保护特征之间的协同,减少保护特征之间的权衡。结果表明:对比绝对理想的保护场景,在严格的保护场景中将保护目标以一定比例分配至相邻的分区,在提高保护目标的实现率、促进保护特征之间的协同上更具有优势。该研究能够为区域自然保护地网络的建设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