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既是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同时又是具有独立法人人格的伦理实体。公司社会责任和营利目的的平衡,是在坚持盈利目的是第一位的前提下的平衡。在当下中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应注重国家适度调节、社会监督和公司自律三者之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公司法》对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规定,是我国有关公司社会责任的重要法律条款,也是今后寻求落实公司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不可否认,公司管理者、股东和非股东利益相关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公司社会责任意识对落实公司社会责任至关重要,但要真正将公司社会责任落到实处,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法律规定。我国新近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关于公益性捐赠支出税前扣除的规定,无疑是落实公司社会责任的重要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3.
公司社会责任的特殊性及法律程序的特有价值决定了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有赖于恰当的程序控制。国内外公司法都规定了一些有利于公司社会责任实现的程序,但直接针对公司社会责任的程序较少;其他一些法律中也有一些法律程序与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相关,但不完整。为了保证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落实,我国现行的《公司法》有必要增加规定针对公司的公益诉讼程序,完善派生诉讼程序,增加一些非诉讼的内部控制程序。  相似文献   

4.
公司社会责任之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司作为法律上承认的具有独立人格的法人,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为了公司自身的利益和公司出资者的利益,它必须追求经济利益。但同时,公司作为一个社会“人”,它占有和处置了社会上大部分的资源,因此,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公司不仅是股东争取利润的工具,更应该成为为其他社会利益者服务的工具,其中涉及到如何重新认识公司社会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5.
朱顺  刘铭 《经济研究导刊》2007,1(10):121-123
企业生来便具有社会性.作为社会的细胞,企业的运营是通过一系列法律关系的建立和履行来完成的;同时,也是在与其他社会细胞不断发生法律关系的过程中来彰显自己的存在.而所有这些法律关系都会对利益相关者产生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或者消极的、正面的或者负面的.正因为消极的和负面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发展与日俱增,从20世纪20-30年代起人们开始关注公司的社会责任,思考公司是否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公司应如何来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一度是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不过舆论在谈论这个话题时,大多将焦点聚集在企业从事社会慈善事业方面。其实,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企业的社会公益活动仅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甚至公司价值,都与社会责任有关。《公司法》第五条中明确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因此,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的良好主观愿望,而且成为企业必须遵守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7.
<正>公司上市获得了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支持,增加了自有资本金,扩大了公司间接融资能力,提高了公司的经营能力和竞争能力,为公司做优、做强、做大创造了更好的社会条件。然而世界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所得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公司上市的"代价"就是公司应承担相应的上市责任。上市责任有别于一般的公司责任、社会责任,是与公司上市有关的、特有的或派生的责任,是在原公司责任、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强化或延伸了的责任。上市公司的上市责任具体体现为以下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论公司终止后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仕兵 《经济问题》2003,(12):18-20
依照传统公司法理论,公司终止后其法律人格的丧失必然导致其将不再为终止前的侵害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公司终止后其生产的产品、其造成的环境污染并不随公司终止而立即消失。若依照传统公司法理论,公司终止后的产品责任及环境污染责任因公司终止而责任主体丧失,只能由消费者、社会或他人承担,显然有悖法律的公平和正义。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司应在终止后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相关法律制度应当健全。  相似文献   

9.
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是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必然结果,在多数国家的法律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在反收购中,目标公司及其管理层面临着更多的矛盾与两难的选择,反收购的主体在进行反收购决策时,除了要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之外,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应予以考虑。但目前我国的法律,只是笼统地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时应承担社会责任,却没有对反收购中目标公司社会责任的承担,做出明确的规定,存在一定的立法空白。  相似文献   

10.
各国在将公司社会责任予以法制化的进程中,大致形成了多元立法和综合立法两种模式,学界也在此基础上倡导一元立法模式。其中,多元立法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各国的公司社会责任立法实践中,并逐渐分化为"公司法条款+其他"型和"分散"型两大立法例。文章在明确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立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立法考量因素和现有立法模式的综合考察,发现现有公司社会责任立法模式均无法直接适用于我国,而"公司社会责任基本法条群+其他"型多元立法模式可能是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立法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1.
儒家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智 《经济论坛》2006,(12):76-78
何谓企业社会责任?斯蒂芬·罗宾斯认为,“它是一种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任务,而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海因茨·韦里克和哈罗德·孔茨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要认真地考虑公司的行动措施对社会的影响”。由上述两个定义可以看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含义。而T·M·琼斯则更深入地对社会责任的内涵进行了解释,“公司的社会责任是一种从社会意义上对成员团体的约束而非股东、法律规定和行业合同约束的观念。这个定义中有两点是关键的。首先,必须是出于自愿被接受约束;受法律或者行业合同强制影响的行为不是自愿的。第二…  相似文献   

12.
王田甜 《当代经济》2006,(17):30-31
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最新修订的<公司法>(下文简称"新法").相比起1993年版<公司法>(下文简称"旧法"),新法在公司资本制度、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公司社会责任及独立董事制度、公司法人格否认等方面都有突破性的改进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新形势下法律与社会发展脱节的种种问题.应该说,新法的修订是完善我国公司法律制度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吴涛 《经济研究导刊》2011,(30):116-117
公司在追求股东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是否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增进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对其进行规制?针对现代中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缺失提出了公司社会责任法律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公司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凯  王永东 《生产力研究》2007,(10):102-103,129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西方国家掀起了一场广泛的、涉及公司社会责任的公司管制的大讨论,其主要焦点围绕着公司股东、董事、监事、职工、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涉及如何重新认识股东的法律地位、公司经营决策与执行、公司的社会责任等基本问题。文章认为公司的社会责任作为西方学者提出的一种新理念对我国的公司经营及监管具有很大的借鉴,因此文章从公司的历史沿革、社会责任的提出及其概念着手,分析确定公司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没有公司社会责任的理念,就不会有成熟的制度设计,更不会有公司自觉的社会责任实践。"公众公司应肩负起怎样的社会责任?思考的结论是,公众公司如果想成为百年老店,必须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关系,必须构建系统化并着眼于长效的社会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6.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是企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既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途径,也是构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有助于提升其社会地位和竞争力。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社会的监督作用,建立统一的社会责任标准体系,是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7.
王群  黄慧媛  庄倩  褚淑贞 《技术经济》2020,39(9):196-206
依据信息经济学,探究企业社会责任透明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法律环境在企业社会责任透明度与企业价值间的调节机制。以2012—2016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透明度对企业价值有显著正向影响。其次,弱法律环境正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透明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强法律环境负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透明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最后,研究还发现企业异质性影响企业社会责任透明度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公司社会责任承担之实际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司法救济的有效性。然而,当前的法律条文存在针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定义模糊不清,针对的对象模棱两可,公司的运作缺乏社会监督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在有法律上的依据的情况下,在社会实践中难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和完善对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支持,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美国公司法首创公司终止后责任主体保留制度,并在公司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制度绩效。依据我国公司法理论,公司终止后其法律人格丧失,其法律责任免除,公司违法犯罪行为的责任后果转由他人或社会承担,这显然有悖法律的公平和正义精神。为充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和有效追诉犯罪,有必要在今后我国公司法中引进公司终止后责任主体保留制度。  相似文献   

20.
城投债从其"发行—交易—偿还"的这一过程当中都隐藏着地方政府的担保。并且地方政府隐性担保会产生"副作用"。因此解答其担保城投债发行的法律风险和偿付责任等问题,就必须制定平衡的法律规定,让地方政府扮演城投债的真正偿付责任主体;并在完善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引导城投债发展多途径的偿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