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义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仓,始于隋而盛于唐,其施行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制度之完善,成效之显著,影响之深远,不能不引起我们浓厚的兴趣。义仓的兴废唐代义仓,建于太宗贞观二年(628),“王公已下,垦田亩纳二升,……贮之州县,以备凶年。”“自太宗以至高宗、则天,数十年间,义仓不许杂用”。但自则天后期以降,唐廷财政日  相似文献   

2.
清政府大力提倡民间力量参与社会救济,社仓、义仓作为清代民间仓储的主体应时而起。两仓之发展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社仓于雍正初年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嘉道年间社仓衰落,进而促使义仓开始在全国普及;同光年间各类仓储中只有义仓得到恢复。两者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位置来看,社仓多设于乡村,义仓则多设于城市;组织管理方面,社仓官方介入多、效果差,义仓则由士绅群体相对有效地管理着;从主要功能来看,社仓贮粮以有偿借贷的形式旨在缓解农民青黄不接的困难,义仓则主要通过无偿赈济以帮助灾民渡过难关;从仓粮来源看,社仓贮粮大多摊派给农民负担,而义仓贮粮则以士绅自愿捐助为主。两者的发展本身即意味着民间力量日益壮大,社仓、义仓的此消彼长则进一步体现了在社会救济领域民间社会力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2014年春暖花开之时,笔者相约了几位在粮食战线上奋斗了几十年的退休老粮工,来到了陕西省大荔丰图义仓粮食储备库,游览了距今130多年的清代丰图义仓,圆了思慕已久的粮食文化旅游之梦。看到依然存放着国家储备粮的丰图义仓,心中敬意油然而生,不由得多了几分了解古仓的欲望。  相似文献   

4.
唐代义仓制度补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孝伟 《中国农史》1998,17(3):32-38
义仓制度是我国古代救灾史乃至经济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新的视角,对典型的唐代义仓制度进行了再探索。作者认为,唐代义仓制度最主要的本质,在于它乃是当时国家赈灾的一种专项财政制度,并进而指出,义仓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古代赈灾方面的财政的专门化。其次,作者又对唐代义仓的挪用始于武则天后期的观点作了详细的补充论证,且认为,唐代义仓粮的挪用实属国家赈灾专项财政转移的性质;挪用的缘由,客观上也因南方义仓存粮受地理环境的局限所致,从而暴露出唐代以义仓为外在形态的赈灾专项财政制度的一个天然缺陷。  相似文献   

5.
丰图义仓位于黄河西岸的陕西省大荔县城东17公里处,即今大荔县朝邑粮站。“丰图义仓”意为丰年存粮、灾年济民的仓库。丰图义仓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由原朝邑赵渡人户部尚书阎敬铭倡议修建,花费白银四万余两,历时四年时间建成。  相似文献   

6.
《中国粮食经济》2012,(3):F0002-F0002
丰图义仓是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的一座民办仓库,是我国目前所存无几的清代大型粮仓之一。该仓由晚清朝邑赵渡人、清朝著名理财家“救时宰相”阎敬铭倡议修建,历时四年建成,于光绪九年(1886)正式投入使用,开始存粮。当时被慈禧太后朱批为“天下第一仓”。解放后一直由大荔县朝邑粮站使用。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论从建仓规模,还是从储粮历史,或者是从古仓令用方面讲,丰图义仓都无愧于“天下第一仓”的称号。  相似文献   

7.
<正>丰图义仓是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的一座民办仓库,是我国目前所存无几的清代大型粮仓之一。该仓由晚清朝邑赵渡人、清朝著名理财家救时宰相阎敬铭倡议修建,历时四年建成,于光绪九年(1886)正式投入使用,开始存粮。当时被慈禧太后朱批为天下第一仓。解放后一直由大荔县朝邑粮站使用。2006年被国  相似文献   

8.
<正>山西运城的“解州同善义仓”和“解州关帝庙”,前者踞东,后者在西,两者相距不足千米。两个功能不同但同样雄伟的建筑群落,如同双星并峙,以“义”以“仓”担起了一方冷暖,抚慰了万民饥寒。《管子》有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对于封建王朝而言,粮食富足直接关系着天下安危。为了储存粮食,历朝统治者都重视修建粮仓,见于史书记载的有常平仓、正仓、太仓、转运仓、军仓、义仓等。  相似文献   

9.
杨芳 《中国农史》2012,(2):82-92
宋代义仓作为一项重要的备荒救灾制度,其建立经历了反复的过程,最终于北宋后期得以确立,至南宋而相沿不改。义仓是专用于赈济的备荒仓廪,在宋代,其赈贷、赈粜的功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与常平仓合流的趋势。义仓谷主要来源于上三等民户随二税按比例交纳的谷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义仓职能的变化,南宋时,义仓谷通过籴买也越来越普遍。义仓在其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管理制度,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暴露出了诸多弊端,影响了其职能的发挥。然而,在宋朝的不断调整下,义仓制度得以保留与发展,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清代新疆档案选辑》等档案资料,着重就晚清吐鲁番义仓的设置(背景、时间、仓廒、谷本与加息章程等)及其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考证,指出吐鲁番义仓大概经历了光绪十年老新两城汉回义仓的设置,光绪二十五年老城、托克逊、牙木什与鲁克沁四处缠民(维吾尔)义仓的设置,以及从光绪二十九年鄯善设县起,历经议分义粮与肢解鲁克沁义仓形成新义仓三个阶段。至光绪末年,吐鲁番盆地总共形成了23处义仓,除位于城关地区的汉民与回民义仓各2处外,其余19处主要分布于维吾尔居住的广大乡村,并使之成为当地维吾尔社会新的社会救济组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唐朝的两税三分制与常平义仓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平仓与义仓作为唐朝借以保护个体小衣经济从而维护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的两项国家财政制度,在前后期经历了重大的演变。迄今论者多详于前而略于后。本文选取唐朝通过推行两税三分制而划定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收支范围这一事实为基点,探讨了唐后期常平仓与义仓的资金来源与税制变动的关系,尤其是其财政隶属关系的变化等问题,评述变化的财政和社会的意义,并试图对“唐后期常平仓与义仓是否合而为一”这一学术歧见,提出个人的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2.
“天下第一仓”──陕西丰图义仓丰图义仓:位于陕西省大荔城东十七公里处朝邑乡南寨子。清光绪三年(1877年)关中大旱,饿死者不计其数。为了抵抗自然灾害,以丰补欠,在原朝邑赵渡人户部尚书闫敬铭的倡议下,从光绪八年(1882年)开始,以四年时间建成。峻工后...  相似文献   

13.
<正> 三月份以来,广东佛山市鱼虾生产淡季提前来临,鱼价普遍上扬,据该市石湾区鱼栏和南海市盐步镇环球水产交易市场统计显示:鲩、鳙、鲢、鲮、鲤、鲫(又叫塘鱼)等常规性鱼类,平均每公斤塘边交货价为6.06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2%,其中鲮鱼增长了近一倍;名优鱼虾增幅也很大,每公斤鳗鱼64元,加洲鲈20元,桂花鱼(鳜鱼)54元,大口鲶14元,甲鱼90元,分别比  相似文献   

14.
正【选树范围:加强粮食流通监管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广东佛山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不断更新发展理念,积极争取资金投入,实现检测资质和技术力量多元化,切实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一是改善软硬件条件,增强内功。近年来,每年向市政府争取资金300万元,配备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增加用房面积,多方引进人才。自2012年以来,共出具检测报告21653份,  相似文献   

15.
16.
《南方农村》2003,(5):51
恰似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佛山,像一位从改革开放春雷中醒的老人,抖落额上的白发,抹去千年的皱纹,迈开青春的脚步,在世人震惊的目光中创造着日新月异的业绩。一位回乡探亲的侨胞徘徊在立交桥前,他惊叹:“原以为老马识途,现在我真的找不到家乡了。”一位北京来访的记者坐车欣赏南海、顺德的乡镇风光。他感慨道:“我真的分不清哪里是城镇,哪里是乡村。”数据是枯燥的,但数据是有说服力的: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68.66亿元,比2001年增长11.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4636元,增长10.2%;农村经济总收入2884.58亿元,增长18.6%;农民人均纯…  相似文献   

17.
清代州县储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州县储粮李映发清代继承和发展了前朝地方上储粮的政策,在省府州县上建立常平仓、裕备仓、市镇上建义仓,乡村建社仓。诸类仓储在康雍乾时期得到极大发展,储存大量粮食,对于粮价的控制、济荒救灾、安定社会秩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均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对于清...  相似文献   

18.
清代荒政述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叶依能 《中国农史》1998,17(4):59-59
中国古代荒政是历代统治者,稳定社会,维护统治,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的重要措施.清代是我国历史上灾害发生最频繁的时期,清朝统治者为了安定社会,维护统治,始终把荒政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荒政涉及面广,内容庞杂,它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有着密切关系,其发展的程度是衡量社会控制自然能力的标志,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体现。通过清代荒政特点、救荒措施、荒政评价等方面的论述,对今天的抗灾、救灾事业,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20.
一、辉煌的成就与严峻的挑战 改革开放10多年来,佛山市的经济以较高速度和较好效益持续稳定发展,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起飞的目标。在1985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之后,仅用三年时间,就实现了第二个翻番,到1992年已实现了翻三番,成为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投资硬环境40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前10名之一,进入了全国24个率先达到小康水平的城市行列。同时,还荣获国家级双拥模范城、国家级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