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陈焱  周炯 《经济研究导刊》2014,(33):115-116
作为现代金融理论基石的有效市场假说(EMH)近年来越来越受到质疑,原本用于研究海岸线的分形理论便被引入到股票市场的研究中,20世纪以来出现了很多有关股票市场分形特征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首先对相关理论动态研究进行整合及梳理,找出分形理论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其次对中外在此领域进行实证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类整合,最后针对中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评价。  相似文献   

2.
分形理论及其在城市地理学中的应用和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晓华  陆华 《经济地理》1998,18(4):27-32
分形理论由美国科学家曼得尔布罗特(B.B.Mtllldelbrot)于本世纪70年代中期创立,与耗散结构论、混饨论一样都是近二、三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现已在包括地学在内的众多领域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用分形理论刻划自然界中一些不规则、不稳定和具有高度复杂结构的现象,已经收到了异乎寻常的效果,这些应用不仅促进了分形理论本身的发展,而且深化了对纷繁复杂地理现象特征及其内在成因机制的认识。而就分形理论在城市地理学中的已有应用和研究现状来看,该领域许多学者对新兴的分形理论仍很陌生;同时,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  相似文献   

3.
在对我国股市上证指数在暴涨暴跌期间的数据进行分形分布参数拟合估计的基础上,对我国股市的分形特征进行了多角度分析。为了弄清上证指数各项统计特征之间的内部联系,文章从幂律分布的生成条件作为问题的切入口,层层深入,最终对上证指数分形特征的形成机理给出了一般总结:即上证指数呈指数增长或从小到大排序后呈指数增长是导致其对数收益率服从分形分布的根本原因。文章的结论为全面认识分形的形成机理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中国股票市场分形特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兵  徐炜 《经济管理》2002,(14):63-69
本文运用分形市场理论和方法对中国股市进行实证研究。从实证结果看,我国沪深两市指数和个股收益的周数据及日数据序列均出现了明显的循环周期,时间序列是一个有偏的随机激走过程,今天的股票价格影响未来股价,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分形特征,我们的结论是,中国股市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基于分形分布的投资组合选择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介绍了Markowitz的均值-方差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基于分形分布的投资组合选择问题,最后指出了求解分形投资组合选择问题的难点,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陈勇  陈嵘 《经济地理》1993,13(3):48-53
  相似文献   

7.
金融市场的分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军  胡伟 《财经科学》2000,(5):37-39
本文阐述了传统金融系统的EMH理论,在EMH假设条件下,认为市场是均衡的,服从正态分布的。但实际上,市场收益率分布明显偏离高斯分布,呈现一种“胖尾特性”。通过分形理论分析及Hurst指数刻划,论证了金融市场的分数布朗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分形理论的湖南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测算和预测,传统的计量方法存在明显不足。简要介绍了分形理论的原理,运用分形理论,借助于Zipf公式分析了湖南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发现湖南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从单分形结构向双分形结构的演化趋势,以及城市体系规模分布过于均衡,首位城市及大城市规模过小的问题。另外也得出了湖南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分形预测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城市体系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股市长期记忆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股票市场长期记忆效应问题一直是金融经济学家们倍感兴趣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针对中国股票市场中价格指数与个股的日收益序列 ,在已有研究文献主要采用的经典R S分析方法基础上 ,引入修正R S分析与ARFIMA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从研究结果来看 ,2 2个样本序列并不满足传统的正态分布假设 ,序列呈现出尖峰、肥尾、右偏等有偏特征以及独特的自相关与偏自相关结构 ,这些迹象预示着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存在。而进一步的研究却表明 ,中国股市中代表市场总体的股价指数不存在长期记忆效应 ,而个股收益序列的分布特征存在着较大差异 ,仅少数个股存在长期记忆行为。这一结论明显地有别于以往那些由经典R S分析所得到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股票市场多重分形结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诒蓉 《当代财经》2004,(11):53-56
鉴于以一个简单的Hurst指数表征其结构特征的单分形过程,难以对金融时间序列作出全面、细致的刻画;而借助多重分形理论对中国股票市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具有显著的多重分形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赵振全  姚刚 《时代经贸》2008,6(3):157-160
本文以上海深圳股票市场为例,对上证、深证综指的5日收益率、10日收益率、20日收益率进行了多重分形分析.结果表明在各个时间标度上Hurst指数均表现为持久性特征,可见中国股市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的分形特征,这一市场是一个复杂性系统,基于线性范式的有效市场假说是不适合的.  相似文献   

12.
分形市场假说在沪深股票市场中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首先介绍并分析了有效市场假说的不足,指出不切实际的简化和线性思维范式是导致有效市场假说倍受批评的原因。其次介绍分形市场假说,很好地解决了有效市场假说暴露出的问题,使得对市场的描述更切合实际。最后在沪探股票市场中对分形市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得出沪深两市股指收益率具有时间尺度不变性和大于0.5的Hurst指数,分别为0.69和0.64。表明分形市场假说在两地股市中成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久期依赖检验方法对我国近年来深圳股票市场理性泡沫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我国深圳股市总体存在理性泡沫的检验结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协整理论,对深圳股市各行业板块的泡沫分布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得出房地产、运输、制造三大行业是导致深圳股票市场产生理性泡沫的主要原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矛盾,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其界限是市场失灵的边界,超出这一边界就是抑制.我们要辨证地看待我国政策市中的政府干预与抑制.通过分析,当前中国的股市需要救市,而在政府众多的措施中平准基金是短期最有效的.从长期来看,构建一个高效、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运行完全的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做起,才是保证我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选取2001年~2009年期间中国股市市场和国际股票市场7个主要股指的每日收盘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分别对国际主要股指与我国上证综合指数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各国股票市场收益率之间的存在相关性;英美股市对亚洲各股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在亚洲股市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公司控制权市场与证券市场效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证券市场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核心地位的日益凸显,以及我国股市中诸多不规范问题的暴露,理论界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和探讨.许多学者从"有效市场假说"出发,运用实证方法检验我国股票市场的效率,得出"弱态有效"的结论.本文从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出发,强调探讨我国股票市场效率的基本学术范畴,不是"有效市场假说",而是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在我国制度变迁的大背景下,公司控制权市场作为证券市场重要的功能模块,其发展规范程度从根本上决定了证券市场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陈奇斌 《经济师》2004,(4):124-125
有效证券市场被描述为“价格完全反映一切可获得信息的市场”。文章重新思考有效市场假说的逻辑基础 ,对有效市场假说中相对含糊的“信息”的含义展开分析。文章认为 ,决定证券基本价格的基本信息由于涉及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天然是不完备的 ,因此基本信息并不能为证券定出一个惟一正确的价格 ,这是任何一种证券的本质特征。尽管如此 ,证券的交易却必须在确定的价格下进行 ,因此人为因素必然会对证券价格的形成和变化产生重大影响。人为因素的普遍存在使证券市场上广泛地存在投资者之间的相互博弈 ,这种相互博弈所造成的群体行为正是证券市场非理性行为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运用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溢出指数,检验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与沪深300指数收益率间静态和动态的波动溢出效应和信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在股指期货市场未限制交易前,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收益率波动对沪深300指数收益率波动具有显著正向净溢出效应,沪深300股指期货成交量对沪深300指数收益率波动也具有显著正向净溢出效应;在股票市场剧烈波动时,波动溢出效应和信息溢出效应均会增加,沪深300股指期货成交量的增加会放大股指期货对现货的波动溢出效应。因此,在我国股票市场持续不稳定波动的背景下,对股指期货成交量和波动进行合理的管制,可降低期货市场对股票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而有效防范资本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中国股票市场交易型的价格操纵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交易型价格操纵问题。我们推广了Mei、Wu和Zhou(2005)的模型,研究在市场不允许卖空的条件下,交易型价格操纵发生的条件。我们的主要结果有:(1)非充分理性投资者的存在和有限套利的制约是交易型价格操纵获利的重要原因,投机者套利能力越弱,操纵者的价格操纵越容易获利;(2)当市场中投机者的总禀赋大于0时,即使不允许卖空,价格操纵者依然可以操纵价格来获得利润;(3)如果市场监管者无法杜绝操纵者通过对敲等手段来拉抬股价,则在市场中引入卖空机制反而可以减小股价对基本面的偏离程度,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操纵者操纵股价的空间;(4)在股价被操纵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建仓期和抛盘期;操纵期内换手率更高、股价波动更大;在建仓期,回报率与换手率,换手率与回报波动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5)我们利用中国股市的数据检验了我们的结论,发现理论结果和实证数据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xtent to which swings in stock prices can be related to variations in the discounted value of expected future dividends when investors face uncertainty about their future behaviour. I develop an econometric model that accounts for the instability of U.S. dividend growth and discount rates during the past 120 years. Estimates of the model reveal that changing forecasts of future dividend growth account for more than 90% of the predictable variations in dividend-prices. The estimates also imply that instability in the dividend and discount rate processes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predictability of long-horizon stock retur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