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佟焱 《金融纵横》2005,(6):41-43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农村信用社改革事关农村、农业和农民经济发展的大局,这次国家“花钱买机制”改革农村信用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产权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金融纽带.架起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桥梁。但目前我国农村生产水平仍然较为落后,各地区农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农村信用社在社际之间经营状况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农村经济工作和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不断加大支持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力度,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简化贷款手续,方便农民借贷,受到广大农民、地方党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下发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2000年初下布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两年来各地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全国已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农村信用社达30510个,占农村信用社机构总数的70%;湖北、湖南、四川、辽宁等10个农业省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户占农户的比例已达40%。实践证明,农村信用社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不仅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农村信用社自身业务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3.
我省审计机关对农村信用社的审计始于2000年,经历了农村信用社由中央监管改制为地方政府管理的过程,审计机关对农村信用社的审计也逐步全面展开。现就审计机关开展农村信用社审计工作谈一点个人的初浅看法。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农村信用社是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农村  相似文献   

4.
支农再贷款作为中央银行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不足的专项资金,以其灵活性、利率低、成本低等特点,深受地方政府、农村信用社以及厂大农牧民的欢迎。支农再贷款为农民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有效缓解了农村资金供求紧张的矛盾,促进了农村产业化调整,对农村金触秩序起到了稳定和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宋坤 《金融纵横》2001,(5):24-25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有效地改进了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工作,农村信用社作为信贷支农的主力军,围绕服务“三农”方向,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增加有效信贷投入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据调查,2000年度洪泽县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农业贷款比上年增加了71%,农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了68%。但是在产业结构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农村地区,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为基础,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紧紧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规模经营体制。农村信用社把市场定位于农村,服务定位于“三农”,决定了农村信用社和农业、农民、农村已经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必须在农业产业化中寻求市场和发展,从而实现农村信用社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现状及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信用社是由农民入股,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为“三农”(即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建社五十多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农村社会稳定做出了较大贡献。由于诸多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信用社在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方面仍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按照合作制原则,把农村信用社办成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是符合我国目前农村的实际和广大农民的热切愿望。坚持合作制原则,就是要把农村信用社办成社员入股,民主管理,主要为农民、农业和农村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我们认为坚持合作制的原则,核心就是要坚持“三性”、“三会”和“三农”的原则。坚持“三性”,即坚持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经营上的灵活性。坚持“三会”,即坚持社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的领导管理和监督制度。坚持“三农”,即坚持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必须立足于农民、农业和农村。只有充分领会“三性”、“三会…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支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及农村产业化、农村经济结构涮整步伐的加快,尤其是“两补一免”政策的实施和粮食价格的上涨,农民的资金需求空前高涨,且呈现出了多样化、多元化的强势需求。农村信用社改革后,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负债规模也将迅速扩张,农贷规模将呈“刚性”的扩张态势。但是农村经济“先天不足”、农村信用社营销观念相对滞后,以及信贷管理体制的僵化严重制约着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0.
《西南金融》2007,(12):I0002
1951年3月,当川南第一个农村信用社在泸州市黄舣成立以来,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农村信用社已走过了56年的辉煌历程。50多年来,全区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面向农业、服务农民,始终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中心,为构建江阳区和谐新农村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农村信用社立足农村经济,服务于农村中小企业和种养殖农户,属典型的农村零售性金融机构。近两年,人行湖州中支根据辖区“三农”特点,督促、指导农村信用社,深入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积极探索“统一法人”改革实践,一方面要求农村信用社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需要,因地制宜,以银行零售业务为经营特色,大力拓展信贷服务,支持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强化县、区信用联社对信贷经营风险、管理风险的集中控制,确保信用社支农见成效,积极推进了农村信用社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按合作制原则规范农村信用社内外制约因素的深层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祁 《中国金融》1997,(11):28-29
按合作制原则规范农村信用社内外制约因素的深层剖析中国人民银行农村合作金融监督管理局王祁按合作制原则,把农村信用社规范成由农民入股、由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是党中央、国务院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是指导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的总体原则...  相似文献   

13.
《山西金融》2002,(4):53-54
我国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曾随着农村体制的变革而经历了多次变革。在多次体制改革的转轨、过渡中度过了50余个春秋,期间有辉煌亦有痛楚,其所形成的制度和管理上的真空、漏洞日益显现。而今,农村信用社又有了新的使命,即为农业、农民、农村经济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以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颖 《中国金融》1996,(10):14-16
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薛颖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巩固和发展的基础。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把农村信用社逐步改为由农民入股、由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性金融组织,提高服务质量,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  相似文献   

15.
项海清 《中国金融》2004,(11):41-42
绍兴市农村信用社近年来坚持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市场定位,不断推出支农新举措,着力建设农村信用服务体系,确保支农资金有效投入。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合作金融的组织形式,它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未来走向。自1991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正式脱钩之后,农村合作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就在于将农村信用社建设成由农民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以入股社员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背离了建立之初的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17.
农村信用社支农的难点在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建华 《南方金融》2004,(10):55-56
本文通过对农村信用社支农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就农村信用社如何进一步实现金融供给和农村现实的金融需求对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保持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李静 《新疆金融》2005,(6):40-43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在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机构最多、分布最广与农村经济联系最密切的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步伐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却明显滞后,就目前来看,农村信用社也是我国金融组织体系中问题最多、潜在的风险最大、在功能定位上争议最激烈的金融机构之一。如何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使其早日走出经营困境,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实现农村信用社自身与农村经济共同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贾斌  赵军 《金融纵横》2004,(10):54-56
一、灌云县农村信用创建工作现状 1、农民信用意识明显提高。随着农村信用建设的逐步推进.农民守信观念显著增强,特别是农户《贷款证》的及时发放,有效缓解了守信农户的贷款难问题,及时帮助了大部分农户发展了农业生产项目,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而信用户评定工作更是密切了农村信用社与农民之间的有效联系,减轻了农村信用社收贷收息负担。多年以来,该县发放的农村小额信用贷款不良率始终控制在2%以内。  相似文献   

20.
目前,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也是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在我国,农村信用社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微型企业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微型企业财务结构不健全,形成资金没有有效的管理和使用,导致农村信用社贷款不良发生,因此,本文对农村信用社在贫困地区的小额信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