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3年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现象,是货币供应量和货币信贷的高速增长。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而密切的注意,一是因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持货币供应持续稳定增长对经济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二是因为我国目前的融资体制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信贷是调控社会总需求的重要阀门,因此银行贷款增长率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晴雨表”。  相似文献   

2.
金融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金融改革,邓小平有过许多论述。这些论述不仅是邓小平关于金融改革的思想的具体体现,更是他从国民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的高度,为我国金融改革给出的方法指导。虽然邓小平关于金融改革的思想是在  相似文献   

3.
利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涉及到经济、金融的各个方面,是各种利益关系的集中点,在这个新旧体制的转轨过程中,自然会遇到各种制约因素,所以利率改革需要经济和金融的相关配套改革,为利率市场化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和基础;另一方面,利率改革不是孤立的,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深化的导向,是整个金融制度改革系统工程的一个子工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利率机制的深入改革,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制度的改革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所以,利率市场化与金融制度改革互为条件、相互依赖。  相似文献   

4.
《银行家》2014,(12)
正金融在经济运行中扮演着中心枢纽的角色,信用货币及由其标价的各种资产在供求双方流转,从而实现经济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提到:"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一句话将金融推到经济发展舞台的中心,金融核心论也成为指导中国现代化金融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金融核心论顺应了当代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金融化的发展也丰富了金融核心论的内涵,这种相辅相成的发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改革经过30年的改革,彻底改变了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金融结构和运行机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金融制度。金融产业也成为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  相似文献   

6.
中国金融业在改革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相龙 《中国金融》2002,(11):4-5,9
邓小平同志 1 991年指出 ,“金融很重要 ,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今年 2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金融在市场配置资源中起着核心作用 ;金融是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 ;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这一论述是对邓小平金融理论的创造性发展。由货币、经营管理货币的企业、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和调控等组成的金融体制及其有效运行 ,使金融在现代经济运行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金融工作 ,高瞻远瞩 ,果断决策 ,明确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目标 ,及时、正确…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经济改革正进入关键的攻坚阶段。从一个存在着诸多不协调的旧体制向健康、公平、竞争、高效的新体制转机,是个庞大无比而错综复杂的经济系统的逐步转变。随着经济运行的市场化和国民经济关系的货币化,如何通过资金运动的顺利进行,实现国民经济的资源配置、商品交换和收入#配,促进我国由实物经济向货币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没有现成的经验,只有充分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和转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为经济改革和发展求得最佳的轨迹。本又就我国转轨时期的货币政策作一些探讨。一、目前我国金融运行的特点1998年以来根据国…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6页,人民出版社)。邓小平同志对金融重要作用的精辟论述,正在被现代经济金融的实践和我国改革和发展的成就所验证。  相似文献   

9.
刘伟  王平 《金卡工程》2009,13(1):90-90
利率是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中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产业走向市场的重要步骤之一,也是国民经济运行体制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来的基本标志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和壮大,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以及和国际市场的逐步接轨,原有的利率体制已成为我国改革进程中的"瓶颈",利率市场化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和重要,迫切需要改革现行的利率管理体制,完善利率体系,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0.
银行要发挥现代经济核心作用——学习邓小平金融思想的体会王兰邓小平同志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一科学论断揭示了金融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阐明了经济和金融内在的本质联系,指出了社会主义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11.
货币需求理论是整个货币经济理论的核心, 也是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 又是货币当局实行货币政策最重要的依据, 历来受到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的重视。我国于1998 年取消了信贷控制这种传统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货币政策手段, 在微观上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方法, 相应的, 宏观上势必要采用控制货币总量的方法。( 因我国利率还未市场化, 通过控制利率来作为调控经济的政策工具仍缺乏可行性) 。因此, 对货币需求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手段主要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核心是通过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调节有效需求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核心是金融手段,即由中央银行通过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调节国民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影响投资等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3.
张明贤 《云南金融》2011,(9Z):79-79
<正>"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活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邓小平)。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随着经济货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金融在经济工作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充分利用金融手段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当前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金融》1998,(3):23-23,28
中国资金流量金融帐户核算体系的形成及作用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资金流量核算室一、中国资金流量金融帐户核算体系的实施过程及指导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原有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与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进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于1996年,经过20年的探索与改进,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改革中的一项重大变革措施,在金融领域的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现代经济和金融发展的核心。利率市场化进行改革是社会金融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改革的目的在于推动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但在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国家的商业银行面临极大挑战。不可否认,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给商业银行带来很大的影响,在增加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冲击与挑战。对银行利率风险对冲进行创新是当前的当务之急。本文就对此展开相应的研究,希望能为利率风险管理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  吕立 《山西金融》2003,(12):52-55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利率改革的力度相对较小。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基础。没有市场化的利率,就没有连结企业、银行和财政的纽带,致使间接宏观调节的措施都难以奏效。  相似文献   

17.
在邓小平理论的宝库中,金融理论是其整个理论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商品货币银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学习金融知识。学金融知识,领会小平同志的金融思想很重要"。学习邓小平金融理论,以邓小平理论指导金融工作实践,充分发挥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作用,是我们全面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是邓小平金融理论的核心邓小平金融理论的核心,主要体现于他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明确提出的"把银…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1991年在上海视察工作时,明确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着棋活,全盘皆活”。这一重要论述,抓住了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核心问题。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大一统”的银行  相似文献   

19.
70年代初,美国学者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183;肖提出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金融市场化)”理论,为发展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对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实行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轨。在转轨的过程中,不同的国家采取的不同的方式,收到了不同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麦金农教授认为,对于实行经济市场化而言,客观上存在着一个如何确定最优次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金融主体在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和枢纽功能日益重要,金融改革已成当务之急。当前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速金融主体市场机能的再造。如何培育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宏观金融主体与微观金融主体相分离的双层结构;使宏观层成为独立实施货币政策的调控体系,使微观层成为根据经济效益原则自主经营的金融实体,是当前一个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