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的"道"是指存在于万物和自然之中最初最本来的东西,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老子主张清心寡欲、自然无为、天人合一等思想,这些生态思想对我们生态文明的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正上下五千年,商业繁盛则时代兴荣,在不断的激荡与沉淀中,成就了璀璨闪耀的商业文化。"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道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之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既是人类非常独特的世界观、方法论,也是企业经营的智慧源泉。大连非常道策划咨询机构(前身为大  相似文献   

3.
鞠勤 《中国西部》2013,(3):64-67
老子认为,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中,水是一切生命之源,给万物以利益,却心甘情愿地处于低位;水性温柔,却能以已之柔克彼之刚。水无形,却可以随缘赋形,与世界和谐相处。水最近于老子所探究的“道”的精涵,我们的教育也需要这种“道”的精义,因势利导,修养品性。作为教育一线管理者——校长,更应该如水一样“道”行高深,收放自如。  相似文献   

4.
谭红 《中国西部》2012,(21):28-29
老子的《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在齐家、治国、修身、正己等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有经文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它向我们展示了博大宽厚,济世为民,为而不争,大智若愚,恬淡自处的为人之道。作为教师,则应以智者的清醒,将‘上善若水”的境界更好地扩展与提升,拥有美好的为师之道。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历史文明古国,悠悠五千年文明史形成了渊博丰厚的哲学文化思想.而在这丰厚的哲学文化宝库中,《道德经》是东方哲学文化的瑰宝,今天用《道德经》中的哲理来指导我们制定、完善和发展中国会计准则,仍然具有伟大的实践意义。一、制订、完善和发展会计准则的出发点是会计环境.《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互储存,不是孤立存在的,老子的这一哲理还道出了宇宙间万物生成的基本规律。我国制定会计准则的目的是为了使会计适应变化的会计环境,使会计更好地为经济改革服务。会计环境的…  相似文献   

6.
<正>2500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的话开启了一个用数字认识自然的先河,引发了世代中国人的玄妙思考。2500年后的今天,一个只有大专文化的叫渠天惠的普通人,经过数十年的长期研究认识到,0和自然数的规律就是自然界的规律,自然界的规律归根结蒂就是数字作用力的周期递  相似文献   

7.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我国道家学派最著名的经典,其思想体系中也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管理思想,本文从老子"无为"的管理原则、"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弱者道之用"的管理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挖掘老子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根本性问题,更是全人类在可持续发展中有待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道纪"所包含万物的普遍本质,从道家思想的立足点分析人和道的内在本质,从生态对"人"的反向作用,引导不同地区人群的生态观的反向生成,进一步揭示了人与生态的和谐发展构建"自然之道"的原始动力.  相似文献   

9.
邹世兰 《魅力中国》2010,(7X):294-295
"钩勒"是中国绘画的基本用笔,也是中国哲学本源理论"太极"图的诠释。"钩勒"的线条,是中国画塑造形体的主要形式,中国画以线造型,用笔之法"道"自古有之。如:黄宾虹的"五笔"之说,六法中的"骨法用笔"……中国画家将"太极"中的阴阳,乾坤的中国哲学宇宙辩证法用于中国绘画中,形成中国绘画独特的"钩勒"之"道"。  相似文献   

10.
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道是宇宙的本体和万物的根源。"无为"即是在遵循自然的前提下,有所作为和无所作为的总和。按照自然的规律行事,一切工作就能够通过道的运行自然而然"功成事遂",这就叫做"无为而无不为"。反之,如果人们行事只凭自已的主观意愿违背自然而强为那就只会妨碍道的自然运行而招致失败。本文旨在对道家"无为而治"的探究,结合贵州大学学生红十字会实际,探讨道家管理哲学之道。  相似文献   

11.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意思是说,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归往之处,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位置上,这样才能让百川归往,所以成为百谷王。这,恰如张法灿做人谦虚的美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庄子     
《安徽省情省力》2006,(3):45-45
庄子,约前369-前286著名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家贫,曾借粟于监河候(官名),但拒绝了楚周王的厚币礼聘。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子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  相似文献   

13.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天下的万物都是由“道”而产生,再由“德”去滋养,由“物”的特性给予形体,最后再由“势”去定其发展位置;即“道”“德”是创造生命和教养生命的东西,有了“道”和“德”才能有生命,这时再加上“物”和“势”就会有所成就。  相似文献   

14.
马来西亚经济的迅速发展,世人瞩目,迄今已成为继东亚经济发展“四小龙”之后的第五小龙。我们十分高兴地拜访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郭沫镇。他在繁忙中挤出星期天(5月26日)接受专访,着重谈及经济发展的模式、经验与展望。一开头,郭副部长就很幽微深远地说,中国老子说得好: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中华古老哲学朴素的辩证法说明,道理是受空间、时间、人事请条件所制约而变化,没有放之于四海而千百年皆准的古今道理。我们需要在不同的条件之下,做出具体的决定而不拘泥于任何一…  相似文献   

15.
何为师道?     
西米 《中国西部》2012,(21):27-27
道者,天地之大全也。自本自根,先天地生,未有天地,道乃存商乞“道”本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早有春秋时代子产提出之“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后世有西汉董重舒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忠恕之道"是其"仁学"思想的精髓,是践行"仁爱"的基本道德行为准则。"忠恕之道"内涵丰富,意义深刻,无论是对人体道德的发展,还是对社会道德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任法融论道     
“道”是五千年前黄帝提出的,沿至春秋时,老子降生著述《道德经》之后逐渐发展,而后普及于人类。先秦诸子百家“仁者仁”,“智者智”,众说纷纭。故序子对各家有其评,天下研究道的人们,都认为各自所学的是最高尚的。不过,他们研究的是道的局部,而不全面。  相似文献   

18.
水生济南     
<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水生济南。其实,不仅水生济南,水生万物。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因为水,才有了生命。在哲学的概念里,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水都被赋予无限延展的概念。但是,之于普通人,水生万物只是个模糊的概念。而水生济南则摸得着看得见,一目了然。济南以水知名。一城泉水形态各异,或奔流不息,或窃窃私语,不知流淌了多少年。根据考古知识,我们已经知道,济南是座老城,有着9000余年的文明史和2600多年的建城史。正是这一城水,孕育了这一座古城,并使之充满了灵动。济南的泉水是上天的恩  相似文献   

19.
"米"字路口的"绿色GDP"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峥 《产权导刊》2007,(11):16-18
在《庄子》中,追求"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哲学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其中那种"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的优美生态环境描述,也成为几千年来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绝佳动态定格.  相似文献   

20.
对于老子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往人们的解释是:"为学"表示外在知识的积累,"为道"表示内在精神境界的修养,把二者对立起来.其实经一系列论证,二者是相关的.学习这一中国古老的朴素哲学思想,可启迪今人之心灵,共创美好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