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格尔从思想的客观性出发,一方面相当深刻地批判了主观唯物主义和不可知论,表述了按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认识的唯物主义观点和关于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客观实践标准的唯物主义思想内容,另一方面在对抽象普遍性观点的批判中,主张把世界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过程,论述了辩证法原则,特别是矛盾的客观性及其普遍性的思想,第一次赋予辩证法以世界观的涵义.可以说,理解黑格尔关于客观思想的理论是把握黑格尔全部哲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与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俐 《黑河学刊》2012,(10):106-107,109
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法,因为实践教学不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也符合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和思政课改革的方向。但是,由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等三方面的因素,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从提高实践教学学时比重、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和建立实践教学考核制度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直到黑格尔之前,斯宾诺莎是实体观的集大成者,他超越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创了近代实体一元论的先河,黑格尔正是通过扬弃斯宾诺莎实体观,在辩证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实体即主体"的哲学命题,支撑起他的整个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交往观是人们在实践交往活动中形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是马克思恩格斯构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性、总体性范畴。交往观的提出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交往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它重申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双主体的关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的交往实践活动为关注点,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视野。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科学的实践观,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始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离不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创新成果的集大成。文章梳理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哪里来”“怎么来”和“到哪里去”,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指导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发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源自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其内涵丰富,蕴含了深邃历史观、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整体系统观、严密法治观、全民行动观和共赢全球观,其演进与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各个环节紧紧相扣。据此,文章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五个维度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早自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国内就已经开始对黑格尔的美学思想进行研究,但是在具体讨论中,论者都会有意无意地集中关注黑格尔的某些"著名"论断。现在,我们来重新解读黑格尔的原著,特别是把视野拓展延伸到《美学》中那些庞大命题背后的细碎文字,并深入思考黑格尔的思想脉络和著文背景,便会发现早在黑格尔开始建立他的哲学大厦之时,就已经在不断地进行着自我反思。这个发现将对我们研究和讨论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王静 《黑河学刊》2012,(11):59-60
实践育人观不同于教书育人观。他所涵盖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管理能力和科学精神,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从对黑格尔的崇拜到怀疑再到批判的一个过程,是他从仰望巨人到超越巨人的一个里程碑,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法律观向唯物主义法律观转变的重要标志.对于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不仅要研究他的精髓,研究他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等思想内容实质,更要学习他这种治学的态度和方法.为了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在学习中我们应掀起一股新的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  相似文献   

10.
探寻马克思的思想起源离不开他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更离不开他的批判主义精神及其革命斗争实践经历.在理论思想形成上,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以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哲学思想;其次是他对西方人本主义、西方自由思想以及西方古典经济学的辩证吸收.对于马克思思想起源的研究历来颇受关注,为此,笔者通过研读马克思的相关著作,尝试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分析马克思的思想起源.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论著中没有开放观论述,但蕴藏着开放观的思想。中国在国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灵活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开放观的思想,取得了各个阶段的实践成果,创新、丰富了开放观理论内涵。当今世界在“脱钩断链”背景下各国自保趋势日趋增强。应对复杂局势,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开放观为指导,以计天下利、谋人类福祉为己任,以聚力提升生产力水平为主线,以高质量开放模式为宏观战略,思考并突破新时代我国经济贸易发展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王小卫 《理论观察》2014,(5):169-171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问题的核心在于解决"实践"的观念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不应被简单地理解为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实践教学",而是一种实践原则指导下的将实践观念涵盖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全方位全过程具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及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新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理念。重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观念就是要建立综合一体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观,树立实践取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强调各种教育要素的共同参与,实行实践主导的教学一体化的内生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构建动态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焦凤梅 《黑河学刊》2013,(11):148-150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学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意见不一,直接制约实践教学的成效,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科学界定实践教学的内涵要综合考虑马克思实践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范畴的历史由来、实际教育效果等理论和现实依据,同时需澄清在理解实践教学内涵上存在的一些不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4.
生命共同体思想是解决我国乡村地区人与生态环境突出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指南。理论方面,"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以中国古代儒释道的传统思想为渊源,纠正了长期以来存在偏误的乡村生态观,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乡村生态观。实践方面,"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积极倡导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推动整体和要素的协调,尊重自然规律。最后,在村民思维方式、乡村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代内正义"与"代际正义"三方面论述了生命共同体思想对乡村生态振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基于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严整的科学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科学品格。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本和首要观点,始终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尤其是在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过程中,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准确理解、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改进教育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创新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个体参与竞争和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开展创造性活动、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水平的绝佳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即实践观的实质是推崇创新精神,辩证否定观的思想灵魂是创新,辩证发展观与创新观之间和谐统一,普遍联系观点贯穿着创新思维方法,唯有求实才能确保思维价值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邵振武 《魅力中国》2010,(31):318-318
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思想起源于九十年代,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基础是回归人性化知识的当代知识观和主张从静态性、封闭性转向动态性、开放性的当代课程观。根据新发展阶段论和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组织,也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该贯穿于基础教育的不同发展阶段,小学低年级以生活实践活动学习为主,小学高年级以社会性综合课题学习为主。那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哲学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其中包含有丰富的自然观思想。由于当时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他的自然观哲学思想并不完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思想统称为科学生态文明观。从毛泽东自然观到科学生态文明观大致经历了理念和实践三大方面的转变,可以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促成这三大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青年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其中对青年的地位和作用、青年的培育和发展以及青年人才的选拔都有明确论述。准确定位当代青年在经济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并发挥当代青年的作用是研究习近平青年观的逻辑起点,重视对青年的培育和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是习近平青年观的着力点。深入学习习近平青年观并将其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探索科学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针对党内出现的教条主义错误,从思想路线的高度进行反思,完成了《实践论》。其中所阐述的知行观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关系密切,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条件下对传统知行观中对于实践内涵、主客体以及知行关系等诸多问题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为:扩大了知行主体;丰富知行的形式与内涵;辩证看待两种认识形式;明确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深化知行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