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张文  杨丹丹 《魅力中国》2010,(3):277-277
在九十年代的中国电影市场一片萎靡之时,冯小刚使人们看到了国产电影在本土市场上的潜质。在今天冯小刚将广告投资引入商业电影的资本运作方式使其电影的市场化探索依然走在中国国产电影的先锋位置。  相似文献   

2.
正对一部电影进行大投入,并不一定意味着大产出、大回报,却意味着大风险今年的贺岁档,忙活多年的冯小刚意外离席,办起了个人电影音乐会。如果从1997年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甲方乙方》开始算起,中国贺岁电影已走过15个春秋。但其发展至今,已经不是原来意义的典型"贺岁片",而更倾向于"在贺岁档上映的电影"。不过,无论贺岁片的概念如何变化,对于"靠大片撑票房"的内地电影产业来说,贺岁档仍是电影市场一年中生意最红火的时段。从贺岁片面临的现状与挑战中。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是中国电影难得的良性发展的态势。市场潜力会很快被激发出来,票房还会维持一个高速增长的趋势。"2013年末,一向低调的冯小刚连发八条微博,"捍卫"自己的最新贺岁电影《私人定制》。冯导骂的痛快,却也难抵挡《私人定制》两极分化的口碑。唯一可以让他欣慰的是,面对"影评人"的口诛笔伐,《私人定制》的票房仍然一路飘红,向7亿元的大关冲击。冯小刚的《私人定制》给2013年的中国电影市场画上了句号。中国电影票房在这一年刷新了历史记录,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34.63%,观影人  相似文献   

4.
冯小刚“撒娇”称想退休,华谊兄弟的股票就遭遇了三连跌;张艺谋和张伟平分道扬镳,整个电影界遭遇“地震”……严重依赖几个人的中国电影产业,“繁荣”吗?  相似文献   

5.
贺岁片,其实,这是一个外来词汇是国外电影市场化运作的一种方式,盛行于好莱坞。以贺岁片的招牌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冯小刚是中国内地第一人。有人曾这样评价冯小刚,他可能不是中国惟一的商业电影导演,但他绝对是当代中国导演中懂得商业电影,并且将这个概念与中国特色结合得最好的那一个。那么冯小刚贺岁片作为一个成功的案例,究竟为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提供了什么?  相似文献   

6.
李广宇 《东北之窗》2013,(19):85-85
最近进入国内院线的美国电影《致命黑兰》,是一部拍摄于2011年的旧片,这种糅杂了暴力、情色等重口味内容的娱乐电影,在剧情上本就没有太大的拓展空间,唯一能让观众眼前一亮的,只有编剧吕克·贝松的大名了。当然娱乐电影也有高下之分,对比同期上映的其他国产电影,《致命黑兰》算得上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相似文献   

7.
冯氏经济学     
在大家还不知道什么是贺岁的时候,他点燃贺岁市场的第一把火;在这个市场红火翻天的时候,他选择自我冷却。从这个角度说,冯小刚是深谙中国商业电影市场的先锋试验者和市场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8.
冯小刚"撒娇"称想退休,华谊兄弟的股票就遭遇了三连跌;张艺谋和张伟平分道扬镳,整个电影界遭遇"地震"……严重依赖几个人的中国电影产业,"繁荣"吗?合作15年的"二张组合"闹分手,整个电影界备受震动。导演张艺谋与制片人张伟平曾被视为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15年,11部作品,无可匹敌。但眼下,张伟  相似文献   

9.
刘国华 《魅力中国》2010,(26):145-145
电影作品是综合艺术,一部电影的完成需要制片人、编剧、导演、演员以及其他技术工作人员的参与。电影作品的权利人为谁,其归属的法律依据如何?本文探讨了美国电影的概念、特征以及电影作品的版权归属。  相似文献   

10.
尹景瑞  苑健斌 《魅力中国》2010,(7X):139-139
近年来,国产电影无论在产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国产艺术电影依然成就黯淡。对中国艺术电影来说,要想摆脱当前的这种尴尬局面与生存困境,需要一些相应的营销策略。本文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希望对艺术电影今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西安电影制片厂是西部的一颗艺术明珠,它曾成就了中国电影的辉煌,并且培养出了一大批知名电影人。在厂里的荣誉室至今陈列着上百个奖杯,最显眼的要数那座1988年张艺谋执导的《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荣获的金熊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是从西安电影制片厂开始的。  相似文献   

12.
高雅堃  赵岚 《北方经济》2011,(22):12-13
随着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国产电影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当观众对是否选择电影和选择何种电影消费具有更大的自由度时,电影营销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目前中国电影营销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给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电影《致青春》为例,从背景改编、情节改编、人物改编三方面阐述了电影改编的独特风格与艺术创造的作用和意义。指出编剧及导演在保持原著内涵的基础上融入了改编者对于作品的独特感受与认识,表现了电影不同于小说的独立气质和风骨。这也说明,电影和小说是不同的艺术手段,我们不能苛求电影完全忠实于原著。  相似文献   

14.
徐豪 《中国报道》2013,(6):72-75
在好莱坞编剧行业中,工业化很强大,剧本的生产是流水线式的;而国内的编剧多是以"小作坊"的方式进行创作。最近改编自作家辛夷坞同名小说的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票房一路飙升,上映不到20天就累积了6.4亿的票房。5月17日,创业传奇电影《中国合伙人》全  相似文献   

15.
方鹏 《走向世界》2010,(24):94-96
随着7月22日冯小刚导演执导的《唐山大地震》震撼上映.灾难片又成为了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的话题。回想起去年《2012》上映时的万人空巷.灾难片在观众心中的分置可见一斑。在各大电影网站上.类似“N大经典灾难片”的盘点已经数不胜数.但大多是个人口味较重的一家之言。其实.观众的喜爱程度和电影本身散发的魅力.才是评价一部电影价值的真正标准。  相似文献   

16.
王哲 《中国报道》2013,(2):82-84
电影演员、导演朱时茂认为,现在观众喜欢的喜剧片还非常匮乏,数量和质量都不够。我们倡导清新时尚、雅俗共赏的喜剧电影,适合于各个年龄层人群看的喜剧电影。岁末年初,本来波澜不惊的中国电影市场掀起了浪花,演而优则导的徐峥以小成本制作喜剧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出人意料地突破了12亿元票房,而一直以拍摄贺岁片著称的冯小刚的《一九四二》却没有收回成本,  相似文献   

17.
带着对影视文化产业的许多问题.我拜访了正在家中为电影《白鹿原》剧本做最后润色的著名编剧芦苇:芦苇对电影界出现的诸多现象和问题显然不是很感兴趣.对电视更是“不懂”。他说.我就像关中的麦客.哪里麦子熟了,就往哪里去。至于怎么经营好一方麦田.怎么吸引更多的麦客他倒不是很在意。用他的话说,自己就是个干活的人.别的不太管。尽管如此.作为一位重量级编剧,在简单支离的言语中,我们还是可以听到一些有力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电影《致青春》为例,从背景改编、情节改编、人物改编三方面阐述了电影改编的独特风格与艺术创造的作用争意义.指出编剧及导演在保持原著内涵的基础上融入了改编者对于作品的独特感受与认识,表现了电影不同于小说的独立气质和风骨.这也说明,电影和小说是不同的艺术手段,我们不能苛求电影完全忠实于原著.  相似文献   

19.
近百名中国编剧在举行了“2008编剧维权大会“,发表了一纸“维权声明“之后,就再无什么实质行动了。这次维权大会的发起方是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作为这个组织的会长,全国政协委员王兴东要在今年“两会“上把中国编剧的遭遇作为提案上交。但这个举止,似乎象征意义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20.
近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取得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成绩,给国内电影产业很大鼓舞,但是国内电影产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不足。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电影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快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最后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对我国电影产业发展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