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托马斯·品钦的《拍卖第49批》,美国评论界认为它是智力侦探小说、心理侦探小说或神秘小说,也有评论者认为它空有侦探小说之框,而无侦探小说之实。《拍》不但运用的传统侦探小说的情节框架,更是在此基础上颠覆和创新,将传统侦探小说发展成玄学侦探小说,以“旧瓶装新酒”的形式将玄学侦探小说这一新形式融入到后现代文学创作之中,在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之间构建出一座桥梁,而玄学侦探形式也成为后现代文学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何晓伟 《魅力中国》2010,(30):102-103
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和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是中国和美国通俗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他们都曾被改编成为影视作品。从这两部大家耳熟能详的通俗文学作品中主人公形象的不同特点,我们可以看出一些东西方在通俗文学创作中主人公形象塑造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众文化的发展对各种文化现象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对通俗文学的影响更是深刻而巨大的。本文系统梳理了大众文化对通俗文学发展的影响,探讨了在强势大众文化下通俗文学发展的趋势,即市场性、网络媒介性、民生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沈从文的文学观点。认为沈从文并没有专门谈文学的学说,但从其创作的文学作品、随笔杂记、序跋书信中可以窥见其别具匠心的文学意识观念与文学审美趣味、倾向。可以把沈从文的文学观归结为三种:一种是独立的文学,一种是神性的文学,另一种是想象的文学。  相似文献   

5.
吕洪年 《杭州研究》2007,(3):188-192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所谓“四大美女”,春秋时越国的西施还被誉为“四美”之首(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她不仅天生丽质,花容月貌,能歌善舞,而且还胸怀奇志,忧国忧民,不亢不卑,为越王勾践的复国大业以身相许。虽说史学界对其是否实有其人尚有争议,但由于历代口头文学、通俗文学、文人文学的不断加工创造,应视其为具有某种精神的艺术典型。如今,诸暨、萧山等地正在发掘与保护西施古迹、西施文化和西施传说等,本文以独特的越文化视角,探讨在它滋养下的西施精神,不啻是一种思想内涵与文化底蕴的发掘与提升,有助于它的弘扬与开发,继承与利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第二国际的经济决定论的马克思主义,卢卡奇提出“正统马克思主义”思想,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方法,即总体的辩证法。总体性的辩证法是具体的、主客体统一的辩证法。他的这一思想从理论与实践的意义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当然也有缺陷。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使被林彪、“四人帮”禁锢十年之久的文化市场得到了第二次解放,商品经济的洪流使通俗文学重新回到了人间,长期患有严重文化饥渴症的广大群众一旦打破枷锁,也难免要饥不择食,百无禁忌,而忘情地狼吞虎咽起来。正是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文化与市场相结合、商品经济与上层建筑相联姻的地摊文学便应运而生了。并且来势迅猛,发展奇快,竟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几乎在一夜之  相似文献   

8.
王春雨 《魅力中国》2014,(11):270-270
戏曲艺术历史久远,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有其独特的表现风格和审美取向,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和古老典雅的艺术情韵,承载了传播传统文化和正统价值观念的重任,历经积累和沉淀从而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长久以来,戏曲将艺术和文化巧妙融合,使之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艺术,融表演、文学、音乐、美术、舞蹈、雕塑、服饰、道具等于一炉,可以说是博大精深。丰富了观众的视野,活跃了百姓生活,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情感是文学作品中流动的血液。文学情感是一种高尚的艺术情感,是作家对人生、社会审美的感悟和感受,是审美意识或审美理想的再现。文学作品的这一审美情感特性决定了文学翻译的性质特性,与一般文体的翻译有着本质的区别。文学翻译是一种再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  相似文献   

10.
张涛 《黑河学刊》2009,(3):49-50
处于生态困境中的文学迎来了“读屏”的时代,开始了与计算机网络的亲密接触。这似乎意味着文学命运的转机,甚至是文学改朝换代的开始。不过网络文学作为高科技时代文学的一种新变,既是对传统文学窘境的救助,同时也需要有对“读屏乌托邦”的省思与自救,因为那些登上网络快车的文学在实现生存突围的同时,正面临自我表征的悖论。  相似文献   

11.
“读泰西文明史,无论何代,无论何国,无不食文学家之赐”(梁启超)。中日近现代社会之交都处于大变革时代,其间的文学革命起了催化剂的作用,这里拟从语言文学角度简论相继发生在日本和中国的两场文学革命。一、文学观念的变革由于文化的渊源关系,近代以前,无论中国还是日本,赋诗填词都算高雅风流,正统文人从不染指小  相似文献   

12.
近年纪实文学走俏神州,很多人却对纪实文学并不了解。很多人把它与"热点文学"甚至"隐私文学"混为一谈;还有人认为它不是文学,只是一种"大特写"式的新闻体裁;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纯粹的文学体裁……总之,众说纷纭,国内至今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定义。虽然很多人没有弄清楚什么是纪实文学,却因为读者十分需要纪实文学,很多人便写起纪实文学。很多报刊也把它作为吸引读者的一大法宝,开辟了纪实专栏,有的文学报刊甚至完全变成了纪实文学专刊。纪实文学也成了出版社的生财之道,不仅出版纪  相似文献   

13.
高婷 《理论观察》2014,(4):118-119
文学生态批评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文艺研究方法进入我国文艺理论研究视域至今,诸多理论的研究工作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其理论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在生态批评的本土化建构方面尚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国文学理论界进行不懈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化风靡全球,从多年前的网游到近几年的网络流行语、网络文学作品,特别是穿越作品,网络文化的流行几乎压倒了包括中外名著和纸质文学在内的传统文化,在接受“新思想”洗礼的同时,我们也被其中的弊端慢慢侵蚀着,网络文化中的负面因素不仅能危害到我们的正统知识,从长远上看,还能威胁人类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对文学有着化不开的情结,为什么他们却不喜欢以文学作品为主的语文学科?不是他们不喜欢文学,而是他们不喜欢当今的文学教育。换言之,是我们的文学教育缺失一种刻骨铭心的体验,缺失一种对文学的价值的叩问。所谓“文学教育”,其实是一种“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行为,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指向的是作家在体验中见出的深义、诗意和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16.
杨剑丹 《魅力中国》2009,(4):145-145,142
英美文学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重要必修课,是学生学习和研究英语语言文化的必要途径同时它又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既不是单纯的历史课,也非纯粹的文学欣赏课,它需要授课教师个人的智慧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本文以英美文学的教育价值分析为基础,结合目前英美文学教学中的问题,对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建设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洪爽 《魅力中国》2014,(6):253-253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倾向性意识。产生这种倾向性意识的主要原因有两种:其一是情感的原因。如人们喜爱音乐就对音乐感兴趣,喜欢绘画就对美术感兴趣,喜欢发明创造就对科学研究感兴趣……其二是需要的缘故。这种需要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如人们对高质量音响器材的兴趣,多产生于物质的需要(当然不能排除精神需要的成分在内),而人们对音乐、美术、文学、戏剧、舞蹈等艺术活动的兴趣,多产生于精神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客观历史性认为历史真实为客观存在,文学是对历史真实地再现,因而历史真实是本源,是客观基础,文学的历史性就以历史的客观事实为基础,仅作为文学的背景和反映的对象,客观历史性是一种客观性、静态性、单一性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9.
逻辑实证主义把实证主义观点与数学逻辑分析方法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什么是科学理论以及科学理论是如何发展的“正统观点”,并且它是一种非常强的科学主义的科学观。本文通过对实证主义科学图景的分析、批判,指出其主张不具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日记确乎是文学的一种形式,托尔斯泰日记、鲁迅日记的驰名,不亚于他们的代表作。然而,在古代作家中,恐怕很难找到有意识地以日记从事创作的,更不消说靠其问鼎夺魁或与此种文学形式终生结缘的。不过,日本平安朝却是一个例外。就一种文学体裁来说,日记并没有悖于正常的文学发展过程,只是就其在一个时代的繁荣程度而言,倒和欧美及中国文学史有区别。本文拟就平安朝时期日记文学特殊发达的原因及其艺术成就,做一浅析。一、平安朝日记文学特殊发达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