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向21世纪的中国文论已成为当下文艺理论界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超越古代文论、实现现代转型、构建新型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内涵型、方法论和本体论超越是实现此目标的三个理论层面和实践依据.而在实现中国古代文论的超越和转型时,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和高屋建瓴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李波 《新西部(上)》2013,(Z1):124+133
本文从古今观的视角探讨古代文论在当代研究的现状。认为文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本身有着相当厚重的文化意蕴。因此我们在研究中国古代文论时,以文化的视角来审视文论内容也显得相当必要。而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古今观念层面来考察古代文论的研究则较为欠缺,尽管已经有不少学者注意到了传统历史文化中的古今问题对中国文化包括古代文论尤其是文论中文学发展观的重要影响作用,并对传统文论中古今观念的重要性予以了理论上的强调和初步的论证,但是对文论古今观的具体阐释及其对古代文论思想内容的具体影响乃至文论与古今观之间的具体关联等问题,目前学界的研究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论博大精深,如何认识和清理中国古代文论遗产的精华,为建设当代文论之用,对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及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来说,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中国古代文论,诚如汪涌豪先生指出,古人因受从语言到文化、从思维习惯到思想资料都不尚分析的传统的影响,在用概念范畴固定和网络自己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时,主要以辩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分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对于文艺的社会批判功能的剖析。具体表现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独立性及文艺对现实的批判两方面,揭示出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在此问题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刘若愚是名满天下的美籍华裔比较文学研究家。他平生出版了八部与中国诗学有关的专注并发表了大量论文。它的比较诗学体系在西方汉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刘若愚先生是一位难得的把中国传统文论与西方20世纪欧美文论结合起来的语际批评家。他所从事的比较文学研究是在一种颇具相当难度的汉英诗学理论话语的转换中,使中国诗学思想及中国诗学研究走向国际学术界的。本文主要论述其生活经历及其影响下的创作与翻译。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代文论选本体例由郭绍虞开创,经过半个世纪的开拓和发展,已蔚为大观。以一卷本为例,郭、霍、张、黄四大家虽各有特色,却不乏程式之弊。中国古代文论选本教材拟按名篇正文、页下注释、选文题解、作者简介、选文详析、视野拓展、延伸思考七大体例重新建制,从而充分体现元典教学特色。  相似文献   

7.
陈怀利 《西部大开发》2010,(4):81-81,84
曹顺庆从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型的角度认为刘若愚的《中国文学理论》中的古代文论失去了自身的特质,其实《中国文学理论》不是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而是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不仅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是一个伪问题,就只是对古代文论进行现代阐释也会因其自身特点——审美的主体性、思维的浑整性和表达方式的会意性——而出现诸多问题,比如古代文论特质的失却问题和古代文论无法系统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琳琳 《魅力中国》2010,(31):187-187
一、我国古论文论研究现状 90世纪的中华古代文论的研究。可以分为历史的、微观的、宏观的三种研究。开始得比较早、成果比较多。影响也比较大的是“历史”研究。是较早出现的占代文论的历史研究。1949年以后,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著作的数量很多。但影响较大的仍是“批评史”方面的著作。  相似文献   

9.
桑江 《改革与开放》2016,(16):30-31
西方“普世价值”论思潮包裹着学术话语外衣,以大众话语的传播形式,鼓吹具有浓厚西方制度烙印的政治话语、政治制度,在我国一度走向衰落后,又呈现出了“回暖”趋势.在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警惕和制止这种思潮的泛滥,认清其欺骗性、危害性,防止其对群众的渗透.集中力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应对其带来的严竣挑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话语以及发言人被西方媒体引用的话语这两套话语的实证研究,作者分析了当前中国话语在国际社会的议程设置效果。根据统计数据的分析,中方发言人的话语内容和西方媒体的引用内容之间存在着相关性,这表明中方发言人的话语内容可以为西方媒体设置议程。此外,中方发言人的话语态度与西方媒体引用的态度之间没有相关性,这表明中方发言人的话语态度不能为西方媒体设置议程。作者认为,要增强中国话语的传播效果,不仅需要在话语内容上关注说什么,更需要在话语态度上重视怎么说。  相似文献   

11.
《马列文论》是一门文学理论提高课。《马列文论》课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理论修养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其他理论课程的学习。《马列文论》是一门难学、难教的课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马列文论课教学模式的转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国际话语权是话语权在国际政治领域的具体表现,反映了一国在国际社会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中国缺乏国际话语权的原因何在?从话语体系角度来说,首先,西方媒体主导国际社会中的中国形象塑造,他们对此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负面话语体系;其次,中国在国际传播中使用的话语体系不能与国际接轨,得不到外国受众的认同;最后,解释中国发展模式需要中国特色话语体系,西方话语体系不能准确客观地阐释中国现状。因此,我们应发展中国国际传播能力,与西方媒体争夺话语权;推动话语体系国际化,加强文化交流,强化"受众思维";立足中国国情,弘扬中国特色,走中国道路,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3.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著名范畴,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余味无穷等特点,从先秦哲学的"意"和"象"演变而来,至唐代发展成熟,明清达到完善。  相似文献   

14.
"自然"是中国传统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自然主义在西方文论史上也有着重要地位,二者有着相通的地方,也有着诸多不同。本文力图通过对二者的主要观点的梳理,来找出二者的相通之处与不同点。  相似文献   

15.
杨秀英 《东北之窗》2010,(13):60-61
法式善是清代乾、嘉时期享有盛名的诗人、诗论家,是使用汉文的蒙古族学者。他在推动蒙古古代文论和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上都颇有建树。同时,在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和发展方面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公民社会理论属典型的西方话语体系,引入中国学界后,研究视角为之一变,不再是单纯的由上及下的国家中心视角。中国的公民社会论者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中国无任何本土资源支持,建构论或设计论的局限。然而,由于“全能主义国家”观念的式微和政府需要释放背负的巨大的合法性压力,政府对公民社会的建构持积极态度,加之市场经济的强劲推动,使得公民社会的建构在中国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陈强 《魅力中国》2011,(11):288-288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最具代表的思想家、哲学家,冯友兰对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影响巨大。本文从道德论和人生观两个方面来阐述其伦理思想,试图从理论上和实际内容中对冯友兰先生伦理思想进行梳理和阐述。从而可以看出冯友兰先生在运用西方理性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建过程中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8.
西方炒作中国的大国责任具有深刻复杂的战略意图,源自根深蒂固的对华疑惧与偏见,企图以此强化西方话语霸权,掌控中国负责与否的评判权,推卸自身责任,进而引导与规范中国的走向。  相似文献   

19.
曹丕文论思想中对文章地位的认识与其突破古是今非的认识有关;其通达的文学批评态度与其兼通古今的思路同样甚为密切;而他批评建安七子的基本态度与其等视古今的立场也完全一致。以上诸方面都充分说明了曹丕文论思想受其古今观念影响的事实。古今观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观念对人们的其他思想观念包括文艺思想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樊幸丹 《中国经贸》2011,(11):22-23
西方炒作中国的“大国责任”具有深刻复杂的战略意图,源自根深蒂固的对华疑惧与偏见,企图以此强化西方话语霸权,掌控“中国负责与否”的评判权,推卸自身责任,进而“引导”与“规范”中国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