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农村城镇化是我国农村今后的发展方向 ,而小城镇的发展构成了农村城镇化的主旋律。从全国范围看 ,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差距甚大 ,东密西疏 ,发展极不平衡。江苏省作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的样板 ,其区域间的差距折射了全国小城镇发展的不平衡。苏南小城镇的建设可反映东部发达地区的城镇建设的情况 ,苏北小城镇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又具有中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的特征。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方法 ,对苏南、苏北小城镇建设的特点、规模和水平进行了分析 ,探求了形成差距的原因 ,依据小城镇建设中的共性与个性问题 ,提出其发展思路。一、苏南、苏北小城镇发…  相似文献   

2.
贵阳市息烽县小寨坝镇自 1992年被列为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1995年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以来,通过几年的试点建设,已由一条不足 1000人居住的破旧狭窄的小街发展成为除县城外的第一大城镇,城镇人口增加到 12670人,城市化率达 31%。 1999年完成总产值 20845万元,比试点前翻了 7番;地方财政收入突破 300万元,是试点前的 6倍;人均纯收入从 1992年的 570元上升到 1830元。 2000年 5月该镇被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乡镇。小寨坝镇建设小城镇的具体做法是:   一、准确定位,科学规划,抓住小城镇启动的切入点。   小寨坝镇…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 小城镇建设中的规划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结合起来”。这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指明了方向。(一) 这些年来,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地方,盲目铺摊子,一哄而起,短期行为严重,小城镇建设规划滞后,难以对小城镇建设起到超前指导作用;有的小城镇建设规划起点不高,缺乏论证,科学性、合…  相似文献   

4.
农村小城镇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应走道路刘礼(一)我国小城镇建设历经曲折,获得了较快发展。建国初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小城镇起步较好;以后由于“左”的影响,小城镇发展十分缓慢;改个开放以来,小城镇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日前,全国农村小城镇已发展到5....  相似文献   

5.
该文主要就目前小城镇建设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度重视小城镇规划工作;对小城镇要进行重新分类、准确定位;改革城镇行政管理体制;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构建多渠道筹措小城镇建设资金的机制等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曹明霞 《山西农经》2022,(14):111-113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仍是今后一段时期内苏北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当前苏北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中面临一系列问题,如新型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不高、小城镇产业支撑力不足和农村新型社区管理不顺等。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促进要素实现自由流动,确立不同区域小城镇的发展定位,探索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新沂市棋盘镇是新沂市第一大镇,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此一弈而得名。是苏北著名的革命老区--苏北第个抗日民主政府宿北县政府在此成立,著名的"苏北战役"就在此打响。改革开放以来,棋盘镇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一座现代化新型小城镇在苏北平原崛起,被徐州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新型小城镇"、"十佳容貌管理乡镇"、"安全文明乡镇"  相似文献   

8.
随着乡镇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小城镇土地区域差异越来越大,客观上要求对小城镇进行土地基准地价测算。相对于大城市来说,小城镇基准地价测算样点有类型少、分布不均等特点,文中从实际出发初步探讨了小城镇基准地价测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全国出现了全面买方市场,产品过剩,需求萎缩。人们在寻求扩大内需的途径中发现,加快小城镇建设,既是农村城市化的突破口,又是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牵动力很强的结合部,是解决农村人口、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又是实现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加消费,扩大内需,拉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因此,如何建设好小城镇,发展小城镇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需认真研究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一、当前小城镇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小城镇…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部分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导致城镇建设滞后,基础设施短缺严重,难以全面发挥中心城镇的聚集和带动作用。小城镇建设中投融资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地方政府投入不足、投融资渠道不畅、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存在不足。所以,必须创新小城镇建设资金筹措的渠道和机制,立足于金融创新,建立政府主导、政企分开、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新型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和规范有效的城镇建设投融资平台,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以江苏省为例进行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分布与开发的研究有着实际性的借鉴价值。文章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的分布数量进行统计,进一步对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的分布密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存在着明显的地区性差异,苏南地区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要远超苏中、苏北地区,特别是苏北地区的农业生态旅游景点的开发目前处于明显落后阶段,而旅游资源开发状况良好的苏南地区仍然存在旅游服务质量不高的状况。为均衡江苏省各地区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全面提高江苏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质量,提出大力开发苏北地区主要星级景点,提升苏南地区农业生态旅游服务质量、合理地对农业生态旅游的路政进行布局、利用新媒体打造与游客互动的平台等对策,旨在为江苏省乡村生态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城镇化是人类对土地进行利用的重要方式,对于人类来说,城镇化的研究意义重大。[方法]文章采用综合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因子法对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布局及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人民生活、经济、人口、空间等4个方面选取l5项指标,构建了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江苏省城镇化水平整体存在相似区域间的空间集聚特征,其全局自相关系数为0.419 5,Z值大于1.93;苏南、苏北地区空间差异在缩小,江苏城镇化总体空间差异也缩小,分布态势为集聚态,江苏省城镇化空间格局差异总体无较大变化,只在原有空间格局上进行集聚微变,在全局城镇化上,苏南地区水平高、苏北地区水平低的空间格局仍然存在。[结论]该研究受县域数量多的限制,在经济城镇化方面只选第三产业,产业代表性不强,在今后研究中应增加其他产业研究指标,以便更好更全面的分析江苏城镇化的布局及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3.
资源的保障供给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分析了江苏省自然资源禀赋的特点,指出资源总量少、人均拥有量低是制约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构建“开放型”资源供给体系十分必要;从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实际和实现江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在大力发展自身资源优势产业、加强区域合作的同时,积极剃用国外资源、引进外资与国外先进技术开发自身潜在优势的资源,保障区域资源供给。  相似文献   

14.
以市区和县域为研究单元,从经济发展推动力、社会发展支撑力、资源环境承裁力3个方面构建区域发展能力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进行量化分析并进行发展能力评价;从省城层面看,该区域发展能力明显弱于省平均水平;从区域内部看,发展能力差距明显,综合发展能力优势集中在东陇海产业带的增长极核区域;提出提升区域发展能力的基本策略:深化区域分工、接收转移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涵养资源环境,整合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21世纪以来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稳中有增的机制,为新时期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文章采用时间序列描述性统计与区域空间比较分析、因素分解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果 (1)2001—2020年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经历了“两增两减”的变化,由201.03万hm2波动增长至220.28万hm2,增长9.6%;同期广东、浙江分别减少了53.48万hm2、70.40万hm2,与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差距不断扩大;(2)2001—2020年江苏省苏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减少了26.94万hm2,苏中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基本稳定,苏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了45.11万hm2,苏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对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增长的贡献率达234.2%,是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稳定的主要原因;(3)水稻生产竞争力不高和有效灌溉面积减少共同导致了苏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衰减,有效灌溉面积增长是苏中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基本稳定的主要原因,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和水稻生产竞争力提升共同促进了苏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结论 对于拥有较多后备稻田或耕地的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发展不一定导致区域内粮食种植面积的下降,但长期稳定粮食种植面积面临挑战。继续稳定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需要全省协同努力,苏南地区要稳定并适度增加水稻种植面积,苏中地区要积极探索稳定水稻种植面积的有效途径,苏北地区要着力发展稻米产业经济,探索水稻生产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径,同时要高度重视江苏省沿海地区滨海盐土水稻生产的发展,为未来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增长开辟新空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深入系统揭示江苏县域农业多功能权衡/协同时空关系,是统筹不同农业功能特征地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方法 文章在解读农业多功能内涵基础上,从“粮食生产—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生态涵养”4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ESDA模型及Spearman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1978年以来江苏农业多功能时空分异及权衡/协同关系。结果 (1)1978—2019年县域尺度江苏农业粮食生产功能空间格局呈现“北移”态势,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功能高值集聚在苏南,而生态涵养功能空间上表现“依山傍水”分布格局。(2)粮食生产功能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功能呈现“先协同后权衡”变化趋势,与生态涵养功能表现出较强的权衡关系;经济发展功能与社会保障功能呈现协同关系,而与生态涵养功能表现出较强权衡关系。(3)县域尺度粮食生产—经济发展功能协同HH型从苏锡常逐渐向苏北演化;苏南地区粮食生产—社会保障功能由协同HH型演化为权衡LH型;粮食生产—生态涵养功能协同HH型主要集聚在连宿地区;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功能协同HH型主要集聚在苏南县域;经济发展—生态涵养功能协同HH型主要分布在宁镇扬及苏北部分县域。结论 结合不同农业地域功能权衡/协同特征,凸显不同农业地域主导优势功能,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苏农业地域功能优化的差异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形成及耦合业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地区隐性旅游资源特征、耦合业态,为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层次递进法,对隐形旅游资源的形成因素进行分类,并分析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的8种耦合业态,确立了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开发原则,并依照开发原则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结果]导致旅游资源隐形的因素主要有地理区位、社会意识发展程度、空间限制等;隐性旅游资源的8种耦合业态分别为旅游与民宿文化耦合、旅游与农业生产耦合、旅游与信息技术耦合、旅游与当地传统艺术耦合、旅游与当地节庆耦合、旅游与文化创意耦合、旅游与乡村寻古怀旧耦合以及旅游与乡村特色饮食耦合等。[结论]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推动欠发达地区建设不可忽视的动力,这给欠发达地区资源开发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对欠发达地区的隐性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在注重旅游与其他产业资源耦合的同时,遵循原则进行适度开发,彰显特色,注重营造文化氛围,方可形成高效持续的开发路径,提升当地在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区域农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业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分析江苏省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提出促进江苏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方法]文章选取江苏省13个地级市作为横向比较对象,以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的数据为纵向分析的依据,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了江苏省各地级市农业竞争力水平;结合空间插值效果图,分析江苏省农业竞争力的时空变化。[结果]江苏省农业竞争力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无锡市、常州市农业竞争力综合得分有所下降;苏北地区农业竞争力高于苏南地区且差距增大,地域分布呈现两极化集聚的态势,逐步形成苏北地区农业优势地带与苏南地区农业弱势地带。农业资源禀赋水平、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农业经营主体状况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等要素影响江苏省农业竞争力的提高。[结论]苏北地区应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大农业发展的投入,进一步提高地区农业竞争力;苏南地区的首要目标应是确保农业资源量的稳定和质的提升,保证农业竞争力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理论和实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充分剖析江苏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江苏省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龙头企业发展能力较差、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农业企业融资难、环境资源约束增强、科技力量薄弱等主要问题,并在明确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等3种江苏省农业产业化具体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从继续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创新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保障机制、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标准化建设及科技支撑力量等6个方面提出优化江苏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路径。由于江苏省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早,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这些对策的提出不仅能促进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一步发展,也将为整个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造林绿化通过 5 0年建设 ,林地面积持续增长 ,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回顾山西省造林绿化 5 0年走过的历程 ,可以看到 ,强化领导、创新机制、增加投入、明晰产权、依托科技是推动一个地区造林绿化长足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