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一个土生土长的青岛女孩。“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伴随着这熟悉的歌声,聆听着海浪澎湃的乐章,遥望着夕阳下翩翩起舞的回澜阁,触摸着崂山顶青松的铮铮傲骨, 襁褓里懵懂的我,开始喜欢上了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一部181分钟的电影资料,真实还原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青岛的城市风光、人文景象和外侨生活;一位已近8旬的德国老妇人,向人们诉说着她童年在青岛所留下的美好时光。青岛从未忘记过她,她也一直视青岛为自己的"家乡",正是这份浓浓情意,让她将父亲所留下的珍贵电影资料无偿捐献给青岛档案馆,填补了青岛上世纪三四十年影像上的空白。她曾深情地说:"我出生在这里,我是青岛人,所以我要把这部电影作为礼品送给青岛。"她便是吉泽拉·冯·戈尔达默尔。 相似文献
14.
“一二一、一二一,爸爸领我上‘街里’.买书包、买铅笔,到了学校考第一!”上了点年纪的青岛人大多都记的这首儿歌,而儿歌里所提的“街里”这个名词,流行于清朝末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青岛.据记载,1892年满清政府登州总兵章高远率四营官兵移驻青岛设防.1893年,青岛栈桥码头建成时,在海边修了一条不规则的土路.1897年,德国政府借口山东省发生的“巨野教案”,派舰队侵入胶州湾,清政府屈辱求和,1898年,清政府被迫与德国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租期99年.德国侵占青岛后不久,将栈桥边的土路铺装了沥青路面,将其命名为威廉皇帝街.此后,当地百姓习惯地把从“威廉皇帝街”海边向北延伸的繁华区域叫做“街里”. 相似文献
15.
<正>三大件这个名词曾经流行于上个世纪的中后期,恐怕只有我们(上世纪50年代出生)和上一辈深谙其中的含义。三大件其实就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现在看来让人不禁莞尔,然而对于我们的上一辈,那个年代的三大件作为结婚时候的奢侈品,和现在的房子、车子、 相似文献
16.
著名建筑师伊里尔沙里宁曾说过:"城市是一本可以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目标和抱负".如果把青岛的老城区比作一本打开的书,那么,青岛的老楼就是书的主题内容,而老楼上的塔楼就是内容中的一个个细节.这些带有塔楼的老楼,宛如一颗颗镶嵌在山海之间的璀璨明珠,将城市装扮得风姿绰约,异彩纷呈,汇成了青岛这座欧韵城市的恢弘乐章. 相似文献
17.
蔷薇花一开,青岛的夏天便来了。
鲜成海风中,总挟着这种娇小花朵特有的香气,那是沁人心脾的芬芳。浓浓的却难以与其他花香混淆。穿过街巷,经过云朵般的蔷薇。那芬芳便落在了肩上,于是,沾染上了老城的气息。那浓郁的无法被抹掉的,正如老青岛的风情,停留在记忆的深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旧动能共同构成新常态背景下支撑经济增长的力量。青岛市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本着增强科技创新的思路,通过分析国内外科技创新态势和青岛市科技创新现状,从打造形成源头供给、夯实动能转换产业基础等六方面为增强科技创新动能提供可行性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坐落在北碚金刀峡下峡口黑水河畔的偏岩古镇,清代称为“接龙场”,在康熙年间,园常有山洪爆发成灾,民间传说系孽龙出山兴风作浪,遂将此地取名为“接龙“,以示平安吉祥。接龙场上场横街处有一高30米的悬崖向西北方向倾斜,人们将此称为“偏岩”,偏岩镇因此而得名。建镇300多年来,基本保持了古镇的建筑特色。有老街区、古戏台、禹王庙、古客栈、古石挢、玉屏书院等老建筑.有打连响、山歌会、秧歌舞等民间艺术.有木雕、石雕、铁器、服饰等民间工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