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四、必须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符合我国国情以及建立小康社会目标,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出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新疆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严重的资源能耗问题,必须树立节约意识,走循环经济之路,同时增强科技创新。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新疆应大力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内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是全方位的,包括城市与农村。在农村,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实行节约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内容,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农村,必须以科学认识节约型社会的深刻内涵为前提,自觉遵循自然规律行事,坚持和实施开发与节约并重,以节约优先,把农村生产、建设、消费领域的节约工作放在首位,实现我国农村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可持续发展和我国国情的内在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以科学认识节约型社会的深刻内涵为前提,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抓手,发展循环经济为根本,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节约目标,从而缓解各种资源压力。  相似文献   

5.
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对能源需求的大幅度上升,而能源约束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更加突出。建设节约型煤炭矿区是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发展观有着深刻的要义和丰富的内涵,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  相似文献   

6.
黄冬梅 《经济论坛》2013,(8):101-104
税收既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又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促进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低碳经济是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应充分体现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我国要逐步完善税收政策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曹华 《经济师》2006,(12):36-36,38
以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为核心内涵的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的战略选择。它本质上是生态经济和节约经济,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符合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要求,能实现人与自然、当代与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水平,根据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与特征,遵循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借鉴有关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以及节约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4个层次和18个指标,并对2011年中国省市区资源节约状况进行横向比较研究。用主成分法计算出各省份各准则层的节约分值和综合节约分值,用聚类分析法将各省份分为三种节约类型:相对高度节约、相对中度节约、相对低度节约。最后,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一脉相承。然而,实施循环经济不仅是政府的事情,而且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必须以人为本,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吸纳各行各业的人参与,深入开展资源"国情"教育,在全社会树立资源节约意识和观念,倡导节约文化、节约文明,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节约活动,让公众真正参与到循环经济决策、管理和监督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以税收杠杆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资源节约、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实质是节能降耗,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最小的能源资源代价实现最大程度的发展,尽可能不给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主要靠自律,当然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也是不可或缺的。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是激励和约束并重的政策手段,对促进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要科学规划,建立健全合理利用资源的税制与税收调节体系,与其他政策手段配合,形成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建立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全面推进节约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和资源综合利用,对于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税收政策是国家鼓励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税收政策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促进经济循环发展的税收效应与对策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新时期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税收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本文通过循环经济下税收政策效应的理论分析,系统阐述了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正负效应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对策.  相似文献   

13.
发展生态城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税收是促进生态城市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文章从理论上对生态城市目标下税收政策的作用进行系统阐述,全面分析我国现行环境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生态城市发展的税收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4.
构建我国节约型社会的税收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要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应该面对我国当前经济建设中资源浪费严重、耕地减少过快、能源供求矛盾突出和污染加剧等现实问题,吸取世界上先进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税收政策,坚持“五个统筹”,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原则,运用税收政策加强土地、水、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节约与综合利用,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节约是人类在促进社会进步活动中,对稀缺性资源的合理使用。资源节约不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且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资源节约型主体等内容。节约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采取相应的政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6.
构建我国节约型社会的税收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推进节约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和资源综合利用,对于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税收政策是国家鼓励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税收政策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以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为主、人均资源占有不足、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紧迫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也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根据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与特征,遵循指标体系的建构原则,文章建立了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4个层次和31个指标,所有指标可归纳为4个领域:减量化、再循环与无害化、资源节约支撑能力、资源节约发展态势.根据以上指标体系,对1997~2006年山东省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虽然山东省在减量化、再循环、无害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资源节约水平逐年提高,但由于资源节约支撑能力薄弱,山东省资源节约水平的进一步深化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19.
资源的不足与浪费、环境的破坏与恶化,引起人们对资源节约型社会构建的重视,也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之中.在资源节约型社会构建过程中,行政执法部门应当率先垂范,倡导节约,摒弃传统的经济增长观念,将资源节约目标具体化、规范化.同时,应将资源节约作为行政机关的"绿色政绩"考核指标,完善资源节约过程中的行政问责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真正发挥行政执法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观念.鼓励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文章从资源循环特征的分类出发,总结了我国自然资源利用的现状,并通过节约指数对国际问资源消耗进行了比较分析.从比较分析可知,要想建设好"两型"社会,由以资源消耗型主导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向以资源节约型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型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