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球视点     
世界经济将增长3.5% 联合国总部7月3日发表年度经济报告,预测2000年世界经济增长 3. 5%。高于 1998年的 1. 9%和1999年的2.7%。报告还说,世界经济已经恢复到亚洲金融危机之前的状况,其增长势头很可能维持数年。亚洲经济将加速发展 日本经济企画厅近日发表了题为《亚洲经济2000》的亚洲经济白皮书。《亚洲经济2000》认为,今年以IT产业为机轴的亚洲经济将加速发展,亚洲经济平均增长将达到7%,是世界各主要区域中增长最快的。人类进入21世纪之际,有可能重新出现“新的亚洲奇迹”。瑞士联合…  相似文献   

2.
对世纪之交东亚经济增长的思考冯继康高凤军90年代以前,东亚经济的飞速发展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将东亚称之为“高成就的亚洲经济区”;在1965—1990年间,东亚地区GNP年均递增5.0%,远远高于世界发展中国家平均年...  相似文献   

3.
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难题中国人民大学理论所王达品自60年代亚洲“四小”经济起飞,70、80年代东盟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以来,东亚经济越来越引起世界的重视,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中,亚洲“四小”持续发展,其间虽有起伏,但近...  相似文献   

4.
从“克鲁格曼之说”谈广州经济的发展早在1994年,世界对东亚“奇迹”还处在一片赞叹、颂扬声中之时,美国经济学家保尔·克鲁格曼在美国《外交》杂志1994年11-12号发表一篇题为《亚洲奇迹的神话》的文章,预言东亚经济发展会遇上高墙,不可避免会走上苏联解体的道路。他的理由是:亚洲奇迹主要是通过增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东亚复兴使世界再现蓬勃生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东亚复兴使世界再现蓬勃生机编者按:李光耀资政于1996年9月4日受邀在北京举行的“展望21世纪论坛”上发表专题演讲。在题为“21世纪的亚洲和世界”的演讲中,李资政认为东亚的经济在下一世纪将继续快速发展,中国将成为工业化和高科技国家。但是,经济发...  相似文献   

6.
从“克鲁格曼之说”谈广州经济的发展 早在1994年,世界对东亚“奇迹”还处在一片赞叹、颂扬声中之时,美国经济学家保尔·克鲁格曼在美国《外交》杂志1994年11-12号发表一篇题为“亚洲奇迹的神话”的文章,预言东亚经济发展会遇上高墙,不可避免会走上苏联解体的道路。他的理由是:亚洲奇迹主要是通过增加投入和吸引外资实现的,但这  相似文献   

7.
<正> 世界经济经历了90年代初的衰退之后,在1994年几乎取得同步增长,这是自1976年以来所未曾有过的现象。全球经济1994年增长率达到3%,高于1993年的2.3%。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所改善,这有助于各国之间增强经济关系。从世界各地区经济情况来看,亚洲经济持续繁荣,其中东亚经济的增长已持续廿多年,从1974—1993年,年均增长率达7.5%,为发达国家平均增长率的1.6倍,所有发展中国家平均增长率的1.5倍。  相似文献   

8.
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惊奇的目光投向了亚太地区,特别是处于西太平洋的东亚地区。世界银行在1990年年度报告中说,东亚经济已把它的增长速度从70年代的6.6%,提高到80年代后期的8.5%,使80年代成了“亚洲经济奇迹时期”。进入90年代以来,东亚经济仍然在世界性经济衰退中独显异彩。这一发展,对于亚太经济区域化发展的格局及趋向,定会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这将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亚太地区国家制订其90年代甚至21世纪初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兼评“克鲁格曼判断”赵凌云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1994年在《外交事务》上发表题为“亚洲奇迹之谜”①一文,对东亚特别是“亚洲四小龙”以及中国近20年的经济增长提出了与时下观点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世界银行近日发表了一份题为“2003年全球金融发展”的报告。报告指出,在当前低迷的经济环境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决策者已无更多方法重振日趋衰退的全球经济。此外,报告还强调,亚洲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中国正在日渐成为亚洲经济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11.
亚太地区拥有世界人口的40%,约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s50%和世界贸易总额的40%以上。据亚洲开发银行1993年底提供的数字显示,在过去20年内,东亚整体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达8%,远远超过了发展中国家整体4.3%和发达国家3%的增长水平。特别是在90年代初期的世界不景气中,西方经济衰退,前苏联和东欧地区经济大幅滑坡。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东亚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继续是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地区,被誉之为“东亚奇迹”。  相似文献   

12.
1996年,世界经济平稳发展,总体形势好於前年,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去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为3.75%,其中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2.3%,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6.3%。而中国经济的发展举世瞩目,据“经合组织”发表的报告预测,去年中国以9.7%的经济增长率继续居世界之冠,今年的增长率可达9.8%,仍将领先於世界,而这种情况可能维持到下世纪初。在世界上具有权威地位的瑞士联合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亚洲过去30年的“经济奇迹”将能够持续数十年,香港回归中国後,如果中国整体经济继续高速增长,香港经济可能超过以前的平均增长率。世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到2030年,中国经济总量可能超过美国而居世界首位。(摘自香港《大公报》)  相似文献   

13.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洲发展,特别是东亚地区的发展,不断地在出现“经济奇迹”。首先是日本,在战败的废墟上重建,在市场竞争中崛起,经济发展迅速,实现了“后来居上”。1967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英法,1968年,又超过联邦德国,跃居世界第二位。1993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高达42548亿美元,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15%,仅次于美国(63433亿美元),遥遥领先于居世界第三位的德国(17056亿美元)。1994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8万美元,居世界第一位。接着是东亚“四小龙”,仅用一代人的时间,就从贫穷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93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取得骄人成就的一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了13.4%,财政收入增长了23.2%,经济增幅跃居世界前列。去年,也是全世界经济启动复苏的一年。素有“经济发展晴雨表”之称的亚洲八大股票市场,股份综合指数平均增长101.43%。然而,在如此经济景气的背景下,我国股票市场却写下  相似文献   

15.
1991年7月2日,联合国发表了关于1991年世界经济预测的报告书:“世界经济概观1991。”“概观”中明确指出:1991年世界经济增长率是过去20年间的首次零增长。这样的报告每年都要由联合国国际经济社会局做出一次。今年的报告指出:1990年末除日本、德国之外,世界大半地区都步入了经济后退期。从地区情况看,陷得最深的是苏联·东欧地区,1990年的增长率为-6.3%,1991年恶化到-9.5%,预计1992年也将继续为-4.5%。报告还同时预测,北美的增长率为1.0%(1990年为1.0%)、西欧地区为1.2%(1990年为2.7%)、发达国家集团的增长率为1.4%。  相似文献   

16.
进入90年代的后世界经济情况一直不太好。根据联合国《1993年世界经济概览报告》的统计,世界经济1990年的增长率为1.6%,1991年为0.2%,1992年为0.6%,估计1993年为1.5%。世界银行估计1993年为1.1%,而且到1994年也不会有大的起色。这样,90年代前5年的形势就不太好。 这是一种“低迷”状态,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这几年都是低速增长,不同步地进入经济危机,而走出谷底时又复苏无力;  相似文献   

17.
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之间的经贸往来不断扩大,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世界银行1993年4月18日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中国经济区”这个概念。报告预测,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在内的“中国经济区”在未来10年的经济增长率可望“保持或者超过自1962年以来高于7%的水平”。报告预计,到2002年,以市场价格计算,美国、日本、德国和“中国经济区”的经济规模将分别达到9.9万亿美元、7.0万亿美元、3.4万亿美元和2.5万亿美元,“中国经济区”  相似文献   

18.
亚洲四小龙及东南亚一国家以强劲的出口势头和迅猛的经济增长而雄踞于世,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被称作“东亚奇迹”。然而美国克鲁格曼教授却认为“东亚无奇迹” 他的理由是东亚的经济高速增长依靠的是劳动力和储蓄率增加。以新加坡为例,劳动力从1960年的27%增加到1992年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将“非典”的影响与亚洲金融危机相提并论,事实上,基于对目前事态的现实判断,世界银行4月24日发布的最新东亚经济报告已经作出预测,伊拉克战争和非典型肺炎的暴发等外部因素,将使东亚经济2003年的增长率比去年6%的强劲增长率下降近一个百分点。那么,作为疫情重灾区的中国,情况又到底如何呢?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报告,尽管近期内全球的粮食供应仍较紧张,但今年大多数亚洲国家的小麦和稻米将获得较好收成。FAO认为亚洲的粮食状况令人满意。 粮农组织预计1993年全球粮食产量比上年下降了4%多,这主要是由于美国的粗粮大减产。在亚洲,1993年的粮食产量只比上一年减产了不到1%,而且小麦产量达到创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