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中庸,将中庸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有助于在管理中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中庸之道是中华管理智慧中的精粹.许多杰出的华人企业家成功的奥秘就来自他们奉行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2.
张海翔 《数据》2010,(7):56-57
作为一名统计工作者,尤其是北京统计人,十之八九都读过潘的文章。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小品一样的文章,鞭辟入里的分析;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让你关心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秋风 《中国企业家》2013,(19):118-119
薄熙来的案子就清楚地说明了反身对于治家的重要性儒家所说的齐家,真的很重要,不信请看最近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薄熙来家。薄熙来案件审理到滥用职权罪部分,所有人的下巴都掉了:案情似乎完全围绕着薄妻谷开来与几个男人的情仇展开的,所有男主角都爱谷开来。人们感叹,这个家真乱,不出事也难。第二个例子,李双江、梦鸽和他们的儿子这一家。2011年,这个儿子无照驾驶一辆无牌照的宝马汽车,在北京海淀某小区与人发生纠纷而动手打人。当时李家说,这孩子还不是  相似文献   

4.
中庸之美     
黄秉正 《企业导报》2013,(8):263-263
中庸是儒学的重要范畴。宋代朱熹把《中庸》从《礼记》中单独拿出来,使之成为四书的一部分,被历代学者推崇为经典中的经典。中庸推崇自我的修行,自我修行何尝不是一种内在之美?据此,本文通过此书的内容对中庸之美划分为五种具体的美。  相似文献   

5.
中庸之妙     
最近,国家经贸委对我国600种主要商品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今年下半年将有528种商品供过于求,占总数的88%,比重比上半年增加了1.7个百分点;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仅占12%;供不应求的商品为零。这一分析结果,无疑给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增加了新的变量。在“无供不应求商品”时代,投资者应选择怎样的投资策略,这确实是个难题。在传统的教科书中,人们经常能够看到诸如“以最小的风险谋求最高的回报”这样的投资神话。而事实上,这种投资故事在现实中是十分罕见的。其实,在“无供不应求商品”时代,投资人不妨换一种心态,参…  相似文献   

6.
《中庸》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四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读书人的思想一千多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及后来的"批林批孔"中"四书"遭到批判,近年来又有人起而为之正名。抛开政治的、学术的纷杂繁扰,仅从坚持历史、辩证的观念,坚持扬弃、继承发展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出发去看待它,其于理于事于人,很多方面都是值得借鉴的。毛泽东曾说过:"中庸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毛泽东书信选集》第147页)。  相似文献   

7.
8.
3月4日,中日韩三国同和聚首北京,共同探讨托般标准化大计。会议期间,韩国物流协会会长徐炳伦先生送我一本由他写的《物流之道》。“五一”放假,在家认真拜读了此书,我被徐先生以物流为大业献身精神所感动,有几点心得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9.
杨杰 《上海企业》2022,(12):96-97
<正>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在“振兴中华”建设世界强国的战略目标指引下,以发展经济建设为重心,凝聚民心,解放思想,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形成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振兴中华的历史新趋势。发展经济,工业是重点。工业是发展经济的基础,也是前端。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强调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总书记所引用的话出自《大学》。《大学》本是《礼记》里的一篇文章,在宋代由于理学家的推崇,与《中庸》《论语》《孟子》一起成为新的经典系统——“四书”。南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就是“四书”汇集形成的标志。《大学》的主要内容,学界一般概括为“三纲领”“八条目”。  相似文献   

11.
《论语》 一书记载着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事,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学思想智慧的宝库.宋朝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包含了中国古代政治、 文化、 历史、 哲学和宗教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大到治国,小至日常起居,无不饱含精警的启迪,充满哲理和智慧.从 《论语》 中,我们可以品味仁爱之道、 忠恕之道、 学习之道等人生的大智慧.孝敬作为儒家核心思想之一,在 《论语》 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认为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中国传统文化也提倡百善孝为先,故中国儒家文化中,特别提倡孝道.品读 《论语》,感悟其微言大义,体味其孝敬之道.  相似文献   

1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三国的时空已经远去,但又有多少人像苏轼一样寄情于赤壁——那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赤  相似文献   

13.
柳眉 《企业文化》2010,(5):76-76
《锦衣卫》里边的玄武有一句对白:“当人们看到你成功的光芒,就会忘记你手段的黑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句话曾经在片中出现过两次,血淋淋地一语道破社会现实!其实《锦衣卫》根本就是一部闪闪发光的职场宝典!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明》杂志社鉴赏·名人名作栏目主持人杨力斌执笔与人合著《色彩艺术求索之道》一书,已由重庆大学出版社正式彩印出版发行。该书为16开本,彩色印刷,237页,定价68元,配发有80余幅彩色图例。  相似文献   

15.
刘毅 《秘书工作》2007,(11):30-31
《礼记·中庸》上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古人治学之道,也是我们认识事物应该采取的方法.拿公文审核来说,博学、审问、慎思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方法,明辨既是工作的要求,也是努力的目标.《礼记》中的话对于我们做好公文审核工作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下面,我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四个方面,就做好新时期公文审核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17.
高杏 《活力》2011,(12):220-220,224
余华是先锋派的著名作家,其早期作品蕴涵了一种冷漠的风格,但是随着其文风的日渐成熟.其风格也由冷漠转向了温情,《活着》这部作品就体现出了余华风格的转变.改变了以往先锋的风格,开始回归现实。余华在这种作品中讲述了福贵悲惨的人生.同时我们也可看到作者对福贵的同情。这部作品最可贵的地方并不是其本身的故事性.而是这部小说对人生的一种全新角度的思考,以及其内在的人生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18.
<正>司马迁是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的开山之作。认识《史记》之体《史记》是矗立在我们眼前的一座高山,要品读它,首先要认识它的体貌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一位跨国公司中国区的领导,如何以中庸之道寻找西方商业规范与东方本土文化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不但篇幅宏大,情节离奇,而且其故事内容中蕴含的文化信息之丰富博杂是其它文学作品难以望其项背的.如果只是探讨阅读《西游记》的客观效果,则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西游记》,都能从中获得启示,这正如吴圣昔先生所说:"人们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加以引伸而获得启发固然未尝不可,若从日常的人情世态的角度从中吸取启示性,也可说取不之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