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书名:森林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研究作者:陈秋华修新田等著ISBN:9787521901085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08月森林旅游是我国旅游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独特的森林资源使得森林旅游具备休憩、娱乐和生态服务等多种功能。但旅游景区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有限,森林景区各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势必将对景区内的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明确森林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与规避路径、有效平衡森林旅游发展和森林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对促进森林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陈秋华、修新田等著、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森林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研究》一书,在广泛调查国内外有关森林旅游景区发展现状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自然保护区内少数民族原住民是旅游大社区中的一个群体,其旅游参与内容及深度对旅游发展有重要影响。国内一些生态旅游景区在开发中采取了原住民整体搬迁模式。以新疆喀纳斯生态旅游景区为例的调查研究发现,此种搬迁模式下的原住民旅游参与方式与内容,对景区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如游客管理疏导不力,游程不畅,削弱了景区市场营销的优势,抑制了景区环境管理的力量,降低了景区旅游供需调节能力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身心健康,因此,近几年国内的生态旅游景区的数量不断增加。河南省三门峡卢氏县的豫西百草园景区就是2017年面向大众开放的中草药生态旅游示范园区。由于景区发展目标不合理、旅游产品的设计缺乏特色、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豫西百草园景区的发展受到了限制。针对豫西百草园景区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等方法,立足景区发展环境,分析景区发展现状,提出健康旅游的发展目标,并从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以及旅游景区宣传等方面为景区发展健康旅游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旅游景区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环境优美,景区才有旅游的价值;只有搞好景区环境的保护,才能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以持续利用,旅游业才能健康发展。一个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的旅游目的地,一定是一个未受污染、环境良好的旅游景区。在如何保护旅游景区环境问题上,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现运用物流相关理论,结合旅游景区的实际情况,对景区“物的流动”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期从物流管理的角度为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在研究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的计算模型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针对焦作云台山景区,以RS和GIS为手段,重点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分析和计算了旅游景区的污染物环境压力,并对云台山景区环境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云台山旅游景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处于中等承载状态,但即将进入较高承载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景区的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尝试引入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森林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并以山西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石膏山景区为案例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森林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构建是可行的,能实现对景区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旅游环境承载状况时序上的动态预警评价。结果显示,石膏山景区经济环境承载预警状态2016年已过渡到"适载区",需引起重视;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承载及整体旅游环境承载预警状态处于"健康区",只需做轻度防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重创和打击。然而,受疫情影响放慢发展脚步的旅游业却出乎意料地缓和了由于快速发展而导致的环境问题。因此,如何实现后疫情时代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成为学者们关心的焦点。本文从游客的亲环境行为入手,以桂林象山景区为调查目的地,通过SPSS软件对300多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对影响后疫情时代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环保政策、景区环境、个人思想文化以及疫情因素对游客的亲环境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同时,提出加强公共场所环保意识教育、树立以身作则的准则规范以及提高景区服务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A级旅游景区体现的是相应A级的品质,也是旅游景区的品牌,更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选取郑州市、开封市和洛阳市为研究区域,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87处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郑汴洛A级旅游景区总体呈核心—边缘状分布格局;存在明显的城区—县域差异及"三点一线"旅游带的格局特征,在中心城区集聚程度最高,县域内景区的空间分布集聚程度较低且呈现离散状组团式分布。2已有的资源禀赋、地形地貌特征、交通区位条件和重要河流水系分布等因素通过综合作用共同影响着郑汴洛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9.
社区参与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社区居民感知的视角研究了平顺太行水乡景区旅游发展对社区的影响。结果表明: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的愿望较强,大多数居民认为旅游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和乡邻关系,但并未引起物价上涨和贫富分化,未干扰居民生活,没有明显导致当地大气污染、污水和垃圾增多。这说明太行水乡景区发展旅游业并未导致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看自然风景区旅游资源规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风景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功能,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对它的开发,规划要在不损害景区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进行,认为景观生态学可以作为自然风景区旅游资源规划的理论基础之一。探讨了该学科若干基本概念和理论用于自然风景区景观规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广东省梅州市客家文化旅游景区当地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根据Doxey愤怒指数理论,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旅游经济正负面感知、社会文化正负面感知、环境正负面感知及整体感知四大方面分析旅游景区农村居民对旅游发展状况的感知与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处于“融洽”阶段;农村居民对旅游的正面经济影响感知强烈,对旅游负面经济影响感知也有所认识;居民对社会文化正面感知和环境正面感知强于负面感知,但其负面影响也开始有所彰显。基于此,分别从政府视角、旅游企业管理视角及个人视角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向专家、旅游专业学生、游客发放调查问卷,获得他们对神农山风景区的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经过韦伯—费希纳定律改进后的新综合评价模型,针对该风景区开展旅游活动后景观及视觉环境受到的消极影响进行了研究评价。结果显示:旅游开发对神农山风景区景观和视觉环境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区内受影响严重和影响强烈的区域所占比重较大。  相似文献   

13.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空间载体,也是旅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指数、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呈现出凝聚型空间分布状态;(2)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呈现“局部聚集,整体分散”的分布特征,且分布密度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3)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呈现明显的聚集特征,空间自相关性表现较为显著,且正相关为主要空间关联类型;(4)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受资源禀赋、道路交通、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政策以及人口等因素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李锋  王楚晴 《水利经济》2022,40(4):79-83
为进一步优化红旗渠景区管效用水平,提升红旗渠景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生态系统模型构建了红旗渠景区旅游生态圈,对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红旗渠景区的管控机制展开探讨并提出以下建议措施:构建三元主体协调的组织架构,完善旅游生态圈运行保障体系,以及优化旅游生态圈宏观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15.
地区旅游景区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景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的空间或地域的组合体,同时也是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旅游景区运营状况能够反映该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对景区效率进行评价分析有利于其制定更为合理的发展策略。运用DEA方法对我国29个省区旅游景区运营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各地区间的效率差距明显,且多数地区都处于规模效益递减的阶段,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落后、资源配置在旅游景区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结果可以为地区旅游景区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整合营销给景区旅游规划与管理重要启示,景区整合营销需强调整合旅游资源与市场信息,重视旅游景区与旅游者沟通。中山陵园风景区旅游规划与管理应剖析其旅游资源与市场,强调旅游产品整合规划和品牌形象整合,将景区资源要素融入营销管理,提升景区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景区联合营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旅游市场细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景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景区要想长期保持较大的市场份额,其难度越来越大。但通过合作可增强景区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旅游景区可以与旅游中间商、旅游交通、酒店以及其他旅游景区联合营销。这种联合营销有利于减少无效竞争,有利于巩固已有的市场地位并开辟新市场,提高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旅游景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景区加强环境教育迫在眉睫。旅游景区应根据景区类型合理确定环境教育的内容,针对不同游客采取不同的环境教育手段和方式,在游客游览前、游览中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开展环境教育,游览后及时收集环境教育反馈信息,通过系统化的环境教育唤醒游客的环保意识,激发游客负责任的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19.
从游客的视角出发,通过文本分析与扎根理论的方法研究曲阜三孔景区的旅游形象。研究结果发现,游客对曲阜三孔最深刻的印象是从空间上看依次是“孔府”“孔庙”“孔林”,从旅游吸引物上看分别是“文化”“孔子”;游客对景区的旅游感知形象可归纳为旅游吸引物、旅游体验、服务管理、区域位置4个维度;游客对景区旅游形象感知中的消极因素主要包括服务管理、环境氛围、旅游体验、旅游安全、配套设施5个维度。消极因素主要集中于景区管理、景区气氛、游客感受。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日益升温,但鲜有学者从居民感知的角度对都市近郊乡村旅游影响进行研究。文章以成都近郊的乡村旅游地花香果居景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发放问卷、入户调查等方式将居民对旅游的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及总体影响等4个方面的感知进行均值分析,发现在上述4个方面的正面感知均强于负面感知;通过相关性分析,了解不同社会人口特征与旅游影响感知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花香果居景区居民对旅游积极影响感知强于负面影响,社区归属感越强的居民对旅游发展呈越积极的态度,而学历越高的居民对旅游负面影响感知更为敏感。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并提出花香果居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