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由于存在统计口径不统一、债务复杂分散等问题,使得隐性债务规模无法精准测度,给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添了难度。本文在系统梳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内涵、成因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测度方法,从直接法和间接法的两个维度分别对现有测度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提出从严控新增隐性债务、压降存量隐性债务、强化问责制度机制三个角度防范和化解隐性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对于建设资金的需求加大,导致政府债务规模逐渐增长。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及货币政策,政府的投入加大,政府债务风险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急需有效的措施,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防范治理,减轻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程度。  相似文献   

3.
自从2009年以来,由于希腊、西班牙等国主权违约事件不断发酵,引起了大范围的政府债务融资危机,现已渐渐蔓延到了整个欧洲,证实了预算外和官方财务报告的资产负债表之外的隐性债务以及或有负债的危害性,使政府债务违约问题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显而易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宏观经济政策和各领域体制改革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当前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在诸多方面,例如市场信用、规模、结构等这些方面引发的金融风险、财政风险所做出的分析,另外也分析政府的职能对债务融资的影响,从而揭示出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风险的原因以及应对的风险对策,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法律体系和管理机制,从而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运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改造步伐,政府债务规模快速膨胀。如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从而化解债务风险已成为财政工作中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立足于审计实践,通过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形成与偿还机制分析、评估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分析,提出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严文斌 《山西农经》2020,(6):127-128
债务风险管理一直都是地方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直接关乎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将债务风险管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包括债务边界不清晰、债务负担较沉重和债务管理机制欠缺等,提出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对策。建议构建政府债务信息系统,拓宽政府融资渠道,健全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加强政府债务风险控制,希望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对于建设资金的需求加大,导致政府债务规模逐渐增长。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及货币政策,政府的投入加大,政府债务风险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急需有效的措施,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防范治理,减轻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程度。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大规模建设性融资需求,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增长速度较快,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经显现。本文在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以及完善财政体制、均衡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等解决地方政府债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2020年下半年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以下简称“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事件(如河南永煤、华晨、春华水务等)频发,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问题引起市场广泛关注。2021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资发财评规〔2021〕18号)要求,“地方国资委参照央企进行债务管控,将化解国企债务风险作为重中之重”。同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21〕5号)中明确指出,“在我国当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地方隐性债务不断积累的大背景下,应筑牢预算‘硬约束’防线,加大地方债务风险防控力度”。本文以“城投大省”江苏省为例,从江苏省融资平台公司经营的外部环境入手,分析省内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的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地方政府负债中的隐性负债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地方政府负债规模巨大、隐蔽性强等特点,从政策性债务、《预算法》、政府融资渠道等方面分析政府隐形负债的形成机理,提出政府转变观念、隐性负债显性化等预防地方政府隐性负债过度的建议,并首次提出了"呆账准备金"及"二次扣除制"等控制地方政府负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以地方政府负债中的隐性负债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地方政府负债规模巨大、隐蔽性强等特点,从政策性债务、<预算法>、政府融资渠道等方面分析政府隐形负债的形成机理,提出政府转变观念、隐性负债显性化等预防地方政府隐性负债过度的建议,并首次提出了"呆账准备金"及"二次扣除制"等控制地方政府负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城方与地方债务问题一直是我国财政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由来已久,痼疾难消。本文结合地方政府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现状,分别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规范治理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风险提示     
<正>地方融资平台改革开启银行风险或再升级数量可观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被称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范化里程碑文件"的《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近日出台,这是国务院首次发文全面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其中明确提出,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性债务。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地方债务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债务规模的扩大,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日益上升。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具有传染性特征,其风险变化随动态时空变化影响显著,因此研究分析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变化情况及影响程度,可以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控提供科学有效依据。基于此,本文依托地理学研究中的地学信息图谱与分区空间统计的方法,以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河西走廊地区为例,利用2010-2020年数据,通过构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分类分区统计方法、莫兰指数方法,对河西走廊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存在的风险做出分析,旨在为河西走廊地区地方债务风险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应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农发行应加强风险识别,配合做好地方政府存量贷款清理甄别纳入预算管理,管好存量,加大公司类客户贷款支持力度。2013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已进入偿债高峰期,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而支出刚强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偿还债压力会进一步加大。审计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一半以上来自银行贷款。一旦地方政府无法偿还债务本息,将会影响当地融资平台甚至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继而影响投资信用环境,造成银行业的坏账风险。2014年9月以来,国务院、财政部、重庆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从低级到高级的逐级多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危机度进行整体量化,结合地方政府债务预警模型在D地方政府的应用,最终使D地方政府预测年的债务整体危机度处于安全状态,从而达到债务风险预警的目的。逐级多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为地方政府化解债务风险提供不同的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一直是市场关注的重点,化解这一"灰犀牛"风险对于经济系统稳定向好发展有着重要意义.PPP项目模式初衷是为了缓解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但实际运营过程中却成为地方政府变相举债、满足融资需求的工具.本文利用全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性GMM模型,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与PPP项目规模之间...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由政府融资平台快速发展形成的地方债务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隐性危机,因此如何保障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又要防范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成为政府融资平台改革的共识(王永钦,2013;樊潇,2013)。我们认为,政府融资平台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要控制融资平台作为一个组织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沈素莹、王明虎,2013);而从财务学角度说,控制财务风险主要是控制负债规模,使其与业务发展需要和偿债能力相适  相似文献   

18.
<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管控的要害在于: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控制,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近期国务院发布了《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提出"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此举意味着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将不再享有地方政府信用,可能引发存量债务信用风险的加速暴露。能否有效防控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关系我国的金融稳定和安全。  相似文献   

19.
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问题,一直为各界广泛关注和担忧。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截至2010年年末,全国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为9800余家,贷款余额约9.09万亿元。而随着各地一系列“铁.公、基”项目的争相上马,以及央行不断的加息,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在快速积聚。根据统计,去年全国一年的瓤增货款中,60%的贷款流进了地方融资平台,其中,县级的融资平台占了70%。  相似文献   

20.
乡村债务的规模、结构、风险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依据实地调查资料,从债务规模、债权人结构、用途结构、期限结构和利率水平等方面对乡村债务问题进行描述,并借鉴国家外债分析指标对乡村债务的风险状况做出判断。本文的基本结论有:乡村债务规模大、增长快;正规金融机构是乡村债务的主要债权人,但私人债权比重逐步增加;乡村债务用途多样,办企业和公共基础设施是主要内容;乡村借款多为短期;乡村债务的风险在增加;适度债务有利于乡村发展,但过度债务则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