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岳进  ;彭从友 《特区经济》2009,(10):160-162
紧扣旅游产业集群的特点,从规模和效能两个方面的7个指标构建了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以最新的数据评价了我国24个旅游强市的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东部城市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具有巨大的优势。可以看出,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与当地GDP总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特色产业园区及其评判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产业园区由产业集群、高新科技产业园区、专业型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园区五个阶段形成的发展演进过程,指出特色产业园区是产业园区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特色产业园区的定义与特征,从产业集中度、产业关联度、园区竞争力、持续发展力和政府支持度五个维度制定出一套特色产业园区评判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对南宁市10个产业园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文章建立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石化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实证分析了厦门海沧石化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集群的整体创新能力并不高,企业创新意识不强、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企业间分工协作关系松散、企业技术创新效益不高、产品缺乏竞争力、集群产业链短、配套能力欠缺是制约厦门海沦石化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产业集群的概念和形成原因入手,分析了产业集群从4个方面提高企业竞争力。从国内一些产业集群区的历史看,出现了其他地区的企业向产业集群地区转移的势头。机遇和挑战并存,紧迫性就是大势所趋了。因而文章从5个方面分析了天津企业如何利用产业集群来提高竞争力。最后,以海洋化工为例,指出加强“三大化”企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关注集群整体竞争力是提高每个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推进关中高新产业集群持续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彤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2):55-60
关中高新产业带是中国西北重要经济开发区之一,所具备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以及科教优势使该开发区拥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基于高新产业集群持续竞争力形成的基础,文章指出从封闭的知识系统向开放的知识系统转化,支持产业集群的升级的制度设计是关中高新产业带保持高速发展能力的内在机制;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关中地区高新产业集群持续竞争力培育和发展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应用GEM模型,从基础、企业、市场三方面分析西安高新开发区产业集群中存在的优势。同时也指出了目前制约其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以谋求西安高新产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毛才盛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8):136-140,158
文章从服务外包创新集群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出发,通过构建服务外包产业创新集群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选取了6个园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了各个园区的创新集群能力。并以宁波数字科技园为例,深入分析了其创新集群能力,提出了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服务外包创新集群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出发,通过构建服务外包产业创新集群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选取了6个园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了各个园区的创新集群能力。并以宁波数字科技园为例,深入分析了其创新集群能力,提出了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钟楠  张庆建 《改革与战略》2011,27(11):137-13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制定了重庆市休闲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指标调查问卷,利用层次分析法测算出了各个指标所占的权重,并利用GEM模型对基础、企业、市场三个因素对进行了计算,给出了重庆市休闲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得分。研究表明,重庆市休闲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处于全国中上水平,但应加强人才培养,加速品牌产品的开发,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体育协会、社区、企业和政府共同配合,才能提高集群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苗圃  张宁 《特区经济》2023,(9):96-99
本研究通过构建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TOPSIS的灰色关联模型测算常州市武进区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现状。重点分析了该市先进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电网产业、新材料产业、新医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根据研究结果相应提出以下发展对策:优化产业园区建设、健全人才配置机制、促进科技金融发展、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完善科技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1.
文章借鉴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理论思想,运用修正的"钻石模型"理论,从市场需求、生产要素、关联业态与衍生业态、集群结构与竞合关系、适应性创新和政府六个方面分析了贵阳区块链与大数据创新型产业集群竞争力。通过分析创新型产业集群竞争力,设计了贵阳区块链与大数据创新型产业集群从政府推动、金融资本推动、技术推动最终实现国际化经营能力的竞争力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2.
张颖  胡树华  陈波 《特区经济》2012,(9):260-262
在构建了国家高新区竞争力"四力"模型的基础上,从基础支撑力、自主创新力、社会贡献力和国际竞争力四个方面系统地分析国家高新区竞争力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运用DEMATEL方法定量地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揭示产业集群、人才投入、政策环境、园区开放度和R&D投入是影响高新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指出自主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是高新区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并提出提升国家高新区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道芳 《特区经济》2007,(5):252-254
产业集群是一个关联和协作系统,并具有整体面向市场经营的基本属性。为了增强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和提升企业、区域和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集合效能,本文提出经营产业集群的新理念,分析其理论内涵,探索产业集群的科学经营方式,以切实解决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遇到的效益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产业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区域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工业园区产业竞争力作为提升园区经济总量的关键,愈来愈引起理论界和各级政府的关注。与此同时,经济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愈来愈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为实现柳州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关于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努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一种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量化分析工具——GEM模型,构建辽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表,对该集群的供给要素、需求要素、结构要素等方面进行了竞争力的综合分析。表明:辽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一定的竞争力,其资源、供应商与本地辅助行业、内部市场、外部市场等指标得分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设施、企业结构、战略和竞争方面得分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后者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并从"基础","企业","市场"方面给出了提升辽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竞争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中华  卫武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2):148-151
社会资本作为产业集群的一种经济资源,对产业集群形成持续竞争优势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社会资本自身特征维度出发,分析了影响产业集群社会资本的主要因素,构建了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评价的ANP模型;并进一步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科学计算了集群社会资本各指标的权重,为指导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产业集群式的广西物流产业战略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丹宁 《特区经济》2011,(8):213-215
当前,广西经济发展处于整体上升态势,广西着力推动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经济基础已具备。广西宜致力发展壮大优势物流产业集群、物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工业)园区集聚型物流产业集群。作为后发展地区物流产业通过集群式发展物流产业(园)经济、选择恰当的集群模式等无疑是当务之急。广西物流产业集群式发展要注意产业与物流园区的结合、信息技术的融入等,通过科学规划引领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合作竞争方式进一步培育物流企业竞争力,借助产业规模强化物流品牌优势。  相似文献   

18.
张家界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在自然资源禀赋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如何才能有效地利用其优势来提升张家界旅游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仍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张家界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并针对如何提升张家界旅游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提出了几点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钻石模型分析了影响云南文山三七产业竞争力的要素,认为文山三七产业在自然资源条件、市场需求、政府和机遇等要素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人才、资金、基础设施、相关支持性产业的发展、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等方还比较弱。建议以文山三七药物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弱项建设,走集群化发展的道路,从而全面提升文山三七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了目前江苏、浙江、上海三个地区产业集群的整体状况,总结出目前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遇、威胁以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依据TOWS矩阵模式向政府及集群企业提出适应产业集群发展需求的政策建议,从而促进我国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