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大立 《乡镇经济》2003,(12):39-41
中西部与东部差距的本质在于民营经济。要缩小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实现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崛起.关键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本分析了中西部与东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及其原因,提出了中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2005,(1):58-61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马晓河:多年来,农民收入低,主要是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也主要是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比如,2000年西部地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1556元,是东部地区的52%,2003年西部地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1878.9元,仍然是东部地区52%。如果能将西部地区农村2.82多亿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提高50%,该地区农民收入人均将会增加940元,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也将增加280元。  相似文献   

3.
运用2005~2009年中国31省份服务业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原因、空间差异与变动趋势进行考察,并将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整体仍表现为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增长,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其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较落后,且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中国及各区域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将环境自净能力指标纳入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基于TOPSIS综合评价原理,测算了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级经济单元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研究了环境污染变动的驱动因素。结论认为,样本考察期内,东部地区环境质量最好,依次为西部和中部地区。分省份看,环境质量最好的省份依次为福建、天津、海南、青海、宁夏、新疆、云南、黑龙江;完成"十三五"减排目标,环境质量较差的湖南、山东、江西、四川、湖北、广东、辽宁等省份是重点监控省份,中西部的落后地区是重点监控地区。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及环境规制强度,均能够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性;外资进入恶化了中国的环境质量,区域层面"污染避难所"假说成立。据此提出了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实施成效,存在地区结构性差异。本文构建总量指标与密度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统计数据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科技人才政策成效。研究发现,2002-2011年,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科技能力指数差距有所发散,而科技产出效能指数差距有所收敛,表明新时期我国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和流动政策没有逆转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科技能力差距发散趋势,而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在中西部地区产生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加快中西部发展,积极缩小区域差距,已成为我国跨世纪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中西部省区需要转变发展思路,总揽全局,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实施以下三大赶超战略。实施结构赶超:申西部省区加速发展的主题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表面上是增长速度、人均收入等方面的差里,深层次上则反映了经济结构上的差距。首先,从产业结构方面看,东部地区以加工业为主导,率先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而中酉部省区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地域分工中,一直是东部地区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慢、经济效益差,除了政策与地理环…  相似文献   

7.
在东部地区"推力"和中西部地区"拉力"的双重作用下,东部地区的高能耗产业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西部地区成了部分行业的"污染避难所"。选取工业内部26个行业,运用产值份额、能耗份额及相应的产值贡献率、能耗贡献率来分析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各行业的转移现状及由此所带来的能耗变动,从而探索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的环境压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加工贸易与地区收入差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间收入差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本文利用1997~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加工贸易与地区间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证明: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加工贸易上的巨大差距是导致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工贸易活动主要通过增加GDP和就业影响收入差距。可以通过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工产业,并建立若干集零部件生产和加工装配于一体的专业的出口加工区,实现零部件的本地化来缩小地区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区工业发展与环境的协调性及决定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饶梅先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7):59-64
工业环境效率是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协调性程度的度量。文章使用方向性距离函数的方法处理非期望产出问题,研究我国区域的工业环境效率状况,计算和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的差异与演进趋势,研究表明:在加入污染变量后东部地区环境效率值变化程度较小,而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水平下降幅度较大。该文实证考察了制度、地域以及经济运行层面的决定因素对地区环境效率差异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这些因素对三大地区的作用机理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及其变动趋势,与中国的引资政策导向并不完全一致。本文选取29个省市区、1999-2008年的农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作为基本数据,研究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区位变化及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前景。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农业外商直接投资仍占较大比重,"东高西低"的地区分布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但出现了"向中部扩散"的变动趋势,尤其是长江中游地区已成为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分布的主要地区,而西部地区仍对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缺乏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正>城市化不一定意味着拥堵和污染。中国是个大国,其发展必然有区域差异,正因为如此,中国依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的发展是从沿海开始的,现在在向内陆推移,这里就孕育着巨大的潜能。目前中西部的人均收入与东部有很大差距,实际上这个差距还在拉大,这是中国的问题所在,但也是潜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孙攀  吴玉鸣  鲍曙明  仲颖佳 《南方经济》2019,38(12):100-117
文章在对国内外与经济增长、环境污染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相关的文献进行述评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经济增长与雾霾污染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ArcGIS软件将NASA提供的2003-2016年全球遥感地图年均PM2.5浓度栅格数据值解析为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具体的数值,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与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数据模型(SDDPDM)对中国经济增长与雾霾污染之间是否存在EKC曲线以及引致雾霾污染空间溢出的因素进行了经验识别。结果发现,中国(整体)、东部地区及中西部地区均存在雾霾污染EKC曲线(中西部地区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处于雾霾污染随着经济增长而加剧的EKC曲线第一阶段(拐点为第二阶段)。这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离雾霾污染EKC曲线拐点的距离有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离雾霾污染EKC曲线拐点越近,该区域雾霾污染EKC曲线越显著;反之,则越不显著。中国(整体)、东部地区及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离各自雾霾污染EKC曲线拐点的距离分别为中等、较近及较远,故,在上述三种情况下,雾霾污染EKC曲线的显著性会出现差异。交通运输对中国雾霾污染治理起到了消极作用;科技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化及教育水平对雾霾污染治理均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中西部地区FDI对中国雾霾污染治理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而东部地区FDI则相反。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通过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等一系列措施,加快对外开放,经济实力迅速上升。到上世纪90年代末,基本实现了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第一个大局”。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使其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逐步拉大。要实现到21世纪中叶,全国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必须要加快广大中西部地区发展。在全国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启动“第二个大局”——实施西部大开发。2000年初,党中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2003-2007年我国各地区统计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这说明当总产值每增加1元时,中部地区的人均收入增加的最多,为0.65元,西部地区其次。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较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落后,发展的潜力大,投入回报大,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可以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升级往往会带来就业结构的变动。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的分析方法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而中西部地区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高度相关。全国和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的提升主要是投资增长的贡献,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对产业结构的提升有积极作用,而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提升和投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东、中、西部三大地区1978~2004年间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民间投资和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正的相关关系,民间投资也是引起地区经济差异扩大的因素之一。因此,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东部地区应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中西部地区要清除限制民间投资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以引导其由东部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扩散。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1998~2006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FDI对制造业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FDI有利于缩小我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FDI缩小制造业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的原因在于其能够更多地拉升制造业中低收入行业的相对工资,该作用在东部地区要大于中西部地区;FDI能提高制造业的相对工资,但这种作用在不同地区是有差别的。因此,FDI虽然缩小了制造业行业间的工资收入差距,但是客观上扩大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制造业的工资收入差距。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缩小制造业行业间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变异系数和锡尔指数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中国三大经济区的划分入手,选取人均GDP作为测评指标,用变异系数和锡尔指数对1978~2008年的区域差异水平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①全国范围内区域经济绝对差异不断拉大,相对差异有所缩小;②东部与中西部差异十分明显,而中西部之间差异不甚明显;③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呈不断缩小趋势,中部呈波动中下降趋势,西部处于波动中,但总体变化不大。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作简要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区域环境、要素投入、制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蒋海 《发展》2001,(8):68-70
从我国区域经济结构的总体特征看,由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梯度差异,社会生产力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逐级扩散、梯度推进,是一个客观必然的过程。但是,当前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与东部当年的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    东部发展经历与西部的不同之处      第一,前 20年,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传统产业的高速度数量扩张;当前,中西部地区经济的数量扩张却遇到了障碍:一是外需增长减缓,二是内需水平较低,大多数传统产业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因此,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可能仅仅依靠数量增长模式来实现。 …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理论和数理分析我国资本流动与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差异,发现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差距与资本流动的区域差异有较强的相关性,即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同时东部地区获得国内贷款、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为此,文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区域城镇化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