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新的经济金融形势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如何提高资本回报率是当前被广为关注的话题。本文首先对我国中小银行经营环境进行了分析,进而基于RAROC的农村金融合作进行机构资本回报率分析,最后进行了相应的总结。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至2014年末,我国有农村商业银行665家,农村合作银行89家,村镇银行1153家;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从2009年末的2945个减少到1570个;金融机构本外币农村贷款余额19.4万亿元,较2007年末增长285.8%,农村金融改革财税、货币信贷、监管政策相结合的正向激励扶持政策体系逐步形成,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有效改善,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新政     
银监会: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农村商业银行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是主要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服务“三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我国农村金融覆盖面和金融服务水平,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农村地区经济金融发展,央行与银监会自2005年以来陆续颁布实施新的金融政策,建立小额贷款试点,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进入门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相继涌现。与此同时,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不断深化,农行等大型商业银行涉农支农力度进一步强化,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格局正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5.
高伟 《西部论丛》2008,(7):52-52
2006年底银监会放宽了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后,鼓励各类资本到农村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截至今年5月末,全国正式开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41家,其中村镇银行28家。村镇银行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但总体而言运营比较正常,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内部看,村镇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与其他商业银行基本相同,但他们能主动转变经营方式,不等客上门,主动深入农村,和农信社竞争存款、客户和人力资源,在竞争中增强了自身的营利能力;  相似文献   

6.
"凡是在农村地区吸收存款的都应有服务‘三农’的责任。"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既有农业产业的弱质性特征、农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大等因素影响,也有商业银行效益考核压力、政策性银行资本金不足、农村合作金融萎缩、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育慢、农业保险发展不快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银行类金融机构主要有五类、九种,分别是:商业银行中的农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的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机构,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的村镇银行、农村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截至2008年1月末,五类机构资产总额14.7万亿元,占金融机构资产总额53.5万亿元的27.6%;  相似文献   

8.
李颖 《中国经贸》2013,(13):64-65
近年来,解决好“三农”问题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问题,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农业加速发展、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为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农村金融仍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服务主体以中小金融机构等主,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简称“商业银行”)仍未全面拓展,部分系统性和区域性“贷款难”问题仍很普遍。因此,商业银行个人支农类信贷业务需要进一步提高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9.
抓住“先行先试”大好机遇创新农村合作金融改革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的要求。这既是对十年来农村金融改革成绩的肯定,又为农村金融机构进一步的改革指明了方向。经过第一轮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明显改善,盈利能力不断增强,改革成效显著。然而农村合作金融系统目前的改革和发展速度仍然赶不上其他金融机构,如四大国有银行和其他城市商业银行等。  相似文献   

10.
加强农村合作金融监管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朱艳吴景杰《中国人民银行法》中指出:“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实施监督管理,维护金融业的合法、稳健运行。”对农村合作金融监管是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实施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深入开...  相似文献   

1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之一,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关键。认清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分析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江苏实际深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建立以正规金融为基础、以合作金融为主力、各类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江苏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张水平 《特区经济》2008,228(1):156-157
我国农村金融已严重边缘化,束缚了农村经济发展。因此,改造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实现金融机构多元化,成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结合罗虚戴尔原则的具体内容和农村合作金融环境特点,提出用此原则来构建和改善农村金融合作机构,营造竞争性农村金融秩序,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鼓励各类资本新设主要为当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村镇银行.以及鼓励境内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到准入区设立专营贷款业务的全资子公司,这两条政策至少意味着农村大兴村镇银行和专营贷款业务的全资子公司的黄金时代将要到来。 农村金融将迎来一个新的转折点。2006年底.银监会推出了新的农村金融准入政策.首次正式引入农村银行业竞争.为农村银行业金融组织多元化奠定了制度基础。在刚结束的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农村金融改革也被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与发达国家的农村金融相比,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缺失,商业银行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作用相对衰退,资本市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运用不充分,保险服务与农村经济发展关联度低。金融富农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瓶颈的一个强有力的突破口,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产业化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为此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农村金融的经验和方法,结合我国自身的发展情况,实施金融富农发展战略,具体要组建村镇银行、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手段和产品、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5.
完善我国支农金融服务体系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几经改革 ,目前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 ,农村金融体系在整体功能上已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应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力度 ,建立以农村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机构为主体 ,以商业性和政策性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保障 ,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竞争的多元化的、统筹协调的支农金融服务体系 ,更好地为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服务 ,支持“三农”  相似文献   

16.
郭勇 《中国经贸》2015,(18):39-40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怎样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如何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已成为摆在商州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对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农村金融有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种形态。在甘肃省农村社会中,正规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资金覆盖范围和供给能力不足,而非正规金融缺乏规范性。所以,甘肃省应该完善正规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加大资金覆盖范围和供给,规范和引导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建立分工合理、功能互补、有序竞争的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唐盛江 《中国经贸》2010,(16):55-55
农村商业银行是指由原来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经改编组建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组织。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产物,在新形势下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然而,由于外部政策和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金融风险日渐呈现,并且风险多样化、复杂化。面对金融环境变化、风险增大的现实,本文从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特点、存在的风险以及管理与防范三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信用是农村金融的基础。若农民信用不固,则任何通过外力构建的农村金融组织都将难以为继,20世纪上半期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演变即体现了这一点。自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农村在思考传统合会运作及其信用管理方式的前提下,借鉴西方合作金融思想,形成了一股商资主导的以培育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的农村金融浪潮。但由于农信社的内部约束和银行的外部约束并未有效提升农民信用,信贷效率低下,通过商业银行培育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方式遭到废弃。后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合作金库主导的农村合作金融,偏重于合作资金的供给,对合作社信用疏于监督,最终导致合作金融体系难以发挥效果。本文将基于这一线索,透过信用管理思想的发展演变,观察和思考信用体系对于合作金融在近代中国由兴至衰的内在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地方性和区域性金融机构,是商业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明确经营方向,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而财务管理是农村商业银行管理的重要方面,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基础.本文就如何加强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加强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必须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