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付颖 《理论观察》2008,(2):42-43
国家主权是国家固有的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是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标志,是国家的根本属性。这是在17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产生而形成的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的含义。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速度的加快,传统的国家主权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主权原则也因此受到冲击。对此,我们有必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国家主权理论进行重新认识,做出理性抉择以便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特别是对于我们发展中国家,更应该重新认识这一问题,端正自己的态度,使我们能在这场全球化运动中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并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争取更多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一体化又称区域经济集团化。在该一体化进程当中的主权问题,主要探讨的是经济主权问题。既而引发出了在这一历史趋势当中,国家如何最大限度地把握好调整其尺度的原因和途径,即所谓的主权“让渡”问题,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国家主权被弱化的挑战。我们的结论是:“让渡”的是经济主权而非政治主权,而该行为的发生又是以平等的主权观为出发点,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家利益的同时协调好其与集团及其集团内部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企业跨地区实现区域内地域分工是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及企业自身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不可改变的历史潮流和趋势。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政府而言,只有充分认识到企业内地域分工的发展规律和没时期所表现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抓住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机遇,实现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任琳  张尊月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10):77-103+158-159
相较于以往导致国际制度复杂性出现的客观成因,目前的国际制度复杂性主要是由大国主观塑造产生的,是大国博弈在全球治理领域中的具体显现。规避国际制度冲突并塑造国际制度间的融合日益成为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核心议题。作者分析了霸权国与新兴大国之间是否更难实现国际制度融合的问题。研究发现,欧洲稳定机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间的国际制度融合度远低于预期,而清迈倡议(多边化国际制度)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间的国际制度融合度却高于预期,这主要是因为国际制度的主导国或倡议国之间存在的所谓“志同道合”盟友关系并不是促进国际制度融合的必然前提,霸权国与新兴大国各自主导或倡议的国际制度之间也能实现融合。除国家逻辑和市场逻辑外,区域逻辑在国际制度的融合中也可发挥主要作用。在货币金融议题领域,从区域化到全球化的整合方式有望成为未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可选路径。  相似文献   

5.
2004年,中国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和第三大贸易国。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特别是中国贸易投资发展和区域合作战略对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引起国际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6.
作为20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内容之一,金融全球化既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中介形式,又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如果说金融创新以金融工具的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创新导致了全球金融业的一场革命,那么金融制度的创新则从更高层次上促进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以欧洲货币一体化为例,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提出和欧元的诞生就是一种金融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尚莹 《辽宁经济》2009,(10):75-75
21世纪的今天,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的深远、发展速度的迅速、领域范同的宽广超越了以往任何时期的历史规模。面对这些,我们应该针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一、世界政治民主化国际关系多极化及民主化进程表现 一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当代世界的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封建主义制度,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西方世界城市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城市迅速崛起,世界城市网络逐渐形成,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和城市发展中令人瞩目的现象。世界城市理论在西方学术界经过了长期发展和演变,研究内容涵盖世界城市的概念、特征、功能、分类、形成机制以及世界城市网络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分析和总结西方世界城市理论的研究成果,对促进我国大城市的发展以及建设世界城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活动的发展趋势,国际组织、各国政府、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等各种因素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此,我国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以因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翊  林卿 《科技和产业》2006,6(10):1-4,10
经济全球化能形成趋势的本质就在于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人类的福利水平;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两趋势同时增强,是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降低交易成本的一种理性选择;资源要素的直接流动与整合是世界经济分工与合作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发展模式.正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竞争、推动区域共同发展的主流模式。党的十七大指出:“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坚持以大城市发展为主导。积极推进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都市圈建设.  相似文献   

12.
张茉楠 《中国经贸》2009,(19):35-37
东盟经济部长会议刚刚落下帷幕,中国和东盟《投资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合作框架全面建立。随着《货物贸易协议》(2004)、《服务贸易协议》(2007)、《投资协议》(2009)三个协议的签署和实施.中国与东盟地区将成为继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至此.一个拥有19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约45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世界最大自贸区框架已初露雏形。  相似文献   

13.
从根本上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当前的全球经济治理已经无法应对过去几十年中快速全球化过程出现的新挑战,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复杂和一体化的世界经济的需要。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积累外汇储备的需求不断增加。如果这个趋势不变,到2035年美国之外的美元外汇储备与美国GDP之比将由当前的不到50%上升至700%。第二,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美元资产上,尤其是对美国国债的需求。由此美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入WTO以来,对外经贸战略就将重点转移到区域合作的参与方面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以及中国本身经济发展的势头愈加强烈,其参与区域一体化的进程迅速发展。本文将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中国参与区域合作的动因,再对其现状、模式、特征以及中国加入之后的影响进行综述,总结出现有问题,并提出中国在世界区域合作发展的相关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世界各国间经济依存度加强,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与经济全球化相伴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增。经济全球化在刺激区域经济一体化向更高形式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冲破与经济区域化相适应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框架。在这波及世界各个角落的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过程中,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将呈出新的特点,新的趋势和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产业集聚与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各种区域经济集团的成立,成员国企业间的交易成本逐渐降低,这必然引起产业在成员国之间的重新集聚和扩散,从而导致将产业在成员国之间的转移.而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由交易成本降低原因,产业经历了一个从集聚到扩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是按等价原则进行交换的经济,是以消费决定贸易,以贸易决定生产的导向型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积极有效的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能够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经济体制。它的主要特征是:在发展目标上,坚持以社会成员普遍受惠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将以人为本贯穿于市场经济始终;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8.
<正>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中的ECFA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日益深入,各类资源的跨国界流动和配置不断增强,各国经济间相互开放和融合的程度大大加深。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2月22日,南开大学经研所和南开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基地”联合主办了“第一次世界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与欧洲”专题研讨会。荷兰莱顿大学教授、南开大学客座教授皮尔·福瑞斯(Peer Vries)在会议上作了主题报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天津社科院和南开大学等单位的近二十名学者就有关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在“前近代时期是否存在着一个全球化经济?”的报告中,福瑞斯教授的回答是“既存在又不存在”。福瑞斯认为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的16世纪到18世纪,奢侈品是当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区域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区域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像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