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业务招待费是企业一项重要的开支,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接待客户而发生的费用。由于我国税法对于企业业务招待费的扣除存在诸多限制,导致业务招待费往往令企业额外增加税负,为使企业脱离这一困境,文章从三个不同视角对业务招待费的筹划进行了分析,并对筹划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2.
杨英 《发展》2010,(6):90-90
业务招待费,是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活动中用于接待应酬而支付的各种费用。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改变了以前的扣除比例,业务招待费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合理费用,会计制度规定可以据实列支,税法规定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可在所得税前扣除,超过标准的部分不得扣除。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调整了业务招待费的税前扣除规定,并与国际上的一些通行做法相接轨。企业应当在业务招待费不能全额扣除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和控制招待规模,以求最大限度取得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王大伟 《中国经贸》2013,(22):204-204
在日常纳税实务中,企业业务招待费的税前扣除往往会带来较大的涉税风险,为此,本文结合业务招待费所涉及的税法规定及日常涉税实务,介绍如何正确处理业务招待费的相关涉税问题。  相似文献   

5.
利用允许扣除项目是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重要手段,扣除项目纳税筹划能够使企业通过合法的节税获得最大利益。本文主要从亏损结转、固定资产折旧、存货成本计价、业务招待费、捐赠支出、利息费用等方面入手,结合具体案例,研究企业如何通过合理地筹划来增加其税前扣除金额,进而达到节税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吴悦 《天津经济》2006,(2):70-70
税法规定,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准予扣除项目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与取得应纳税收入有关的所有必要和正常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一些企业在汇算清缴时经常把握不好某些项目的税前扣税限额,从而导致这些费用不能在所得税前扣除,企业要为此承担一笔不小的税金。目前许多企业超出扣除标准的主要是广告费、业务宣传费、招待费、借款利息等项目。  相似文献   

7.
252家上市国企公开披露业务招待费总计65.25亿元 "中国铁建不是最多的,很多企业根本就没有披露这一项"据港澳资讯统计的数据显示,252家带"国有"背景的上市企业,2012年报中公开披露的业务招待费一项,总计65.25亿元。其中,建筑和制造类企业成为当之无愧的招待费之最。在业务招待费过亿的国有企业中,中国铁建、中国交建等建筑企业,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等制造企业名列前茅。而在资源类企业中,五矿发展、中金黄金、上海能源、上海电力、攀钢钒钛等企业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体之间、企业与有关部门之间的交往逐渐增多,广阔的经营市场为企业开辟更广阔的生产与销售渠道敞开了全方位的大门,因此,业务招待成了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事物。国家规定,企业使用业务招待费应当加强管理。然而在现实...  相似文献   

9.
马晶晖 《中国经贸》2014,(4):167-168
由于现行会计准则对企业捐赠计量没有详细说明,现实务操作中容易出现核算困难。现行税法对企业非货币性捐赠规定应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视同销售和捐赠两项业务进行流转税和所得税处理,并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有标准和限定。本文以税法允许所得税前扣除的捐赠为例,举例说明经济业务实质相同的捐赠由于企业采用不同的捐赠方式所承担的税负都不相同,有些行业的捐赠行为所承担的税负甚至超过不捐赠时所承担的税负。建议完善相关捐赠方面的会计制度和扩大税收优惠力度,以规范会计操作和降低企业捐赠成本,促进我国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据港澳资讯统计的数据显示,252家带“国有”背景的上市企业,2012年报中公开披露的业务招待费一项,总计65.25亿元。  相似文献   

11.
企业纳税本年度应计未计的项目当年未扣除,在以后的年度进行补扣情况是否可行。企业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不得转移以后年度补扣,可以回到业务发生当年,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在三年内进行调整,已经补扣补提的项目应在补提补计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做纳税调增处理。  相似文献   

12.
左从银  刘红梅 《中国经贸》2023,(21):244-246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可以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够推动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不过,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也会面临相应的税务风险问题,如何做好税务风险的防范与应对,是企业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文章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于企业研发创新的意义出发,对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面临的税务风险及应对措施进行了讨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控制成本,现行财会制度对提取坏账准备、职工福利费、业务招待费、计税工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等都进行了相应的比例控制,而对企业的广告费则没有一定的比例控制,全额列作产品销售费用,直接抵减当期损益,这样对广告费的处理虽然简便易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强度、RD投入强度和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假设,以2017年江苏省894家新三板中小企业为研究样本对三者关系进行研究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强度对本年度公司业绩有明显正向影响,而RD投入强度对本年度公司业绩呈负相关关系;在加计扣除强度提升的情况下,越高的研发投入强度反而会降低大部分企业当年的绩效。  相似文献   

15.
鞠时珍 《科技和产业》2022,22(9):99-105
以A股高端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2015—2019年企业相关数据分析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基础研究产出的影响,并检验研发人力资本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显著激励高端制造企业基础研究产出的提高,且研发人力资本投入在二者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在全样本检验基础之上,进行行业、区域、企业属性的异质性检验。结果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生物医药行业、轨道交通行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基础研究产出的影响显著,而加计扣除对航空装备制造、智能制造行业的影响不显著;对华东、华南地区制造业企业基础研究具有显著影响,加计扣除对华北、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加计扣除对民营企业基础研究的影响较为显著,对国有企业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黄健 《湖北经济管理》2009,(17):136-138
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增值收益部分涉及的税种主要有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本文对房地产企业所涉及的以收益增值为课税目的的土地增值税和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一方面可以在实务操作时注意避免进入税种误区,另一方面探讨两种税法税前扣除趋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问:企业以前年度发生应扣未扣支出,如何进行税务处理?答:对企业发现以前年度实际发生的、按照税收规定应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未扣除或者少扣除的支出,企业做出专项申报及说明后,准予追补至该项目发生年度计算扣除,但追补确认期限不得超过5年。企业由于上述原因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可以在追补确认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款中抵扣,不足抵扣的,可以向以后年度递延抵扣或申请退税。亏损企业追补确认以前年度未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支出,或盈利企业经过追补确认后出现亏损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存在愈演愈烈的趋势,如何在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得以生存,其核心是发展企业自身的优势,减少企业自身的短板,进行科技创新,研发创新,领域创新,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研发能力,开创新的研发产品,研发是任务是根本,筹划是节约是成果。为了鼓励企业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国家自2008年以来先后颁布了许多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先是允许加计扣除研发人员的工资薪金,到后来五险一金扣除范围的拓宽,以及其他费用项目扣除内容的增多,充分表明了国家出台的这些优惠政策是非常鼓励企业进行研发项目的投入。特别是财税[2015]119号文件,放宽了企业适用条件,扩大了适用企业范围。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加大研发费用的投入,同时更需要对研发项目进行税收筹划,节约投入成本,因此企业能否合理安排纳税筹划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首先列示了加计扣除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分析了加计扣除新旧政策之间存在的差异,便于财务人员学习新政策进行对比,增强关注点;其次阐述了实际工作中工程建设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阐述的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纳税筹划策略,对于实际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鞠时珍 《科技和产业》2022,22(10):156-159
以2010—201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探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这一税收优惠显著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对小规模企业创新绩效的激励作用强于大规模企业,对国有企业创新绩效的激励作用强于非国有企业,对技术密集型企业创新效率的激励作用强于非技术密集型企业。建议针对企业规模、所有权性质和企业技术密集程度执行差异化的加计扣除政策。  相似文献   

20.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颁布,有效的推动了科技型企业的发展。2018年该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又扩充至所有企业,极大的激励了我国企业的创新热情。其中在中小型企业中尤为突出。但在政策的现实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首先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政策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该政策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结合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本研究对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具体实施和实际执行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