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张嫄 《经济视角》2010,(12):94-96
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国际账户体系,分别体现一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流量和存量。近年来美国净国际投资头寸持续负值,我国净国际投资头寸持续扩大,但庞大的债务不但没有对美国形成制约,反而成为其维持金融霸权的工具,而我国作为债权人并未充分享有利益,却为美国提供了低成本的融资。本文通过对比中美两国的国际投资头寸表,分析了两国在经济利益分配上的严重失衡,并针对中美经济的再平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国际账户体系,分别体现一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流量和存量.近年来美国净国际投资头寸持续负值,我国净国际投资头寸持续扩大,但庞大的债务不但没有对美国形成制约,反而成为其维持金融霸权的工具,而我国作为债权人并未充分享有利益,却为美国提供了低成本的融资.本文通过对比中美两国的国际投资头寸表,分析了两国在经济利益分配上的严重失衡,并针对中美经济的再平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数字     
《商周刊》2012,(9):12-12
国家外汇管理局4月23日公布的“2011年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显示,2011年末,中国对外金融资产47182亿美元,对外金融负债29434亿美元,对外金融净资产17747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的对外经济活动是该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该国的国内经济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基于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核算,结合国内经济核算数据,从两个角度进行对外经济分析.从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出发,分析了近年来国内经济对国际贸易市场的依赖程度及其变化趋势;从国际投资头寸数据出发,简要分析了我国对外资产负债状况.此外,针对我国在对外经济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结合当前所处的经济新常态背景,提出一些应对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爆发后,对美国通过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等方式稀释其对外负债"赖账"的担忧就一直持续;近期债务上限谈判导致美国主权评级被下调并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美国国债违约可能性更让中国持有的巨额外汇储备安全备受关注。该文从国际投资头寸视角出发,利用最新数据对进入本世纪以来、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美国的"赖账"经验进行分析表明,美国依靠金融霸权及其长期在对外直接投资和金融投资中建立起的强大综合实力,有效地减缓了对外净债务的上升,本世纪以来已经"赖账"高达4万多亿美元。基于国际投资头寸视角,本文认为未来美国仍会以缓和的方式实现赖账。  相似文献   

6.
张效冬 《经济论坛》2007,(21):43-45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2006年<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2006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为16266亿美元,其中,储备资产10729亿美元,占比为66%,明显地呈现出以储备资产为主的资产结构.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购买美国"正在成为国内外商界的热门话题,这个话题是在中国跃居净债权国且亟须优化对外资产结构的背景下发生的。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曾长期扮演对外净负债国的角色,外债累累而海外资产寥寥。时过境迁,沧海桑田,2004年新中国第一次公布了国际投资头寸表,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货币金融思想和后凯恩斯货币经济学存量—流量一致模型(SFC)分析方法,考察债务—美元国际货币体系的本质,梳理了支撑其霸权地位的六个主要支柱,阐述了影响其主要支柱变化的因素与机制;考察了其霸权性质的具体表现,即美国国债国际实际利息支付下降与美国国际投资头寸中资产端相对负债端的超额收益率现象。进一步测算出美国从2006年一季度至2022年四季度,超额收益率在国际收支总头寸平均值为0.397%,直接投资头寸平均值为0.999%。当前,美国实体经济弱化、美元和美国国债国际使用度下降等关键因素的变化使得债务—美元体系的国际货币霸权地位发生动摇。未来我国应该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我国在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高琼 《时代经贸》2009,(11):68-69,67
加入WTO之后,我国与国际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投资合作,对外直接投资稳定增长。本文通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总结出当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而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投资有了新的变化,本文主要就国际投资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我国如何应对国际投资的新发展,希望为我国对外投资提供一些参考,促进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正处于较快发展期,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及国内产业结构调整都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提供了契机。遵循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一般规律,根据中国产业成长的阶段性特征,充分考虑国内投资主体的实际,在准确把握投资区位环境要素的基础上,以提升国内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科学、合理地确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姜睿  苏舟 《当代经济》2006,(1):64-66
国际分工的不同,决定了不同性质对外直接投资的存在。对外直接投资有以下几种模式:优势型对外直接投资,这种模式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对国际分工中更低阶梯国家所进行的投资,其目的是发挥投资国的相对优势、转移失去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以及国家鼓励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等投资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浙江民营企业开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目前,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模式有建立境外加工基地、国际营销网络、境外研发机构、实施海外并购以及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等。民营企业可以采取成本领先、差异化和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策略,并通过嵌入当地生产网络、创新网络和社会网络实现持续成长,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国际竞争优势的形成是培育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关键。香港地区是我国大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首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大陆企业对香港直接投资的动因,探索我国大陆企业在对香港直接投资过程中的成长路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国际竞争力是具有层次的综合竞争力,其成长也是基于这些层次的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成长的函数模型。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我国一些已经具备条件的企业应尽快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这不仅是为了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也是我国经济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强烈要求。本文就企业通过对外投资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意义,国际市场投资环境,对外投资战略选择以及对外投资进入国际市场应掌握的原则作了较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非洲援助和直接投资是近年引起普遍关注的国际现象。基于非洲国家样本的面板数据模型回归结果揭示,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发展援助,有利于促进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尤其是当中国投资进入规模较小的东道国时,援助对企业开展海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研究结论表明,在当前国际社会经济背景下,将对外援助与对外投资等政策结合起来,推动对外援助与对外投资的协调发展,是可行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王宽 《经济师》2007,(9):78-78
文章结合我国人口、资源、外贸顺差、外汇储备现状,借鉴国际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实践,分析了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因素,论述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并展望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和层次发生了很大变化,投资结构得到改善,质量有明显提升。中国企业顺应国内经济转型,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并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自主产业价值链。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驱动和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还将保持快速增长。同时为政府制定政策和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高度融合于国际贸易政策,并逐渐成为企业对外投资的软约束。本文以国际社会责任运动的新趋势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国际社会责任运动新趋势对中国对外投资的影响,并剖析了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破解中国对外投资社会责任之道: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多方联动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战后国际投资格局的一个突出变化,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兴起,其增长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在国际投资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这一现象引起经济学者们的注意,随之出现了众多派别的理论。本文拟对各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和当前影响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点研究心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