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市场也逐渐由单一的以农为主的自然就业式向多元化的就业模式转交,同时农村妇女的就业模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形成了现阶段农村妇女新的就业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村女性劳动力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和限制,使得农村女性在就业方面,与男性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农村女性就业的主阵地还是农村,这一现状不仅阻碍妇女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还直接影响劳动力生产事的提高及整个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为此,有必要对农村女性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为农村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在制度安排、传统观念以及婚姻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下,人口流动对安徽农村妇女社会地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受流动影响妇女在经济地位、家庭地位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都表现出与男性群体的差异性.因此,要从政策层面提升妇女受教育水平;改善妇女就业环境;促进乡村发展;关注妇女性心理健康等,从而逐步提高农村妇女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3.
李华红 《经济与管理》2008,22(10):35-39
人口流动严重削弱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具体表现在:老年人获得的经济支持相当薄弱且极不稳定,其日常生活照料主要依靠自己和老伴来完成,在精神慰藉方面老人们内心呈现出孤寂失落感与满足感并存的双重特点。另外,农村劳动力外流降低了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还导致家庭和整个社区尊老养老文化基础动摇。构建和完善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制度应从家庭、社区和政府三个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的公平和效率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薛军民 《财经研究》2003,29(4):55-60
本文主要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行为对农村经济所产生的公平与效率的影响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提高农村经济效率的同时,加剧了农村内部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农村经济效率的提高,得益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则源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贫困地区和农户在这一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这一分析也是对库兹涅茨曲线在农村经济内部的一个验证。  相似文献   

5.
农村妇女实用人才资源的开发,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目前我国人才资源尚未完全开发、潜力仍然很大,尤其是目前农村劳动力的主力军是妇女,关注妇女实用人才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至关重要。以农村妇女为切入点,分析了农村妇女实用人才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开发农村妇女人才资源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妇女实用人才资源的开发,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目前我国人才资源尚未完全开发、潜力仍然很大,尤其是目前农村劳动力的主力军是妇女,关注妇女实用人才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至关重要。以农村妇女为切入点,分析了农村妇女实用人才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开发农村妇女人才资源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改革政策在创造农业总产出快速增长的同时,加重了农村妇女的相对贫困程度.家庭联产承包制促进了农民家庭收入大幅提升,实现了农业生产活动向女性化的彻底转型,但土地资产男性分配的传统模式未曾动摇,使女性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移的步伐滞后于男性.“一孩半”人口政策暗含着“重男轻女”的社会性别不平等思想,成为维持农村“男尊女卑”的工具,女性的权利、能力在出生时就被忽略并持续到老年阶段.市场化经济改革使农村妇女的社会权益、经济利益被家庭/社会的整体利益所替代,农村妇女陷入比改革前更艰辛状态.制定农业发展政策和农村反贫困政策,需要从社会性别视角寻求男女两性之间权利、责任、义务、机会和资源的平等而不是“男女一样”.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素质直接决定着农户家庭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后劲,高素质的劳动力能够比较正确地处理人口生育、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现实问题,实现农村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西部农村劳动力思想道德素质落后、文化技术较低、农村生活环境较差和身体健康状况欠佳等因素严重制约着西部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只有转变观念,减少农村人口总量,加大教育投资的力度和不断改善农村劳动力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强健体魄,才能为西部培养新型农民,加快西部农村经济向小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出去后,对农村家庭造成较大冲击,出现大量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农村家庭功能随之出现了失衡.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如果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解决不好,影响的不仅仅是农村家庭成员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会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就是试图探讨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分配不平均加快了农村向城市的迁移速度,在偏远山村出现了很多空巢村庄。本文利用第二次全国农业统计调查中陕北两个农村地区的数据,分析了我国贫困地区农村人口迁移状况,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揭示了我国贫困地区人口迁移的模式、原因和迁移的后果。本文主要结论如下:在同一地区较贫困的家庭比其他地区的人更可能发生迁移;家庭的迁移行为与劳动力的迁移行为是截然不同的。根据分析本文提出了作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农村移民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1.
从整个社会的发展现状来看,农村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直接推动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许多贫困地区的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还不能形成互相促进的发展态势。本文在明确金融对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抑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便大力发挥出金融对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障碍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对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因为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不仅关系到农村妇女自身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我国劳动力结构的平衡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同男性劳动力相比,我国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程度更低,其转移存在着更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土地问题是解决当前"三农"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核心.土地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国家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农村妇女由于传统习惯和文化素质的影响对土地的依赖性更强,所以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保护更为重要.《婚姻法》修正后对夫妻财产制度作了许多新的规定,特别是第39条第2款,"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依法应当予以保护"的规定,是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制度的一个新的突破.目前,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比较严重和突出,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农村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因此,关注农村妇女权益保护,对解决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浙江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劳动力都实现了非农转移,其中包括妇女劳动力,一些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从体力和技术要求上看,妇女就业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妇女除了工作以外还担负着女儿,妻子,母亲的角色,家庭和工作有时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冲突,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最好的平衡之道就是实现本地就业,除了在当地的工厂企业就业,加工点与工厂企业对接作为一种较新的本地就业方式也许会为农村妇女的就业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实现更大范围的就业.  相似文献   

15.
留守妇女是伴随着农村男性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而产生的一个社会弱势群体。对留守妇女的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归纳出留守的原因、留守妇女的生存状态、留守妇女的婚姻与家庭、留守对农村妇女发展的影响、留守妇女对整个社会的影响、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等六个主要的研究领域及其成果,提出了未来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及可采用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创造和维护公平发展的环境。政府的责任是:保证整个社会的公平,创造和维护一个公平发展的环境,保证迁徙、居住、就业、发展权利;减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费用、负担,废止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切经济活动的各种不合理税费;消除农民进城的种种限制,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条件;建立统一开放的和有序竞争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以经济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来带动就业的增长;壮大农村地区接受城市经济辐射的能力。2.增加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从长期看,建立在农村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基础上的农…  相似文献   

17.
在河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从农村流向城市,二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三是从农业流向非农产业.其中,进入城市就业的农民工在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其就业环境和就业收益日益好转,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主渠道地位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8.
从发展中看我国乡镇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第二个奇迹几年来,特别是1984年以来,我国农村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崛起之势。目前,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不断扩大,不仅已经成为振兴农村经济、繁荣农村的重要力量,而且在整个国民经济庞大系统中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984年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劳动力已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1985年可以达到20%;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就业人数增加了2000多万人,其中向建制镇转移人数大幅增加。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为缓解农村就业压力,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城镇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作为贫困地区的固原地区城镇化建设严重落后,既限制当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制约商品经济发展。已成为影响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因素之一,加强对固原地区城镇化进程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工潮:起源、效应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正芳 《财经科学》2004,(4):98-102
民工潮根源在于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的利益比较;它的出现与发展不仅对农村与农业经济具有正面影响,而且对城市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应制定合理的政策,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和流动,因势利导,创造条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各方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