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根据主导产业的理论和评价方法,在借鉴比较优势理论、罗斯托经济增长理论、赫希曼产业关联理论等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山西省大同市主要行业进行优选,确定建材业、旅游业以及电力业为大同主要产业,最后在明确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现代农业”趋势下,主导产业选择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转型升级是主导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比较优势理论、产业关联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为指导,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确定农业主导产业选择指标,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指标体系结构、准则及权重,从而构建以产业竞争优势和产业化程度为主要指标的区域内主导产业选择模型。以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为例,得出各产业主导能力的次序,确定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从产业链、产学研合作、产业融合、创新驱动等互联网思维的角度,对主导产业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产业选择模型能为主导产业选择、发展模式和路径提供重要参考,为实现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一、引言经济学界通常根据各个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把产业分为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先行产业等。产业选择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是随着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它更多地关注研究工业中主导产业的选择,而对于工业中潜力型产业的研究相对较少,也较少关注研究工业中潜力型产业的甄别问题。世界上发达国家工业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主导产业培育与产业体系重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洋  刘毅 《经济地理》2006,26(1):50-54
以东北地区主要工业行业区位商、生产竞争力、市场竞争力的计算结果为依据,对东北地区区域主导产业及产业体系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统计分析模型将区域产业体系划分出四个组群,即有较大优势的行业、有一定优势的行业、无明显优势的行业以及衰退行业。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区域主导产业及产业体系特征的形成机理,提出主导产业培育框架、产业体系重构的构想方案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重点产业环节选择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在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和重构的基础上,从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时代要求出发,系统构建重点产业环节选择的水晶模型及分析框架,研究认为重点产业环节选择不同于主导产业选择,是一个复杂的"水晶"体系,主要包含八大主要影响要素,即主体功能区建设、市场需求、技术经济、生产要素供给、产业基础、产业关联、政府和全球化,并由此提出相应的的八大选择基准。最后以湖南省太阳能光伏产业重点环节选择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理论检验。  相似文献   

6.
一、主导产业的理论分析 最早提出主导产业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艾伯特.赫希曼(A.O.Hirschman)。他主张,应该采取不均衡求均衡的发展策略,供给与需求不一致促进了经济增长。对特定行业的重点投资,使得供过于求,市场不足。这种不均衡因素对关联产业形成一种拉力,促使这些产业的发展,关联产业的发展又使得产业整体趋于均衡,然后再在新的产业层次上确定新的主导产业,重点投资。他在《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了“产业关联度标准”,关联度高的产业对其他产业有比较强的前向、后向、旁侧关联,应该把这种高关联度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对主导产业进行系统分析的是美国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W.W.Rostow),他吸取了熊披特创新理论和赫希曼不平衡发展理论,一方面反映了新古典经济学观点,认为主导产业的高供给形成了需求压力和低价格,促使新产业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徐敏 《经济师》2007,(8):74-75
主导产业是决定区域在区域分工格局中所处地位与作用的、对区域整体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产业。资源型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是资源型产业。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资源型产业也必将经历一个由兴盛、稳定到衰退的发展历程。因此,新兴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是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的核心问题。资源型县域经济应科学运用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确定当地的新型主导产业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经济分析不能局限于总量分析,应该深入到中观层面,乃至微观层面;经济失衡是主导产业出问题所致,如果仅从总需求与总供给角度来分析,是倒果为因,难以得出正确结论。为此,本文在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主导产业理论、主导消费需求理论和产业运行轨道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中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提出了中观分析方法和新的经济预测方法,阐述了不需要借助扩张性或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信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主导力量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深远。笔者基于主导产业理论分析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机制。在信息产业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理论测算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关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东、中、西部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与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其中,东、中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主要通过提升区域产业技术进步速度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动力来自于电子信息产业的总量扩张而非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钻石理论的我国主导产业选择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以往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可以看出以往的理论基本上都是从比较优势角度出发对产业问题进行研究,由于建立在相同的理论基础之上,国内外学者所提出的众多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经常存在着许多通病,例如,操作性差、不系统等。上世纪90年代,波特教授提出了在竞争力理论上有着重要历史地位的钻石模型,随后,各国学者便不断对钻石理论进行发挥,并继而形成了关于钻石模型的各种竞争力评价理论。文章突破原有的产业选择理论框架,引入竞争力评价模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我国各主要地区的产业选择模型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环保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与产业组织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贤刚 《当代财经》2004,(4):89-91,100
环保产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各国政府都将环保产业放在重要地位。本文应用产业组织理论,对我国环保产业市场结构及其成因、环保产业组织的目标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产业组织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合分析评价各种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赫希曼的主导产业关联度标准,采用关联分析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以各层次产业对目标产业的贡献关联程度为基础,综合确定区域主导产业,并通过具体实证研究验证所用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总结了产业集群的一般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探讨,认为产业集群的发展会重新整合区域产业资源,并使之实现合理化配置。在此过程中,产业集群还会促进产业部门结构调整以及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演进。然后,选取东莞玩具产业集群为例,分析并证实产业集群对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主导产业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发展是城镇发展的依托,正确确立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主导产业,才能保证城镇化的稳步推行,保证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的快速提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稳定转移,才能保证大、中城市产业的调整。通过对国外产业的发展过程和当前选择农村城镇主导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主导产业应该主要从第二产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不是第三产业中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从投入产出表分析安徽省主导产业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安徽省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出发,依据主导产业指标的选取原则,选取主导产业的相关指标系数,然后由投入产出表计算主导产业的相关指标系数,从产业关联方面分析安徽省各产业的影响力、感应度、技术、劳动投入结构、经济效益等指标系数与主导产业的关系,综合各因子的影响力大小,依照排名得出主导产业,最后对安徽省主导产业的选择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新疆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出发,依据主导产业指标的选择原则,选取主导产业的相关指标系数,然后由投入产出表计算主导产业的相关指标系数,从产业关联方面分析新疆各产业的影响力、感应度、技术、劳动投入结构、经济效益等指标系数与主导产业的关系,综合备因子的影响力大小,依据排名得出主导产业,最后对新疆主导产业的选择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主导产业理论综述 (一)主导产业定义及其特征 所谓主导产业,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强的技术进步能力,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增长具有较强的前向拉动和后向推动作用,对经济发展起导向性和带动性作用,代表了产业结构演变方向或趋势的产业.  相似文献   

18.
叶胜龙 《当代财经》2003,(5):106-108
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至今仍是我国对外出口的主导产业。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中国加入WTO,人们对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出口主导产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产生怀疑,并就未来我国出口主导产业的选择提出各种建议。本文就当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及未来出口主导产业的选择,结合产业发展理论,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熵值法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馨 《经济师》2011,(1):82-84
文章运用统计学、区域经济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与观点,应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为例,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基于熵值法的数学模型,对产业中的资源的优劣势进行综合评价,为县域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的可行性选择作进一步铺垫。  相似文献   

20.
李新  刘朝明 《生产力研究》2008,(15):112-113
文章从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角度对主导产业选择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通过分析我国区域主导产业研究状况,找出了我国的特殊经济区域——高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1)对高新区主导产业的理论研究明显不足;(2)对高新区主导产业的内涵尚无明确定义,以及缺少符合高新区功能和产业特色的选择基准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3)缺少高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定量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