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管理”作为一种富有创意的管理办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主要表现为充分尊重人的情感,用情感去感染人、教育人、帮助人,引起情感的互动和共鸣,以达到思想引导的目的。当代大学生思想认识矛盾,需要管理者加强和学生的情感联系和思想的双向沟通,寻找合理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各方面积极性,抑制消极情绪,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用和谐的方法培养人,培养和谐的人,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重视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感的实际相结合,是和谐社会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创造美、欣赏美是人类的本质属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创造美的活动领域之一,也是通过改造人的主观世界而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目标的一个特殊领域,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而且可以是美的。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理性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目前教育的需要,因此,在美学视阈下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正式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正确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对于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知行不一、知行脱节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必须切实强化知行统一,努力做到:用正确的“知”指导大学生的“行”;用科学的“知”规划大学生的“行”;改进方法,抓住课内课外教学环节实施渗透武教育;严把高校德育教师队伍的“入口关”,提高其感召力、亲和力。  相似文献   

6.
“仁”是孔子思想中的中心范畴。它是人格的规范,又是政治理论,既包括对人的内在要求,又是评判社会的价值尺度。“仁”把个体道德修养和变革社会的理想结合起来,真、善、美均统一在“仁”中。孔子仁学思想现代化的可能性有:一是仁学的内在精神要义使其现代化成为可能;二是仁学与时俱进的品质使其现代化成为可能。孔子仁学思想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孔子仁学思想有益于人与自然相和谐;第二,孔子仁学思想有益于人与人相和谐。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网络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挑战主要体现在网络对大学生“三观”的误导、政治观的冲击、学生道德观和法制观的缺失以及情感、心理的不良倾向。据此,从转换教育观念,运用教育新载体等四个方面着手,以期实现网络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拓宽了传播渠道、突破了时空限制、强化了受众参与。但是新媒体带来的弊端也是明显而又深刻的。如技术思维僭越弱化主流价值的认同,技术依赖导致情感因素挖掘的缺位,“信息茧房”及碎片化信息圈囿人性发展,主体间性被遮蔽弱化了教育主体权威等。如何解决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困境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新媒体”技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进行梳理,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两个维度对“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产生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指出通过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规制算法偏向,加重主流文化供给;注重人文精神塑造,重建人际关系;坚持教育规律,注重主体间情感沟通;注重新媒体生态建设等路径发挥新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优势,能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9.
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特点”和“大学生对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反馈”出发,以“观念与行为”和“教育与成效反馈”两个维度对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成效进行调研。研究发现,当前各高校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方面已有一定建树,大学生总体呈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奋发进取的行为特征。但这项工作仍有不足之处,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四项相应的改进措施:唱响主旋律,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引领;打赢主战场,坚持思政课程育人在改进中加强;坚守主阵地,全面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把牢主导权,增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科学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是摆在高校面前一个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体系的构建,坚持一切从人出发,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公民社会的形成迫切需要大学生提升公民意识。学校是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接受公民意识教育的主渠道。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需要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把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作为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将公民意识教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三条路径来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2.
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关键在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结合工作实际,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介绍了孔子以“仁”、“礼”为核心和精华的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理想人格的培养以及自我修养的完善有着极其重要而现实的意义,其次阐述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状以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建立了孔子德育思想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的、深层次的联系,最后总结了孔子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逆反心理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较为普遍的心理现象,它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为了顺利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逆反心理”现象。本文深入分析了“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克服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5.
开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稳定毕业生就业思想,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本文分析了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社会责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成才观念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旨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提高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人文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特点。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领域。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性.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化人格,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人文关怀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抵御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冲击的基本要求;是应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青年工作,把青年视作未来的创造者,重视青年长远发展,关心青年的现实需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要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时代命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整体布局。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协同发展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辅导员作为青年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双向构建的过程中,具有天然的内在契合性。基于此,文章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双向构建的必要性,以及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双向构建的优势,并从“意识、认知、实践”三个维度探索两者双向构建结合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内外资源和各要素在时代新人培育中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8.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院校中,如何正确、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许多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我国在以往几十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比较多地采用了“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该说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是到了20世纪末,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外的思想意识、观念形态大量涌入,单纯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显单薄和苍白。在未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然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构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有利于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心理咨询能够找准思想症结,预测思想发展动向;能够实现情感交流,促进个体健康发展;能为保证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实施奠定心理基础;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辅助手段;心理咨询还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0.
抗疫精神是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缩影,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应有之意。高校可以从抗疫精神中五个维度出发,用“生命至上”的精神启发大学生的为民意识,用“举国同心”的精神厚植大学生的爱国情怀、用“舍生忘死”的精神造就大学生的英雄品格,用“尊重科学”的精神孕育大学生的科学精神,用“命运与共”的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国际担当,从而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