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一首歌唱红了祖国各地,也唱出了新疆吐鲁番葡萄享誉天下的名声。在素有“瓜果之乡”美誉的新疆,葡萄只是新疆瓜果中的一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葡萄熟了谁来摘”的隐忧越来越大,许许多多与葡萄一样的瓜果会面对什么样的命运呢?  相似文献   

2.
目前,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突飞猛进,新疆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以吐鲁番葡萄产业为例。基于区域竞争力分析的GEM模型,简述吐鲁番葡萄产业集群的现状和发展潜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吐鲁番葡萄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唱响世界,使新疆的葡萄家喻户晓。两千多年来,那些形似圆球、鹅卵,椭园的各色葡萄,如珍珠般晶莹剔透、似玛瑙般颗颗饱满、若翡翠般的绿得诱人,令人一饱眼福和口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信委副主任苏国平告诉记者:"新疆葡萄名扬天下。尤其吐鲁番生产的无核白葡  相似文献   

4.
没去过葡萄园的人,是想像不出葡萄园的景致的。而只是欣赏过自家院子里葡萄架的人,也是想像不出广袤田畴上连片种植的葡萄园的景象的。说到葡萄,最出名的莫过于新疆的吐鲁番了。然而要是说江南亦有“吐鲁番”时,人们便会觉得惊奇了。 这被西北农学院教授、全国著名葡萄专家贺普超先生誉为江南“吐鲁番”,被农业部授予“中国葡萄之乡”的地方,只是江南的一个小乡──上虞市盖北乡。八月上旬的一天,我慕名驱车前往,一俟进入盖北之地,曲屈虬枝、浓荫匝地、藤影婆娑、满架垂挂的葡萄园映入我的眼帘,很快地,我们又闻到了那带着绿色清…  相似文献   

5.
一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唱响世界,使新疆的葡萄家喻户晓。两千多年来,那些形似圆球、鹅卵,椭阳的各色葡萄,如珍珠般晶莹剔透、似玛瑙般颗颗饱满、若翡翠般的绿得诱人,令人一饱眼福和口福。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集群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新疆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以吐鲁番葡萄产业为例,分析了它的现状和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疆果东送”助新疆成中国大果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被东送沿海城市的,除了丰富的油气资源,还有甘美的水果。前者用的是埋在地下的管道,后者用的是藏在物流网里的商机。新疆因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盛产优质果品。民谚"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  相似文献   

8.
走进葡萄沟     
在吐鲁番葡萄收获的季节,我们江苏检验检疫协会联络员一行有幸来到了吐鲁番葡萄沟。从乌鲁木齐到葡萄沟,要经过一片很大的戈壁滩。茫茫大戈壁,一望无际, 寸草不生,真像是到了另外一个星球上。汽车穿越茫茫戈壁,驶入一片平缓的谷地。忽然一片绿洲呈现在眼前,凉爽的风拂面而过,风里隐含着一丝水的湿润,远远地、淡淡地飘来芳香的葡萄酒的香气。绿色,一点、一丛、一树、一排、铺天盖地。顷刻便衍生成一片绿色的绒毡,来得犹如闪电。原来我们到了葡萄沟。  相似文献   

9.
王洪伟  唐红娟 《新经济》2009,(12):74-75
疆域广袤,林海茫茫,瓜果飘香。“葡萄之乡——吐鲁番;香梨之乡——库尔勒;核桃之乡——叶城;枸杞之乡——精河县…”琳琅满目的特色林果在“2009年新疆特色林果产品交易会”上——陈列,这也给羊城广州带来一丝异域风情。  相似文献   

10.
《大陆桥视野》2011,(5):78-79
吐鲁番的葡萄沟隶属于新疆吐鲁番市葡萄乡,坐落于吐鲁番市东北,距市中心10公里。海拔300米。葡萄沟系火焰山西侧的一个峡谷,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0.6~2.0公里,沟谷狭长平缓。沟谷西岸,悬崖对峙,崖壁陡峭,犹如屏蟑。沟内,溪流环绕,水质纯净。  相似文献   

11.
闫陆 《大陆桥视野》2012,(11):68-68
在新疆,被东送沿海城市的,除了丰富的油气资源,还有甘美的水果。前者用的是埋在地下的管道,后者用的是藏在物流网里的商机。新疆因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盛产优质果品。民谚“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这在中国人们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12.
正当我国学者日益重视研究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的时候,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编著的《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1982年5月中华书局出版)和武汉大学唐长孺教授主编的《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1983年10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先后和读者见面了。这两部研究专集,是我国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的新成果。两书所涉及的问题,对于加深我国中古时代经济制度、民族关系、军事制度的研究和一些重要史学的辩证都有很大帮助;对于我国新兴学科敦煌吐鲁番学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彭飞 《经济论坛》2023,(3):86-93
目前我国葡萄产业存在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不够、对中国古代诗文挖掘不足、在世界葡萄产业中的总体地位不强等问题。中国古代典籍中的葡萄意象丰富辽阔,通过对中国古代诗文中的葡萄藤架、葡萄果品、葡萄美酒、葡萄画图、葡萄礼赠等意象分类,挖掘出葡萄意象囊括闲适清幽的生活描摹、高洁人格的自我写照、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边关未收的家国惆怅等多维内涵,深度梳理中国葡萄及葡萄酒文化的传承体系,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葡萄酒系列品牌,弘扬带有中国传统风韵的葡萄酒文化,发展当代中国葡萄产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吐鲁番葡萄及葡萄干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使得新疆终于打破了原产地产品保护的“零”记录。目前,更多的新疆特色产品正在采取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措施。实际上,在我们这个农业大国,各种农产品的原产地保护对于产品的推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加入WTO使得我们的产品面对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面对着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重视对产品原产地的保护,将成为企业塑造品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分析了旅游形象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以及吐鲁番葡萄沟景区建立旅游形象的紧迫性。然后结合吐鲁番葡萄沟景区的实际,分析其旅游资源的现状及特色,运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吐鲁番葡萄沟景区的旅游形象进行受众调查,并对其旅游形象替代性进行分析,然后定位吐鲁番葡萄沟景区的旅游主题形象,最后从理念形象(MI)、视觉形象(VI)、行为形象(BI)、旅游形象传播四个方面对其旅游形象进行塑造。  相似文献   

16.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进展迅速,佳作纷呈,硕果累累。《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二编》就是武汉大学历史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继《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之后贡献给学界的又一硕果。《初探二编》所收17篇论文,涉及户籍制度、田制、税制、兵制、馆驿制度、劳动者身分地位、西州交通路线等许多领域,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历史、进一步开展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的整理和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现将该论集各篇所论,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吐鲁番盆地是我国最低的内陆盆地,具有“天然大温室”的自然优势和铁路、公路交通枢纽的地缘优势.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由于盆地闭寒性大,形成增温迅速、散热慢、日照长、气温高、降水少、风力强等特点.吐鲁番地区共有542690万人口,75万亩耕地,农业生产在80年代以前一直是以粮食自给或基本自给为目标,抑制了区域优势农产品甜瓜和葡萄、棉花的发展,无法发挥盆地丰富的光热资源的优势.从1980年起自治区将吐鲁番地区定为特种经济作物区,从此,  相似文献   

18.
吐鲁番葡萄沟景区旅游形象定位及塑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旅游形象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以及吐鲁番葡萄沟景区建立旅游形象的紧迫性.然后结合吐鲁番葡萄沟景区的实际,分析其旅游资源的现状及特色,运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吐鲁番葡萄沟景区的旅游形象进行受众调查.并对其旅游形象替代性进行分析,然后定位吐鲁番葡萄沟景区的旅游主题形象,最后从理念形象(MI)、视觉形象(VI)、行为形象(BI)、旅游形象传播四个方面对其旅游形象进行塑造.  相似文献   

19.
傅小锋 《经济地理》1995,15(3):13-17
吐鲁番盆地绿洲经济发展研究傅小锋(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新疆东部,为东天山山间断陷盆地。该区开发历史悠久,自西汉以来一直是我国西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区内汉唐遗迹星罗棋布,交沙古城、高昌古城昭示其...  相似文献   

20.
唐代西州均田制的实际授田标准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吐鲁番出土唐代文书中的户籍残卷及给田、退田、欠田文书等材料可知,唐代前期在吐鲁番地区确曾施行过“均田制”,而且是按唐令的一般狭乡标准确定各户应受田数,这一点学术界已多所论列,兹不赘述。但长期以来却有一个很大的疑问迄未解决:即吐鲁番地区虽系狭乡,是按一般狭乡标准确定各户应受田数的,但政府在实际给授土地时,由于某种原因,似另有标准,而且较一般狭乡应受田标准要低得多。这个问题首先是由吐鲁番欠田文书的记载引起的,如有的人就曾估计吐鲁番地区的实际给田标准可能是一丁10亩,企图用这个办法来解释吐鲁番地区一般农户虽受田严重不足,但欠田文书所载的各户欠田数却又是寥寥数亩的矛盾现象。但是,这种估计缺乏史料根据,并不能全面地对吐鲁番欠田文书作出解释,因而很难成立;但吐鲁番地区在给授土地时另有标准,则是很可能的。在近期整理公布的吐鲁番出土文书资料中,发现了唐代西州地区的某种请田标准,即《吐鲁番出土文书》第4册所载的《唐请地簿》及《唐侯菜园子等户佃田簿》中记载的“壹丁合得常田肆亩,部田贰亩”;“老寡人得常田贰亩,部田壹亩”的材料,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试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